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灵隐附近现乌龟死亡 “放生”不可任性

潮新闻 评论员 陈进红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杭州灵隐寺旁的小溪里,有不少乌龟死亡。据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应当是游客从市场上购买了温室龟,再拿到该处放生,结果温室龟适应不了新环境而死亡,并呼吁游客停止私自放生。

放生,原本是“一心向善”的好事,但现如今,任性盲目放生已严重偏离初衷,常常“好心办坏事”。你觉着是做善事,大自然和小动物可能承受不了这种“福报”。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放生物种及其来源地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私自随意放生对生态、生物、个人会造成不少危害:一是不顾生物习性,将动物放生至不适宜生存的野外环境,可能导致其无法生存而死亡。只管“放”不管“生”,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类似放生乱象屡有发生。

二是任性放生会破坏生态平衡。“放生”变“杀生”,就已经够糟糕了,但更糟糕的是放了不该放的生物,给当地环境带来恶劣影响。去年,河南汝州围捕鳄雀鳝事件引发围观。为抓2条私自放生的外来物种鳄雀鳝,汝州当地不惜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抽干20多万立方米的湖水,对它进行捕捞,这背后付出了巨大代价,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无法估量。

三是危害公共安全,如放生毒蛇、鳄鱼等动物。另外,随意放生还可能助长不法分子以此为业,通过非法猎捕倒卖放生动物而牟取利益。

放生不是一放了之,也不是不法之地。一旦越出法律边界,放生者本人也将受到惩罚。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今年2月3日,在江苏常州,徐某因非法放生3车、2.5万斤外来物种“革胡子鲇”,成为“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的主角,他们此次放生行动被合计罚款14.8万元。

可见,放生看似是“行善积德”的私事,实则是关系到生态安全、法律底线的公共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放生”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足见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

放生以求“福报”的传统自古有之,但放在当下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它不应是一种随意行为,而应是一项专业行为。

放生本是怀着慈悲之心,是尊重生命的善意行为,那么放生的底线就应是“无害”。放生者应当对放生种类、数量、时间、地点等信息有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合理、科学地放生。软性倡导和硬性规定双管齐下,有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对任性放生行为的主动监管,在乱象集中的区域加强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劝阻。让放生的善意接受法律的规制,得到科学的指导,从放生到护生,共同筑牢维护生态安全的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越出   任性   汝州   生态平衡   物种   生态环境   乌龟   随意   生态   动物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