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黄山日报》”征文(80)汪安倚:你是我的“红娘”



你是我的“红娘”

1996年盛夏的一天,我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


——没错,的确是无所事事。因为此时,我所在的企业进入到一年中的生产淡季,我在这家企业担任办公室文员,平时的工作无非就是抄抄写写,没事就翻翻报纸。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但是这一天,当我打开《黄山日报》时,我的小心脏像是被猛撞了一下,心跳加速,报纸正中位置一则醒目的招聘启事吸引了我。


招聘内容大意如下:因事业发展需要,屯溪有线电视台拟公开招聘电视记者两名,主持人一名,播音员一名。欢迎有志于从事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青年才俊加盟……


我在大学时读的是汉语言文学,期间接触过新闻学,对于中外历史上的名记者耳熟能详,很是崇拜,对于记者这个职业同样十分向往。但在当时,大学毕业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很幸运了,哪敢有更多的奢望,现在,显然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就在眼前。


之后的几天我心神不定,纠结于要不要去参加应聘。在报名考试截止日,我鼓起勇气报了名。之后参加了初试,又通过了复试,最后进入到了面试。过了大概一个月时间,我接到通知,被屯溪有线电视台正式录用。就这样,我成了一名电视记者。我的愿望实现了。现在想来,如果那天不看报纸,我或许就错过了这个机会,或许我的人生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和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山日报》就是我的红娘,是它牵线让我找到了新东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记者还是很热门的职业。从企业跳到了事业单位,令人羡慕。朋友们说,我是从糠箩跳到了米箩。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企业正步入低谷,企业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下岗潮已然到来,许多人工作朝不保夕。说是换了一个单位就是改变了我的命运一点也不夸张。


当了记者以后,与黄山日报的交集也渐渐多了起来,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经常会在某个场合碰到一起。比如报道两会,集中采访,有的渐渐熟悉就成了朋友。因为各自有自己发表新闻的渠道,我几乎不向报社投稿,但有一次也是我至今唯一的一次,向报社投了一篇新闻特写。至今记得那篇新闻特写的题目是《宋景芝:我没事,我没事……》。新闻特写讲的是歙县上丰乡上丰村村民宋景芝冲进火海营救邻居的英勇壮举。当时,受时任市委主要领导委托,时任
市委副秘书长胡宁(曾是报社总编辑)去看望宋景芝,我跟随采访。因为报社没有派记者同行,他就嘱咐我把稿件也发一份给报社。


这篇特写第二天见报了,刊发在头版正中位置,并用红框标注。尽管当时我已当记者多年,对于自己的名字被曝光早已习以为常,但当他出现在黄山日报的版面上时,仍然有一种神圣和喜悦之感。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经年。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是知命之年。看着这些年不断出现的新同事,不禁感慨“时光如水永不回,往事只堪回味”,曾经叱咤风云的报纸和风光无两的电视遇到严峻挑战,势不可挡的新媒体正在快速崛起。但,这又何妨?历史总是滚滚向前,报台两家主流媒体正在加速转型发展,一切事物不断变化才符合发展的逻辑。

(作者系黄山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征文启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年5月,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黄山日报”将迎来创刊70周年。这一刻,我们感慨万千,既有春华秋实收获的喜悦喜庆,也有面向读者用户的感激感恩,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站在新的起点上,决定从即日起开展“我与《黄山日报》”主题故事征文,一起回首携手走过的难忘岁月,回味那些辛苦快乐的幸福过往,纪念彼此伴跑的风雨征程,抒发共赴未来的豪情壮志。


征文活动至3月底结束。征文以有故事、有细节、生动感人者为佳,也可一事一议,篇幅1500字以内,附资料图片或作者工作生活照若干张。征文优秀作品除黄山日报(新媒体)选登外,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届时将授予获奖证书、奖金或物质奖励。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hsrbzbb@163.com。来稿请注明征文字样。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作者:汪安倚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王婧 二审:徐海生 终审:肖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黄山   红娘   日报   来稿   特写   报社   报纸   电视台   记者   媒体   作者   电视   工作   新闻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