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泉:当好装置保健医 为生产保驾护航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车玉花

中等偏瘦,目光如炬,一顶白色安全帽是他的标配。他叫刘泉,吉林石化染料厂异丁烯(加氢)车间的工段长,兼职专区工程师,曾获公司劳动模范、企业专家称号。因多次发现和整治装置隐患,他也被工友们誉为化工装置“保健医”。

化工装置“保健医”绝非浪得虚名。设备设施隐患总能被刘泉盯上,并且“手到病除”。

今年1月份的一天上午,当刘泉巡检到聚合装置时,发现聚合缓冲罐底部保温表面渗出白色絮状物,凭借多年经验判断,应该是设备有漏点。他立即找来专区技术员一起对缓冲罐底部保温进行拆解,最终确认是液位计连通管由于腐蚀壁厚减薄形成砂眼,导致少量聚异丁烯由砂眼渗出。刘泉找来材料,采用“打喉箍”方式将漏点消除,保障了装置平稳运行。

春寒料峭,连日来,气温忽高忽低。一天,刘泉例行巡检,来到地面火炬处。他仰视高处管廊,俯视地面管线。突然,甲烷管线的一处异样引起了他的注意:“管线好像变形了呢?春天最容易发生管线冻胀,如果冻胀造成管线变形,发生焊口撕裂,甲烷泄漏,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

周围管线纵多,刘泉一条条分辨,仔细查找冻胀部位,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平整的地面上有一处像小山丘一样的高高隆起,正巧与该处管线上的低点导淋相顶,有的地方都和管线紧紧贴合在一起了。“原来‘病灶’在这呢,就是这个‘罪魁祸首’造成整条管线发生变形。”看着高高隆起的冻胀点,刘泉松了一口气。

“病因”找到了,铲除却是项艰巨工程。刘泉快速取来钎子、锤子,还有铁锹。左手握钎,右手举锤,随着一声一声敲击,冻胀的水泥面一块块破碎飞出。冻胀处管线有5米长,而且紧贴地面,因担心碰坏管线,他小心翼翼地处理着。隆起铲平后,他拿起铁锹,将残土运走。

“导淋处于低点,与地面距离特近,如果再次发生地面冻胀,管线还会再次变形。”想到这儿,刘泉又蹲下去,将地面挖出一个深坑,使导淋与地面保持了绝对安全距离。他又找来了小木方,将管线垫起来,利用木方的缓冲性能,防止地面再膨胀与管线再接触而变形。

治好管线“春寒病”,刘泉又匆匆向异丁烯装置区走去,“当好装置保健医,为生产保驾护航”,始终是他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深坑   连通管   钎子   聚异丁烯   飞出   异丁烯   砂眼   装置   铁锹   甲烷   低点   管线   隐患   地面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