马云回国第二天,阿里开启24年来最重要一次架构重组,事情有趣了



3 月 26 日晚,有消息称马云回国了,并有一段马云坐在中巴车上与人聊天的视频,但从视频上看不能确信此人为马云本人。


3 月 27 日早 8 点,彭博发布独家消息,援引消息人士称 “ 马云拒绝回国 ”。


注:联合早报援引了彭博的消息,但彭博和联合早报现均已对原新闻做出修改


3 月 27 日下午 1:53 分,公众号云谷教育发布了《 马云来云谷学校,和校园长讨论了未来教育 》文中有马云在云谷学校谈笑风生的图片,坐实了马云已经回国的消息。



马老师回国,肯定不只是看看自己开的学校这么简单,今天,大新闻就来了: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 “ 1+6+N ” 组织变革。


根据内部信的内容:


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 CEO 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根据张勇的全员信,其中:


成立云智能集团,由张勇兼任 CEO;

成立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戴珊( 苏荃 )任 CEO;

成立本地生活集团,俞永福担任 CEO;

菜鸟集团继续由万霖担任 CEO;

成立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蒋凡任 CEO;

成立大文娱集团,樊路远( 木华黎 )担任 CEO 。

此外,其他具备条件的业务组织将设立多家业务公司,全面实行公司化管理。


这个变动,跟之前的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中的 “ 中国商业 ”、“ 国际商业 ”、“ 本地生活 ”、“ 数字媒体及娱乐 ”、“ 物流 ”、“ 云 ”、“ 创新业务及其它 ” 版图看起来变动不大。



但,这只是看起来。


首先,知危编辑部认为,要注意看顺序,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兼任 CEO 的云智能集团,在内部信的 6 大业务集团中是排位第一的。


这个排名似乎是带有深意的,云智能集团事业部排名都排到淘宝天猫前面了,还是张勇亲自带队。


这意味着阿里云在阿里集团内部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说云智能集团是全村希望也不为过。


毕竟,在电商业务趋于存量斗争的现在,市场认为阿里云是阿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增长点。



从市场份额上看,阿里云虽然现阶段是第一,但随着更多非互联网企业的上云,阿里面临 “ 电信、移动、联通 ” 三家 “ 国资云 ” 强有力的竞争。


在非互联网客户方面,这些 “ 国资云 ” 拥有非常大的天然优势,比如有最丰富的基础网络资源、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在渠道销售方面,以中国移动为例,它在中国各个省、市、县拥有大量老客户,并且有 5 万多名专属客户经理,把老业务的客户转化成上云客户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讲起了云业务的故事之后,在 2020-2022H1,中国移动的云业务收入分别为 113 亿元,242 亿元,234 亿元,同比增长 353.8%,114%,和 103.6% 。


再看看阿里云的增速,逐渐慢了下来。



中国移动凭借讲云业务的故事,市值一度冲上 2 万亿,威胁市值一哥茅台的位子。



市场在云业务上为什么炒国资云而不是炒阿里,是值得深思的。


所以,这次变动,策略是对的,提升阿里云的优先级非常有必要。


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的 6 大集团,看起来跟之前的 “ 阿里巴巴生态体系 ” 分布有些像。但架构上变成了 “ 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 CEO 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


换句话说,这些业务要自己去市场上充分竞争,盈亏自负,有点 “ 各凭本事 ” 的意思。


知危编辑部认为,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在 2021 年开始提出各个 BU( 业务单元 )施行 “ 经营责任制 ” 之后,把 “ 经营责任制 ” 推行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过去,有集团老大哥兜底,很多 BU 看起来是没有 “ 创业精神的 ”,没什么冲劲儿。


比如,根据界面新闻的消息,从 2021 年 9 月起,饿了么在上海当地市场份额一度低于 50%,作为一家上海起家的外卖公司,在大本营打不过美团外卖,是很不正常的。


而施行 “ 经营责任制 ” 之后,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盒马。


2021 年 6 月,盒马升级为独立事业群,推行经营责任制,自负盈亏。在此之后,盒马砍掉了不少经营状况不佳的店面、关停了一些区域的盒马邻里、上线了盒马奥莱( 过去盒马门店的 “ 日日鲜 ” 和临期商品是店内降价打折处理的,效率不是很高,后来这些商品都被拉去盒马奥莱处理了 )、人员开始严格考勤( 据知危编辑部所知,盒马之前人员松散 )。


这些举动带来的效果是,盒马 CEO 侯毅今年 1 月在内部信中宣布盒马旗下主力盒马鲜生实现盈利。


你看,老大哥输血的时候不盈利,老大哥一断供就能想办法盈利,经营责任制的成果不言而喻。


就像张勇此次架构变动内部信中说的一样:


“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说白了,有独立上市的可能性,又能造富了,哥几个都有点创业精神吧,加把劲自己做上市。


还记得之前说的 “ 1+6+N ” 吗?知危编辑部认为,过去划在生态中 “ 中国商业 ” 的盒马,极有可能以 “ N ” 的形式出现,而潜在能单飞的达摩院、闲鱼( 虽然看起来应该在淘系 )、飞猪( 虽然看起来应该是属于本地生活 )、甚至是做芯片的平头哥,都极有可能会变成那个 “ N ”,去市场上独立竞争。


这,就叫活力,阿里已经不是那个 “ 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 ” 的时代了,各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需要这份去市场上竞争的活力。


而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点是,阿里的中台将被削弱。


八年前,阿里推行了 “ 大中台、小前台 ” 的治理模式,在现在的改动下,大中台或许要成为历史了。


要知道,八年前,牵头搞中台的,就是张勇本人,现在,张勇又要亲手敲碎它。


其实,早在 2020 年,张勇就开始弱化中台概念了,当时很多部门( 比如公关 ),被打散了,去了各个业务。


为什么这么做?


首先,大中台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了。


当时,阿里各个业务线遍地开花,同类型的业务支持每个业务线都搞一个,似乎不是一个高效的选择,中台承担了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任务。


此外,中台还推动了阿里业务的全面上云虽然这么想有些牵强,但知危编辑部还是认为,推动全业务上云,拿自己给企业全面上云打个样,是中台历史任务的一个合理猜测,毕竟,在当年的一些资料里,阿里云,似乎是整个中台的底座。


抱歉,年代久远,图片质量有些差


而现在,中台似乎已经无法提高阿里整体的效率了,甚至会影响业务的活力。


中台就那一个,大家都要用,那资源到底怎么分配?


另外,阿里中台,当年带来一个叫做虚线汇报的副产物。


( 业务 )一个虚线管我( 中台 ),我怎么可能死心踏地给你做你业务的事儿,我( 中台 )的实线是让全集团业务有得用别出岔子就行。


这导致中台根据业务实际需求的迭代很慢,离业务很远。


举个例子,知危编辑部由于媒体从业,对公关和市场投放有一定了解,阿里不少业务线的公关和市场想做投放的时候,发现中台的集采是落后的,因为投放的平台和时下火热的博主日新月异,很多当下的优质投放标的并不在资源库里,想要投放这种优质资源还要绞尽脑汁想曲线投放的路子。


在这个场景下,中台反倒限制了想好好做事的人的效率。


所以,张勇这次的全员信中,会有 “ 集团中后台将全面做轻、做薄,集团中后台能力将有序进入到相关业务集团和公司,为前台业务发展继续发挥重要价值 ” 这么一个说法。


总的来讲,这次阿里架构的改动,似乎真的如张勇所说,是 24 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阿里需要活力,这次变革,在赋予阿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阿里   老大哥   阿里巴巴   责任制   编辑部   变动   架构   有趣   年来   活力   独立   事情   竞争   消息   业务   集团   商业   市场   公司   马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