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爱的女婿,手握40万重兵死活不救建文帝,后来结局怎样

1403年的一天深夜,驸马梅殷准备和夫人宁国公主就寝,突然瞥见窗外冒出了几个黑衣大汉的身影。


梅殷若有所思,佯装熄灯睡下。等到黑衣大汉蹑手蹑脚地溜进来后,梅殷“腾”地从床上跳起,迅速抽出床边的佩剑。


房内的一番刀光剑影闹出不小的动静,府内的一群侍卫闻声赶来,几个黑衣大汉毕竟势单力薄,他们很快就被活捉。


怒气冲冲的梅殷命人将他们五花大绑关到别处,并亲自前去审讯。

而宁国公主目睹了这惊心胆战的一幕,一夜未睡。第二天清早,她急忙去询问梅殷那些人都是谁?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夜闯公主府?


然而,丈夫接下来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梅殷攥紧拳头,冲着对宁国公主嚷嚷:“你还不知道吗?那些人是你的好哥哥派来监视我的啊!”


宁国公主不解,她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嫡长女,身份尊贵,哥哥朱棣居然还派人日日夜夜监视自己和驸马,这把公主的颜面置于何地?


朱棣为何要这样做呢?他和妹夫梅殷的恩怨情仇还不止于此。

梅殷是开国功臣梅思祖之侄,性情恭谨,有勇有谋,又善于骑射。


连朱元璋都夸奖他:


“精通经史,堪为儒宗。”


朱元璋特别欣赏梅殷,还把宠在掌心的嫡长女宁国公主下嫁给他。婚后夫妇二人感情甚好,接生3子。

朱元璋晚年时,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他心如刀割。出于对祖制的考虑,朱元璋将藩王们排除在外,立了15岁的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羽翼尚未丰满,不像自己有雷霆手段镇得住那些功臣武将,朱元璋很是忧虑。


为了给孙子铺好路,朝廷上的一些骄兵悍将,如蓝玉等皆被朱元璋杀戮殆尽。而多数功臣武将也遭到了朱元璋猜忌,能够善终的少之又少。


但有一人例外,朱元璋临死之际都非常信任他。


他就是梅殷。

1398年,朱元璋行将就木。他秘密召见梅殷入宫,紧紧握住女婿的手,双眼满含泪水,颤声道:“幼主朱允炆就托付给你了。”


梅殷用力地点了点头。


朱允炆即位后,是为建文帝。他谨遵皇爷爷遗命,对梅殷加以重用。


梅殷辅佐建文帝也相当尽心尽力。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梅殷坚定地和建文帝站在同一战线,为其出谋划策。


在梅殷看来,朝廷实力雄厚,朱棣根本不能与之匹敌。

令人没想到的是,燕军南下势如破竹,很快渡过了长江。建文帝惶惶不可终日,遂交给梅殷40万重兵,命他镇守离南京不远的淮安。


然而,当南京城破的时候,建文帝一把火烧了皇宫。他在一片火海中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时深受皇恩的梅殷在干吗?他手握重兵,却不去营救建文帝,眼睁睁看着江山易了主。

其实,建文帝派梅殷镇守淮安是别有用意的。


他认为,淮安距离南京较近,是进京的必经之路。梅殷重兵镇守着都城的防御屏障,燕军是很难攻克的。


果然,1402年,朱棣正打算从淮安取道,直攻都城。他便写信给妹夫梅殷,谎称要去南京为先帝祭祀上香,希望能够让行。

梅殷是这么好糊弄的吗?靖难之役浩浩荡荡打了几年,天下人谁不知道你朱棣是奔着皇位去的?


他一口回绝:“先帝有遗诏,新皇登基后三年内,藩王内不许来京!”


朱棣见此计未能得逞,索性和梅殷撕破了脸皮:“如今我起兵清君侧,是顺应天命,你是阻挡不了我的!”


梅殷恼羞成怒,割下了送信使者的耳鼻,将其放归,对他说:“留着你的嘴巴,滚回去好好告诉朱棣,什么才是君臣大义!”


朱棣肺都气炸了,但考虑到如今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在这里耗时耗力根本解决不了什么。于是朱棣一跺脚,咬着牙下令:“转道扬州!”

条条大路通南京啊!既然从淮安通不过,那就策马直奔其他地方。


扬州的守将本想抵挡一阵,却不料城内有人出现叛变,扬州城不战而降。


就这样,朱棣轻而易举地攻进了京师。

朱棣成功坐上帝位,建文帝失踪的消息传到梅殷耳里,他仍然驻军淮安,说什么也不去觐见新皇。


面对宁死不服的建文旧臣,朱棣采取了惨无人道的血洗。


可对于妹夫梅殷,性情顽固的他并不在京城,还手握重兵,要他乖乖听话前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朱棣想起了妹妹宁国公主,他逼迫宁国公主咬破手指,写一封血书给梅殷。


梅殷一看到妻子的血书,情绪彻底崩溃。他对着送信使者,一字一句地怒吼:“皇上他哪去了?”

使者冷冷回应:“死了!”


梅殷听了,反而安静下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君亡与亡,君存与存,吾姑忍俟之。”


大意就是说自己本应随建文帝而去,但姑且忍耐一会。


梅殷到达南京后,朱棣笑脸相迎。想不到梅殷一看到朱棣,又傲气起来:“我又没什么功劳,你不必这样子。”


朱棣脸色铁青,却没有发作。

自从梅殷臣服后,他三天两头就顶撞朱棣,丝毫不把这位新皇放在眼里。


但朱棣一一忍了下来。


他知道如今朝堂动荡,自己根基尚不稳定,刚刚血洗建文旧臣不久,若再戴上“滥杀至亲”的帽子,天下人都会认为他朱棣是个无情无义之人。


唯一的办法,朱棣要彰显仁义,只能暂且饶过梅殷,以后多的是机会,再慢慢找他算账。

能夺得天下的人,都不是良善之辈。


相比他爹朱元璋举明枪,朱棣更擅长于放暗箭。


朱棣表面上隐忍不发,却偷偷派人夜潜公主府,监视梅殷和公主的一举一动,想要抓到梅殷的错处。


却不料,此招被梅殷识破,他心中的愤怒久久不能平息,和朱棣势如水火。


这招不行,朱棣又用上了“以退为进”的软刀子。

1404年,都御史陈瑛弹劾梅殷培养死士,与他人勾结,私下行诅咒之事。


而朱棣的态度出乎意料,他只轻飘飘说了一句:“我自会处理。”


朱棣虽然没对梅殷做什么,但他将梅殷的亲族发配到了辽东。


仅这招成功剪去了梅殷的羽翼,要是出点什么事,那可真的孤立无援了。


然而,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1405年,梅殷在上朝路途中,过桥时遭到偷袭,被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强行挤入水中。


就这样,梅殷神不知鬼不觉地溺水而亡。

宁国公主听闻夫君的死讯,悲痛欲绝,一时被仇恨冲昏头脑的她冲进皇宫,找到朱棣质问,梅殷到底哪去了?


朱棣很是为难,他安慰妹妹不要伤心,凶手已找到,即将被抄家斩首。


他紧接着下令,厚葬驸马,并封他两个儿子为官。朱棣还对公主说:“事已至此,驸马之前过失我不再追究,还请妹妹好自为之!”


这言语里,充满了威胁和警告。


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宁国公主也是个识时务的。从此以后,她把苦吞进肚子里,再也不提及此事。

那梅殷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据《明史》和《明太宗实录》记载,梅殷是和谭、赵二人结仇被杀害。


但其它史料则说的不同,谭、赵二人接受审判时,曾控诉:“这是皇上的命令,皇上为何要杀我们!”


《明史纪事本末》:文皇罪深、曦。二人对曰:“此上命也,奈何杀臣!”文皇大怒,立命加持金瑵,落二人齿,斩之。


朱棣迅速反应过来,被揭了老底的他怒不可遏,赶紧命人打掉二人牙齿,立即斩草除根。

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婿,梅殷之死,到底是偶然还是阴谋,真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当初,梅殷不给朱棣让道,还加以怒斥,的确是忠心为主的表现。


可是,梅殷后来的种种操作让人不解其意。既然没有选择以身殉君,决定了另投新主,就不应该如此不识时务。


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任自己的情绪。


作为一代名将之后,死得如此憋屈,着实令人叹息!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书中文史屋,那些斑驳的岁月,容我慢慢与你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重兵   先帝   宁国   都城   淮安   扬州   妹夫   驸马   南京   女婿   死活   结局   公主   最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