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秀:毛主席第一任妻子,从未被承认,主席却要求将其写进族谱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自韶山的信,写信人罗石泉表示想去北京看一看。毛主席得知后专门为其买了车票,还派自己的专车去车站接送,期间毛主席陪罗石泉参观了故宫和许多景点,临走时还交给他一笔钱帮补生活。

毛主席向来大公无私,即便是家乡的亲戚过来也不会特殊对待,然而在接待罗石泉时毛主席却一反常态。毛主席之所以会亲自破例,还是因为罗石泉的姐姐罗一秀,她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毛主席对罗一秀有着特别的情感。

毛主席从未公开过罗一秀的身份,也一直没有承认这一段婚姻,那毛主席为何又会为罗一秀的家人破例?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往事?

罗一秀与毛主席

罗一秀出生在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作为家中的长女,从小就接受了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到了结婚的年龄之后就通过包办婚姻嫁给了毛主席,罗一秀在封建观念的影响下对此也毫无怨言,但是接触过进步思想的毛主席对此却并不认可。

毛主席推崇的是新式的自由恋爱,十分痛恨封建礼教下的包办婚姻,对罗一秀自然也没有夫妻之间的感情。在结婚的第一天毛主席就清楚的告诉罗一秀,自己对她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更多只是在家里人的逼迫下结婚。

毕竟罗一秀接受的封建思想与毛主席接触的先进思想有着极大的冲突,因此毛主席一直都没有承认罗一秀是他的妻子,更多是当成一个姐姐来看待。罗一秀得知了毛主席的想法之后,并没有因此感到失望,反而接受了毛主席的想法。

罗一秀告诉毛主席,以后私底下两人就以姐弟相称,这一番话让毛主席的内心深受触动。他意识到其实罗一秀也是封建礼教下的受害者,真正应该反对的是封建陋习,只有真正推翻这种旧思想,许许多多像罗一秀一样受到封建礼教影响的女子才能真正被解放。

罗一秀成为毛主席的妻子之后,包办了家里的家务活,把家里的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获得了毛家长辈的认可。但是罗一秀的贤惠始终无法得到毛主席的心,即便是毛主席的父亲动手打他,毛主席也依然不愿意与罗一秀同居。

因为毛主席认为自己既然与罗一秀没有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不能够行夫妻之事,毛主席一直都与罗一秀相敬如宾,罗一秀也照顾好了毛主席的日常起居。毛主席虽然没有做到一个丈夫的职责,但是一直都十分尊敬罗一秀。

在结婚之后,毛主席就多次向父亲提出要出外学习,其实这也是毛主席一开始答应结婚的目的。父亲一听就来气了,他原以为儿子结婚之后就会安安分分的在家里过日子,没想到一直都还想着要出去,于是父子二人就此事大吵了一架。

此时罗一秀连忙将两人劝了下来,并且提议让毛父就近给毛主席找一个老师,这样一来毛主席既可以留在家里又能够不耽误学习。正是罗一秀的这个建议,让父子二人停止的矛盾,毛主席也能够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心里充满了对罗一秀的感激。

于是毛父就同意了毛主席的求学,当时韶山的李氏族校里来了一个老师,他是毕业于湘潭大学的李漱清,博学多才之余又接触到了许多的先进思想。毛主席每天做完农活之后就会去向李漱清求学,期间毛主席对时事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让李漱清对这个学生大为赞赏。

两人很快就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李漱清为了让毛主席接触到更多的先进思想,经常让他多读一些进步的文章,然后让他写下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毛主席的见闻也渐渐开拓,心中对国家大事有了更多的想法。

正是李漱清对毛主席的教导,启蒙了毛主席的救国思想,为他日后形成革命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毛主席出外求学的想法愈发强烈,作为妻子的罗一秀则十分伤心,因为毛主席一直以来都对罗一秀没有非分之想,始终不愿意与她行夫妻之事。

对于毛主席来说,罗一秀一直都是自己的大姐,这使得罗一秀悲伤不已,毕竟她也渴望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然而在封建思想的束缚下,罗一秀从没想过与命运抗争,就只能够忍受着这样生活一天天的过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一秀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不幸感染痢疾之后就一病不起。1910年的大年初二,罗一秀的病情愈发严重,无论用什么药都没有办法康复,最终罗一秀因病情严重不幸去世,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

在这三年时间里,罗一秀一直都过的不开心,毛主席对此也十分难过,他知道罗一秀的郁郁而终自己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罗一秀去世之后毛主席虽然并不承认罗一秀的身份,但是心里一直都对她保留着一份特别的感情。

既然毛主席如此反对这一桩婚姻,当初他又为何会答应父亲与罗一秀结婚?毛主席又为何始终不愿意接受罗一秀?归根结底还是封建礼教的思想在作祟。

毛主席无奈同意婚姻

1893年毛主席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当时的时局动乱,毛主席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做农活分担压力。在那个年代农民家的孩子想要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毛父通过经商赚了一些钱,他也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就将毛主席送去了学堂。

毛主席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于是在进入学堂之后开始认真学习,平日里做完农活之后也会抱着书本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毛主席的思想开始产生了变化,他认为固守一亩三分地的小农思想是不够的,要心怀天下拯救人民。

当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后,毛主席意识到当时的晚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用改革的方式也无法拯救这个没落的王朝。于是毛主席就开始苦思冥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拯救中国,将无数苦难的百姓拯救于水火之中。

后来毛主席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些有关新式思想的文章,这一下瞬间点燃了毛主席内心的信念,毛主席知道如果想要拯救中国,就必须要进行革命。当毛父得知了毛主席的想法之后,立刻就予以了批判,认为他这是读书把脑子给读坏了。

在毛父看来,这些所谓的志向和新式思想都是无谓的,自己的儿子就应该好好学习,日后回到家里来继承家业,守好自己的产业。毛父并不理解毛主席的抱负,在他看来学好计算认好字,读书也就够了,然而毛主席注定是要腾飞的,他不可能永远留在这个小地方。

毛主席进入学堂之后就开始经常往外跑,毛父得知了儿子的这些思想之后就开始大发雷霆,父子二人还因为这些事情闹过很多次矛盾。毛父也知道硬来儿子是不会听的,于是就想着让儿子安定下来,这样就不会老想着往外跑,安安分分在家里。

刚好毛主席也到了结婚的年龄,毛父和妻子一合计,就打算给儿子安排一桩婚事,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儿子的心安定下来。于是夫妻二人就开始在身边寻找合适的对象,刚好罗一秀是毛家的远房亲戚,年龄是也正好合适。

毛主席得知家里要为他进行包办婚姻的时候,心里面一万个不愿意,为此还与毛父大闹了一场,还打算用离家出走的方式的反抗家里的安排。毛主席已经接触过了新的思想,在他看来年轻人应该是自由恋爱的,包办婚姻是封建礼教的陋习。

但是毛父可不管那么多,在他看来儿子的婚事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子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但终究儿子还是拗不过老子,还没等毛主席离家出走,毛父就提前将他锁了起来,直到毛主席接受婚姻的时候才能够将他放出来。

纵使毛主席万般不愿意,毛父也还是坚持要他成亲,毛主席也知道这样对抗下去不是办法,还不如先假意顺从,等有机会了之后再想办法出去。到了结婚的那天,毛主席才知道结婚的对象是他的堂姐罗一秀。

毛主席除了小时候见过堂姐一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过这个远房亲戚了,早就已经忘记了这个堂姐的模样,更加谈不上有感情。然而毛主席的母亲对罗一秀十分喜爱,因为毛家和罗家本身就是亲戚,而且还是世交,因此毛家都对这个媳妇很满意。

毛主席的父母还没有询问过他的意见就直接为他定下了这门婚事,此刻毛主席也别无选择了,出于对家里人的孝顺,他选择了接受。见到罗一秀之后,毛主席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不会接受这一段婚姻,也不会承认罗一秀是他的妻子。

一开始毛主席还担心这样说会伤害到罗一秀,不成想罗一秀会如此善解人意,能够理解并接受毛主席的想法。只是这段并非出自真心的婚姻,最终还是没能够收获一个好的结局,罗一秀的郁郁而终使主席的内心留下了一个心结。

罗一秀不幸病逝之后,毛家人都十分悲伤,毛主席也因为罗一秀的离世感到十分悲伤,毕竟罗一秀是家里为数不多支持他出去求学的人。罗一秀去世之后,毛主席也下定决心要推翻封建礼教,避免罗一秀的悲剧再一次在其他女性的身上上演。

当毛主席再次提出想要出外求学的时候,毛父出人意料般的同意了毛主席的请求,一开始毛主席也以为要和父亲争辩。结果一向严厉的父亲居然出人意料的同意了毛主席的请求,这让毛主席十分不解,但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毛主席对罗家人的感情

毛父不仅没有阻止毛主席出外求学,反而还给予了很多的帮助,或许是儿媳妇的离世让毛父看开了许多,知道也没什么方法能够阻止儿子。加上儿子一直在坚持,毛父觉得与其继续阻止儿子,倒不如放手儿子出去闯荡。

之后毛主席就开始外出求学,期间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思想,更是接触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革命的旅程是艰苦的,毛主席有时候也会感到疲惫,每当休息的时候毛主席就提醒自己,自己就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必须要进行革命,以防止其他人遭受和自己一样的悲剧。

后来毛主席遇到了自己的挚爱杨开慧,两人是自由恋爱的方式进入了婚姻的殿堂,之后毛主席因为革命事业的繁忙,很少再回去故乡韶山。毛主席只要回家乡的时候,他就会去拜访岳父罗鹤楼,由于罗鹤楼没有儿子,所以毛主席经常会抽空去帮罗鹤楼干农活。

罗鹤楼一直都很喜欢毛主席,他认为这个孩子日后必然会出人头地,再加上罗家与毛家是世交,他对毛主席也有很好的印象。因此当初毛父过来提亲的时候,罗鹤楼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他对这个女婿很是喜欢。

只是罗一秀的早逝,让两人的缘分戛然而止,但是罗鹤楼一直都还是当毛主席是自己的女婿,两人依旧有着很深的感情。毛主席对这个岳父也很是尊重,因为罗鹤楼对毛主席的革命事业十分支持和认可,还将自己的家人推荐给了毛主席。

罗鹤楼的侄子罗石泉,罗石泉的堂叔罗立芳以及罗石泉的堂姐夫黄可忠等人,其中罗石泉还是毛主席的同学,两人认识了很多年。另外两人也多次听罗石泉提及毛主席,他们都很向往毛主席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亲自与三人进行了一番交谈,三人都被毛主席的言语所打动,纷纷表示想要跟随毛主席参加革命事业。毛主席也对三人的热情表示认可,并且为他们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告诉他们应该如何进行革命活动。

很快三人就开始在当地组织起群众,一同反抗当地的地主恶霸,最终顺利推动了当地的农民运动,打倒了许多乡绅官僚,使得革命的思想在韶山开始传播了起来。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罗石泉,他在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地下党员。

罗石泉在农民运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也没有忘记罗家的亲戚。抛开罗家对革命的贡献,毛主席也十分重视和珍惜与罗家的亲情,多年来都没有忘记这个关系。

1950年毛岸英回乡探亲的时候,毛主席还特地嘱咐一定要去罗石泉舅舅家看望一下,并转达毛主席对罗家的问候。毛岸英来到韶山之后专门拜访了罗石泉,然后询问其家里面的情况,罗石泉看到这个外甥过来了自然十分高兴。

他也向毛岸英询问了许多毛主席的情况,并且让毛岸英回去北京之后向毛主席问一声好,毛岸英还传达了毛主席的一个特殊照顾,表示可以带罗石泉的一个孩子去北京发展。罗石泉思考了一下之后,拒绝了主席的这个好意,他知道共产党员不应该搞特殊。

毛岸英见状也没有再说,他眼看罗石泉家里条件并不好,于是就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罗石泉,并一定让他收下。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罗石泉也想念昔日引领他革命的毛主席,随即写了一封信给主席,表示想趁着自己身体还可以,就想去北京探望一下主席。

当时想去北京探望主席的人多不胜数,毛主席都以一般百姓的待遇接待他们,从不搞特殊化,但是对于罗石泉却破了例。毛主席亲自为罗石泉买了来北京的车票,罗石泉来到北京之后毛主席派自己的专车去接送,还亲自陪罗石泉游览北京。

罗石泉的心愿得到了圆满,临走的时候毛主席还拿出来自己的钱交给他,希望改善一下罗石泉的生活。其实毛主席对罗石泉做的一切,包含着对当年的妻子罗一秀的感情,虽然毛主席自始至终都没承认过这段婚姻。

毛主席认为他和罗一秀的婚姻是时代的悲剧,心中对罗一秀也是百感交集,依旧为罗一秀保留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之后毛家准备修缮族谱,毛家人询问毛主席原配一栏是否写上罗氏时,毛主席默认了这个做法,一个细节便胜过了千言万语。

毛主席和罗一秀的婚姻是那个时代包办婚姻下的悲剧,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和他们一样经历同样的遭遇,正因如此,罗一秀对毛主席来说启示作用大于夫妻感情。毛主席深知只有推翻旧制度,才能够改变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使得像罗一秀一样的女性得到解放。

罗一秀的不幸早逝就是封建礼教吃人的结果,这也是主席心中永远的意难平,罗家人也由此与毛主席结下缘分。罗石泉等人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加上毛主席对罗一秀的愧意,让一向大公无私的毛主席愿意为罗石泉破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石泉   韶山   主席   封建礼教   堂姐   族谱   农活   北京   封建   妻子   想法   家里   父亲   儿子   感情   婚姻   思想   罗一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