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落地不足两个月,医保改革后遗症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医保改革的新政策一出,就立马引起了很老百姓的不满,因为他们看病得不到保障。


01 个人医保账户的钱变少了,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

这次医保改革并没有征询民众的意见,就直接将个人医保账户的金额减少了。

像以前医保改革都会反复先进行试点,然后反复征求民众的意见,强调以民为本,以老百姓为中心,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而这次改革可以称得上是医保史上最大的改革了,接近一半以上的人都受到了影响,涉及到个人账号的资金更是高达1.1万亿,却没有任何预警,确实让人措手不及。

这次医保改革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看到的就是个人账户的钱减少了,尤其对一些老年人来说,个人医保账户里面减少的钱比自己一年报销的费用还要高一些,虽然说医院门诊的报销比例有一定提升,但实际情况能报销的金额并不高。

所以这次改革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

02 门槛费和报销限额让老百姓很多不满

个人账户里的钱较少了很多,但是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不论是门诊还是挂号都是有门槛费的。

而且门诊报销不仅有门槛费和封顶线还有自费药品和自费比例,现在门诊报销都是门槛费高,封顶线低。

就拿北京来说,在职职工起付线是1800元,退休人员的起付线是1300元,这对于身体比较好,平时去医院比较少的人来说,一年看病的费用不一定能达到1800元,也就是没有享受到医保的好处。

而对于封顶线也低,对于很多经常生病吃药的老年人来讲,报销金额达到这个限额之后,就需要自费了,这给老年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这些种种情况就引起了老百姓的极度不满!

03 老年人就医愈发困难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去医院真的特别不方便,不仅是因为身体素质下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在网上挂号、缴费。

所以他们只能排队去挂号、缴费,这样在医院跑来跑去,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本身就身体就不舒服的老人来讲,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04 给子女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有很多老人想要就医的话,就只能让子女陪同自己去,但是大部分的子女都是要上班的,或者子女在外地,跟老人不在一个地方,这样来来回回的跑,是非常麻烦的。

而且老年人如果遇到什么突发疾病的话,子女也来不及赶过去。

像很久以前的时候,老年人可以直接在家门口的药店取药,有时候药店的人还可以送到家里,而现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必须要女子带着去医院就医。

像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多都需要照顾4个甚至更多的老年人,这也使得子女身上的担子非常重。

05 很多常用药品并没有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很多医生开的药方在外面药店根本买不到。

虽然现在医院对药品实行零差价,但很多常用药医院门诊都是供不应求,很多大家常用的药品都买不到。

而且医生一般最多只开7天或者14天的药,吃完了就必须再次跑医院找医生开药方。而且,也有很多常用的药品并没有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中。

尤其是一些病人常用的药品就只能自费购买,这个支出就比较大。所以对很多人说,尤其是老年人,报销的时候限制太多了,根本报销不了多少钱。

06 灵活就业人员退保潮来临。

医保改革之后,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卡里的钱更是得不到保障,很多灵活就业人员自己交的医保都是白交的,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很多灵活就业人员选择退保。

07 进一步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这次医疗改革之后,大量的病人涌入医院,但医院能接诊的病人是有限的,这就很容易造成医院资源遭挤兑。

而且很多医院都是有“药占比”的,所以很多医生开药都很谨慎,都要先进行一系列的细致检查后才会开药方,这让大家去医院看病都是现做一对检查。

这样不仅耽搁了病人的时间,还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花费,同时对医生来说,工作量也是增加了不少,这些就导致本来就紧张的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剑拔弩张。

写在最后

改革,应该是更加地为老百姓着想,增加老百姓的权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减少老百姓的个人账户金额来增加统筹报销比例的方式。

国家想要越来越强大,经济越来越昌盛,一定要以民为本,切身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为老百姓思考的。

对于医保的改革,你是怎么看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医保   果不其然   后遗症   门诊   老年人   药店   门槛   老百姓   金额   子女   老年   灵活   老人   常用   医生   药品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