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女婴”分体一个幸存,彭奶奶养大医学成果不谈利益


引言:1995年底,笔者从部队转业到《安陆日报》做执行总编。给报纸供稿的群体中,有数十位复退军人,其中从沈阳军区退伍的卫保群,文章写的好,特别勤奋,不仅天天供稿还不时提供重要线索。今天讲的这个感人故事,最早是他提供的。


01


1988年1月19日,湖北安陆市普爱医院谢云昌医生晨练时,在自家门前的雪地里,看到一个圆乎乎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裹着一对冻僵、早产的连体女婴,他连忙将孩子暖在怀里送进医院。护士们边喂奶汁,边在孩子身上做记号:白点为梨花,黄点为菜花。


普爱医院决定做分体手术前,检查发现,连体女婴不仅腹部相连,肝脏还长在一起。菜花心脏发育不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面对罕见的分体手术,孝感中心医院的张克俊教授、樊义专家赶到安陆普爱医院,连夜制订方案:手术顺利,力求救活两个孩子;若出现麻烦,救活相对健康的梨花。


次日上午9时,在教授专家现场指导下,由普爱医院院长陈军金、副院长林建中主刀,进行分体手术。打开腹腔才知道,梨花和菜花共用左髋动脉,分割难度很大。


关键时刻菜花心脏病发作,只好采用第二套方案。经6个小时手术成功分体,菜花死亡。梨花在保温箱里特护了28天,才缓缓睁开眼睛。重生在普爱,取名为普花。


后来成为湖北省著名儿科专家的姜毅教授,当时是普爱医院儿科青年医生,全程参与了分体手术,至今仍保存着当年连体女婴的照片。


姜毅教授保存的连体女婴照片


02


普花的命保住了,但身体虚弱,只有筷子长,像只小猫,还要做辅助手术。谁来哺养湖北首例分体手术幸存的这个孩子,一时成了难题。如果幸存的一个也死了,等于分体完全失败。


医院承诺给奶粉钱,后续治疗免费,公安同意办户口。要求领养的人不少,但看到普花又瘦又丑,一身伤疤,都吓跑了。哺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普花的命运牵动着在该院做护工的彭泽芳的心。此时的她,年过五旬儿孙满堂,虽一字不识,却特别善良。听说养育普花成了难题,她泪眼婆娑表示养大普花,随后抱了回家。家人见状个个反对,连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说她老糊涂了;她没想到,从此掉进了苦海深渊。


刚出保温箱,体重不足1公斤,弱不禁风,不适应自然环境,不间断发烧、抽筋、哭闹,小手抓破伤口感染,肚皮鼓得像青蛙。


感染没治好又感冒,感冒没断根又拉肚,没有一天不吃药打针。彭泽芳只好搬到医院旁边的小平房住下,守着普花,长期住院。普花折腾多久,她守候多久,累得她人睡着了,手还在摇摇篮。


年复一年,唱遍了摇篮曲,哼碎了养育苦,真想过把这个磨死人的“小猫”扔掉,刚露出这个念头,又抱着孩子哭。直到满四岁,药水瓶堆积成山。


在药水中泡到五岁,普花长得招人喜欢,开口闭口喊奶奶,与彭泽芳形影不离。随之孩子又做了辅助手术,肚皮被缝了几十针,连肚脐都割没了……


术后的不适,让普花依然是医院的老病号,隔三岔五打针输液。因为身体弱,直到7岁半才上学,断断续续读到二年级时,又哭啼啼向奶奶诉苦:小朋友看她肚皮上都是紫疙瘩,喊她怪物。


普花上学的样子


普花带小朋友玩


彭泽芳一家家说好话:求家长管好自己的孩子,莫揭普花的底。此后,凡去陌生地方,奶奶总是背着她,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上初中,普花的年龄比同学大,身体比同学弱。彭泽芳不放心,上学送,放学接,家里好吃留给她,还不时炖汤给她补身体,可是普花放不下自己的身世和伤痕,自卑,胆小。


普花和爷爷奶奶一起


03


初一下学期,学校开田径运动会,普花报名五千米长跑,跑了不到一千米全身出冷汗,心慌腿软,踉跄着要倒下。女生们把她扶回教室,折腾好一阵她才清醒过来。她突然发现自己的衬衣被解开,身上的疙瘩泄漏,她气得跟女生吵架。


因为常病学习跟不上,奶奶就请老师给她补课,还让已出嫁小女儿,心理上关怀普花,帮她健康成长。


尽管奶奶想尽办法,普花仍然烦恼不断:同学们都有准确生日,她的只是大概;她想有自己卧房,但奶奶家条件不允许;想遮住伤疤,买裙子认颜色,可看上了的买不起,连买学习用品也是想了又想。


自认领普花后奶奶家更穷了,从没见奶奶买过新衣,甚至捡纸箱卖钱,把叔叔姨姨们孝敬她的钱拿出来供她读书,保证她的基本开销。


04


2001年8月,卫保群战友在《湖北日报》发文,反映彭泽芳养育普花的艰辛与困难。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起社会对普花的关爱:


时任孝感市副市长赵小勇、孝感中心医院专家樊义、老干部吴万贵等,各捐款500元;汉川县分水花厂、枝江县棉花公司马店采购站、荆沙市公安局纷纷捐款;有的还捐来书包、文具、点心……


医学专家樊义跟踪成长,多次给普花捐款


然而,无论奶奶和社会怎么关爱,普花总是暗暗的想她的妈妈,甚至悄悄去过父母昔日抛弃她的地方,在心里对妈妈说:幸存的普花长快成大姑娘了,妈妈,你丢下了我们连体姐妹,为什么不回头再看一眼!


普花上技校时留影


2004年3月,为满足普花找妈妈的心愿,笔者在国内影响较大《知音》发表了题为《告别童年找妈妈:普花成长的故事》的文章,后被多家报刊转载。普花等啊盼啊,梦想妈妈突然出现。


05


2005年6月27日,普花的亲生父母卢宏杰、黄建华终于出现了。他们是广水市李店乡农民,在武汉打工。看到文章心乱如麻,经过长时间反复思想斗争,夫妻俩决心前往安陆认亲。


认亲消息,引起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彭奶奶为哺育普花,把后半辈子全填进去了,可她仍生活在贫民区。有人猜测,认亲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把普花父母训斥一通,不同意摘果子,拒绝认亲;再就是要一笔钱,打发普花走人,两清。


彭奶奶一字不识,不懂官方倡导的主旋力,价值观,也不会装模作样。她即使这样,谁能说她错在哪里!在物流横飞的当下,多少人不是天天嚷着利益至上,利益最大化!


然而,不懂大道理的彭泽芳,却懂人间的爱,她收养这个孩子的起因是心疼,是可怜,是慈悲,并无它求。用她的话说,只当自己多生了一个。


来到女儿成长的这个家,卢宏杰夫妇跪在彭泽芳面前,连连说感恩话。彭泽芳拉起他们,转身拿出抱养普花时带回家的一个包袱,让普花妈妈说,包袱里装着孩子的什么?普花妈妈答:两双童鞋,两套童衣,两顶圆帽,白底绿条小被窝。


奶奶说答对了,随即将包袱还给黄建华。然后,拉着哭成泪人的普花说:你终于等来你爸妈,奶奶的心愿也结了。一切你自己作主,想留在这个家,是奶奶的孙女;想跟着爸妈走,也是奶奶的孙女!


普花与爸妈合影


普花只流泪,不说话,躲在奶奶身后,抓着奶奶的衣服不松、也不抬头……


时光一晃又过去了17年,自认亲后,再也不见普花的一点消息。


06


2023年3月21日,细雨纷飞,笔者突然想到,普花后来去了她爸妈那儿没有?她的生活状态如何?彭奶奶是否健在?一连串问号促使,决定去一趟太和巷。


离开多年,城区焕然一新,然而太和巷似乎没多大变化。凭着记忆进入胡同,七拐八绕来到普花成长的家。彭奶奶的儿子、普花的叔叔汪友和热情招呼,叫座泡茶。


普花认亲后并没离开这个家,读书、工作、生活,一如既往围着奶奶转。广水那边的家,情况一般,负担重。


2009年5月1日,奶奶主持操办了普花的婚事,一年后普花生产。刚满月,她就带着丈夫和儿子回太和巷看奶奶,奶奶抱着重孙亲了又亲,高兴得在屋里打转转。


两年后,彭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卧床不起。2012年6月11日夜,刚从太和巷返回安陆陈店自己家的普花,感觉烦躁不安,她突然想起离开时,奶奶悲怆不舍的眼神和急切的呼吸。普花有种不祥预感,要丈夫连夜送她返回太和巷。


赶到时,奶奶到了最后时刻,普花把奶奶抱到怀里,一声接一声哭喊:奶奶,我是你含在口里一点点长大的,为我吃尽了人间苦!我还没报达呀!我不让你走啊......


在亲人的呼喊声中,奶奶安然离世。普花说,为养育我,奶奶少活了十年!


笔者随后拨通了普花的电话,她和丈夫在武汉光谷打工。与17年前不一样,她现在变得开朗多了。她说,婚后婆婆和丈夫对她很好,她每年去广水看望爸妈和那边的兄弟姐妹,当亲戚走。感情深处,虽然奶奶爷爷去世了,仍感觉太和巷是娘家,与叔叔姨姨们更亲些。


她说,不抱怨广水乡下的父母,因为即使放到34年后的现在,面对连体婴儿同样无可奈何。她庆幸自己遇到高明的医生伯伯,善良的奶奶和无数的好心人,否则死过一百回了。


普花和丈夫


普花的儿子


每想到自己的经历,就萌生感谢与感恩,时刻提醒自己做善良人,做好心人,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也传给了儿子。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保温箱   女婴   广水   安陆   孝感   太和   奶奶   菜花   梨花   笔者   丈夫   手术   成果   利益   妈妈   医学   孩子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