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家隋文帝,晚年为何糊涂?果真应了天道轮回!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隋文帝一统山河之路虽然坎坷或些许不光明,但胜利者书写的篇章,往往才是有趣的所在。

‬杨坚继位,杀害静帝

话说杨坚回朝辅政,先后平定尉迟迥叛乱、诛杀五王之后,北周皇室反对力量基本清除殆尽。虽说杨坚想要改朝换代的心思昭然若揭,但皇帝宇文阐尚在,于是出现类似于汉献帝那一幕,支持杨坚者劝说皇帝“禅位”于杨坚,北周静帝也深知时不我待,准备让位于杨坚。

当然,杨坚决不可能立刻接受,否则岂不落实他谋朝篡位之名?为了堵住攸攸之口,多次拒绝皇帝的让位。终于于公元581年,杨坚继位,改国号为“隋”,同年五月,杨坚为了免除后顾之忧,派人杀害北周静帝。

关于隋朝灭陈相关内容已在前几篇文章讲到,在此不多加赘述,之后便是天下一统于隋。

‬杨坚在位期间是个实干家

南北朝诸国纷争,可谓是最乱的一个时代。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丁骤减,对于隋来说,修养生气,韬光养晦,恢复国力,方为正道。

杨坚在位时一边减轻税收,重新制订法令,大赦天下,各地设有粮仓(有名的诸如洛阳考古发现的含嘉仓遗址,可见其储存粮食之多、技艺之精湛),便于运输救济,以防荒年。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杨坚继承汉魏时期政治体制,确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后代基本沿用此体制。

隋文帝杨坚建隋之后,虽然统一各国,但突厥时常入侵骚扰。南北朝时期,各国之间多有交战,对于突厥多是采取联姻之法,诸如北周曾有公主嫁与突厥可汗。

杨坚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且之后杀掉静帝,突厥可汗能不来寻仇?北周可是突厥可汗娘家,被外姓之人篡位,突厥可汗经常带兵骚扰天水、弘化等地。

然而隋文帝杨坚既然已经称帝,断然不会采取和亲之类的政策,满足突厥的无理要求,你要来战,我便战。隋文帝杨坚一边派人抓紧修筑防御,一边采取类似于远交近攻之策。

突厥内部素有矛盾,各部之间都想吃掉隋这个大头,但又不想出大力,于是隋文帝杨坚在长孙晟的建议下拉拢那些离隋朝边境较远的部族,允诺其金银财宝、良田美玉之类的好处,对于离得较近的坚决打击,使得突厥内部人心不合,矛盾丛生,结果就是突厥对隋称臣,稳定了隋初局势,打出了气势。

‬晚年隋文帝为何糊涂?

建国之时,隋文帝一系列举措直接促成“开皇之治”,算得上一时盛世。但晚年隋文帝也免不了为自己修筑宫殿庙宇,为此事而死者万人之余。

历史证明可以陪着皇帝共患难,但不能同享福。诸如高祖刘邦推翻暴秦,力败项羽,汉初三杰除张良之外,境遇不算很好。隋文帝对功臣也多有猜忌之心,君疑臣,臣必死,史万岁、虞庆则等功臣先后被杀。

隋文帝杨坚之子对于太子之位也多有想法,虽然太子杨勇为人宽厚,但性情有缺陷,隋文帝对此颇有不满,晋王杨广又拉拢朝臣谋夺太子之位,皇子之间明争暗夺,结果隋文帝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为了防止争夺皇位惨剧出现,隋文帝软禁三子、贬四子。

但随着隋文帝年纪日增,多有患病,太子杨广意欲早日打算,但被隋文帝杨坚得知,极为愤怒。接着杨广意欲玷污其父之妃,隋文帝这时才看清杨广的秉性,召其心腹,准备复杨勇太子之位,但此事被杨广得知,假传隋文帝的旨意,逮捕其心腹,把隋文帝周边换成自己的心腹,不久隋文帝便病逝了。

也可见天道轮回,隋文帝杨坚伪造圣旨才有后来辅政篡位,太子杨光假传其诏书保全自己太子之位,也可见其子如其父啊!

作者——小末故事君 图片来自网络

读史明智 以正衣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开皇   实干家   北周   可汗   隋朝   突厥   心腹   南北朝   功臣   天道   晚年   太子   糊涂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