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级猎奇爽片,居然被拍出了教育意义

很久没聊过爽片了,最近有部电影在北美大卖,暴洒血浆的R级尺度,题材也非常猎奇,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熊嗨了》



影片原名Cocaine Bear(可卡因熊),讲的是一只重达230公斤的黑熊因误食大量可卡因而暴走,在园区内大开杀戒、让游客血流成河的故事。


听起来是不是很疯?


这故事还是根据是真实事件改编。



1985年圣诞前夕,美国警方在佐治亚州的森林中发现一头死亡不久的黑熊。在人迹罕至的保育林区,成年黑熊算得上顶级掠食者,为什么会无故惨死?


经过解剖,警方在黑熊体内发现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巨量毒品,紧接着就挖出一个名叫安德鲁·索顿的毒贩。


伞兵出身的索顿,原本是当地警局反毒组的成员,但见到毒品交易的巨额利润后,没能忍住诱惑,自己也干起了走私贩毒的买卖。


一次,他驾驶小型飞机从哥伦比亚运毒返美的途中,遭遇机械事故,连人带毒坠落在佐治亚的森林中。索顿当场死亡,他携带的毒品则被黑熊误食。


真相揭开后,“可卡因熊”迅速引发了社会关注,不仅被探索频道拍成纪录片,其他影视作品也曾以此事件为蓝本,比如高分美剧《火线警探》第四季。



不过,这部《熊嗨了》走的是R级喜剧路线。


索顿在片头短暂出场领便当,黑熊暴走、大杀四方的戏份才是影片的主体和高潮。



作为一部R级喜剧,影片在上映首周末收获2300万美元,冲上北美票房榜第二名,成绩非常不错。


导演伊丽莎白·班克斯因《饥饿游戏》、《完美音调》系列被人熟知,演而优则导后,执导了《完美音调2》和新版《霹雳娇娃》,后者票房、口碑扑街,以至于她等待了两年才再次获得导演的机会。



影片热映期间,班克斯还带着“黑熊”去了趟奥斯卡,作为搭档和她一块颁发最佳视觉效果奖,一时之间吸睛全场。



不过,这波操作不仅只是宣传。片中暴走的黑熊由维塔工作室使用CGI特效制作,逼真效果扛得住近景特写,扑腾起来毛发毕现,



由它来颁最佳视效,也算合情合理。


片中的故事采用多线叙事,以索顿坠机后,几组人马进入森林、意外遭到黑熊袭击的线索展开。


其中第一组,是两个蹩脚毒贩。



索顿只负责跑腿,他的上线希德听说了坠机事件,不能接受上百万价值的货物遗失森林,于是派儿子艾迪带着一个手下,进森林去回收毒品。


艾迪本就打算金盆洗手,不情不愿接了任务;


手下则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黑人老哥,两人一边拌嘴一边摸鱼,阴差阳错发现毒品早就被林地的小混混盯上,藏匿在了一间凉亭里。



第二组人,是猜到希德会有所动作的缉毒警。


他们为了抓希德,也循着线索进了森林。



第三组人,是逃课跑去野外写生的学生,迪迪和亨利。


他们意外闯入事发地点,发现了大量残留的可卡因,因身上沾到粉末,不知不觉成了“嗑药上瘾”的黑熊的猎物……



另外,迪迪的母亲因为女儿“失踪”,也一路追到了森林。


她和护林员一块,在这片熊出鬼没的地点寻找女儿的下落。



虽然人物众多,每个人带着不同目的进入森林,但这不重要,因为主角是暴走的黑熊。


在影片的前半段,你可以看到各种血浆满屏、肢体横飞的暴力场面。


有人躲在门后,被一记熊掌糊脸;



有人被打个措手不及,感受到了什么叫“重量级登场”;




有人以为爬到树上就万事大吉,结果被黑熊一顿手撕,眼看着四肢比自己先一步落地;



还有人驾车逃走,没想到嗑嗨了的黑熊撒起腿来比轮胎还快……



虽然血腥场景的尺度不小,不过影片的处理方式非常娱乐化,黑熊可以说是一边杀人一边卖萌,并不会给人恐怖的感觉。



在文戏方面,片中也加入了不少喜剧元素。


比如有一场戏,是毒贩跟着混混来到了藏匿毒品的凉亭,却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早已蹲在此地,等候他们多时。



不过警察为了抢占高地,预先带着藏匿的毒品躲到了凉亭顶部。


毒贩为了躲避袭击,一个激灵跑到了亭子下面。


结果两方就这么一个不知道怎么下来,一个不敢出来,相互僵持了半天,不知道怎么结束这场尴尬会面,直到黑熊也赶过来凑热闹。



但没想到,此时的黑熊刚嗑完药又大杀四方了一场,已经开始犯困了。


它并没有对趴在地上的毒贩发动攻击,而是把他当成床垫压在身下,倒头呼呼大睡……



还比如,片中对黑熊的行为进行了刻意的拟人化处理。


它之所以大开杀戒,只是因为误食了毒品,精神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进入森林的这几组人,都在偶然间接触到了可卡因,因此成为黑熊的攻击目标。



换言之,这只黑熊其实和几名毒贩一样,都只是在丧失心智地追着毒品奔跑。


这也是影片收到诟病的地方。一方面,真实事件中的黑熊,因误食毒品暴毙,并没有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变成熊版“瘾君子”,四处大开杀戒。


大量毒品流落到林区,污染环境、害死动物,至今仍没被回收清理干净。这本身是个人为悲剧,但却被以一种戏谑和人类自我中心的方式讲述出来,招致了部分观众的不满。



另一方面,那些觉得不必上纲上线、单纯看个爽片的观众呢,也只在前半部得到了满足。


影片的后半段进入了禁毒教育模式,轮番展现毒贩的不堪和毒品对人(熊)的危害,大量人类戏份抢夺了黑熊的主角光环。


最终几名无辜主角成功逃出生天,这个结局实在太正确也太安全了,和影片前半段塑造的无脑虐杀的B级片质感并不相符。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部影片的主旨在于人类在危险面前,往往以为自己知道敌人是谁,就像片中的人,都以为森林中的危险来自于凶悍的黑熊。但实际上,黑熊原本是温和的动物,如果不是被喂食了毒品,它不会发狂,也不会无缘无故袭击人类。黑熊想要更多的可卡因,是因为一开始有人给了它。而给它可卡因的正是人类。这就和人类在面对自然议题时的态度一样,始终没有意识到造成糟糕局面的罪魁祸首是自己。



好家伙,所以说影片不仅反毒,还关乎环保议题……黑熊真的承担了很多。


这种突如其来的主题升华,使影片前后有种强烈的割裂感,两拨抱着不同期待的影迷都感觉自己被溜了一道,打出差评也不难理解。


不过,影片的结尾设计算是回到了猛兽虐杀片的轨道。人类离去之后,嗑药上瘾的黑熊一家还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等待下一拨倒霉蛋游客的来临。



不管人类怎么花样作死,反正熊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可卡因   毒贩   黑熊   杀戒   凉亭   毒品   片中   意义   人类   森林   影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