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天收视破1,央视1套这部经典改编的年代剧,找到了收视密码

这两年口碑最好的剧,是什么类型?

我说个答案,大家可能想不到:央视年代剧。

实际上,这不奇怪。

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风格和受众,也有自己主打的类型。

比如湖南卫视擅长偶像剧,东方卫视主打都市剧,而央视日益成为国剧的品质保证,最擅长的,还是大剧、正剧,年代剧。

当年的《大宅门》《乔家大院》《闯关东》就曾经风靡一时。

前年初的一部《觉醒年代》,刷新了很多观众对主旋律年代剧的认知。

去年初的《人世间》,感动无数观众,成为当之无愧的剧王。

今年的《我们的日子》《情满九道弯》,依然在不断领跑收视。

央视年代剧越战越勇,一方面,是年代剧让观众们看到不同时空下小人物的抉择和命运,既有以小见大的家国叙事,又具备吸引不同年龄观众的强烈戏剧冲突和情感张力。

另一方面,是这些剧集,还打上了深深的央视烙印,某种意义上,当年代剧和央视连在一起,其实就是一种品质保证。

如今,又有一部年代剧,有可能接过年代大剧的大旗。

它就是最近刚刚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人生之路》。

原著,是路遥的《人生》。

演员,既有陈晓、李沁这样的年轻演员,也聚集了林永健 、 刘威、李光复、何赛飞等多位老牌实力派。

题材,又是央视最拿手、最娴熟的年代大剧。

《人生之路》也不负众望。

首播仅播出一集就收视破一。更是连续5天收视破1,且关注度一路走高。

刷完10集后,我断言:央视这部改编经典、实力派云集的年代剧,肯定会火遍全国。

更重要的是,这部不走寻常路的年代大剧,又为经典改编,走出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一、引爆一代人记忆的年代剧,续写“人生”悬念迭起

对许多年代剧来说,“穷”是题眼。所以剧集开场,时常是展现出穷。

但《人生之路》的题眼,是人生。

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首发。小说的最后一章特意做了标注:并非结局。

时隔41年后的电视剧,开宗明义地注明,“部分取材”自路遥原著,也就是说,剧集尊重原著的精神内核的同时,也不会拘泥于原著,而必然进行与时俱进地改编。

这意味着两点,一是剧集一定会对于高加林、巧珍等诸多人物的命运进行续写。

二是要让一代青年人口中的“人生答案之书”所写的故事,迸发出崭新的时代价值。

过往的无数经验表明,这是选了条最难走,最不容易讨好的路。经典改编,逐字逐句还原原著,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但改编又是必然,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之路。

那如何去走出一条《人生之路》的路呢?

生于1959年,可以说读着路遥的《人生》成长的导演阎建钢的选择是:先回到那片黄土地。

所以《人生之路》开篇的一段镜头,就是一段陕北民歌——信天游,信天游的调子一起,镜头大气恢弘,场景震撼人心,民族的曲调,搭配广袤的黄土地,给人一种黄天厚土,天地苍茫的厚重感。

而当镜头从土地到人,那浓厚的时代气息、质朴的陕北风情已经让观众沉浸在人物角色和时代背景中。

高加林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所谓年代剧,必有特殊年代背景,才能引爆观众的时代记忆,引发无限回想。

《人生之路》就是从1984年高考引入,硕大的标语横幅、二八大杠自行车、那么多青年渴望改变命运的眼神……一开局就用许多老场景勾起观众的回忆,将人拉入剧情之中。

其中就有预考成绩第一名,期盼以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高加林。

但人生之路注定不平坦,尤其是高加林的人生。

先来讲讲高加林人生的这个坎。

原著中,高加林被村支书的儿子顶了小学教师名额,而剧中,开场最重要的一个桥段是,高加林在高考中一举打破全县5年零纪录,被上海的大学录取,却被高明楼(林永健 饰)窃取了他的录取资格,让自家的儿子高双星顶替去上了大学。

这样的改编,戏剧逻辑和民办教师被顶替一脉相承,但戏剧冲突更强烈了,给主人公的打击也更巨大持久。

实际上,剧情已经埋下了三个伏笔:一是当时村里正在整理户口档案,高明楼取得他们家的户口本,这是基础条件。 二是高明楼和县长熟识。三是高明楼以村主任身份截取了邮差送来的高加林的录取通知书。

有铺垫,有伏笔,有巧合,而这个剧情,也成为整个故事的分岔口,一是彻底改写了被顶替的高加林和冒名顶替的高双星的命运,二是留下悬念:冒名顶替事件会不会真相大白?当一切真相大白,曾经是好友的高加林和高双星会如何面对?能扛事,才是人生。

接下来,就是高加林和他的小伙伴的人生之路。

如果说小说是高加林一个人的独角戏,那么37集的《人生之路》要讲述的,是一代年轻人的人生之路。

其中有原著中的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马栓,也包括原创的角色高双星。

先说高加林,在经历人之常情的情绪低落后,高加林很快接受现实,最初是决定复读。但母亲意外摔伤,让高加林打消了复读的念头,在高明楼的推荐下去乡村学校里当代课教师。

这段剧情,也是开场最感动我的剧情。乡村教师的工作,不仅不光鲜,工资待遇低,还面临各种困难。

小学桌椅板凳残破积灰,孩子们需要拿着自己的粮食抵缴学费,很多农村小学老师最高文化程度是初中,还疾病缠身。

可高加林并没有放弃自己,也没有放弃孩子们。

他亲自上门劝不让孩子来上学的家长,给农忙不能上学的孩子周末补课;还写出了关于农村孩子上学难的报告文学。

高加林一步一个脚印,不仅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还把学校变了个样,眼看他的人生就要走出谷底了,却在完成乡村老师转正的关键时刻,因为带着孩子们去县城看外边的世界,结果孩子好奇追逐汽车遇到交通意外被压断了腿,令他不但转正的机会没了,连工作也没了。

他不得不扛起锄头回到农田,但他会甘心吗?不会。但他会如何靠自己的笔走进上海,又如何在没有上过大学的情况下一步步成长为杂志主编,这些疑问都将牵动观众的心。

而另一边,高双星冒充高加林,用他的大学名额去学校,但一点快乐都没有感觉到,反而时常窘迫,时常不知所措,特别是高加林的报告文学发表后,高双星在大学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更让他的自我矛盾和挥之不去的内疚达到顶峰,

只有去工地打工,终于用回自己的本名时,他才真正自在。

他一天不承认这个错误,这个枷锁就会始终伴随着他,如他所言,人生怕的不是缺点,而是污点。

在凭本事发表了有关农名工现状的报告文学后,他何时能幡然醒悟,会是后续剧情的一大看点。

还有喜欢高加林的巧珍,正是这场意外,令巧珍得以更靠近高加林,她对高加林的喜欢写在脸上,坦坦荡荡,从一开始帮高加林修自行车,到被高加林骂也要劝他吃饭,最终完成了对高加林的直球表白。

而三次预考没过的马栓,在巧珍的点拨下,放下执念,通过倒腾烧窑致富,开上了手扶拖拉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有人盗取了别人的人生。

有人不认命,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还有人,命运就此关联,成为彼此的镜像。

黄土地上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实力派演员霸屏,这8位演技打动我了

对于央视年代大剧,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不缺好演员。

而在《人生之路》中,这个定律依旧延续。

不过这一次,剧集启用了更多陈晓、李沁、张嘉倪、郭晓婷等正当红的年轻演员,搭配众多实力派老戏骨。

效果如何?我认为,青年演员没跌份儿,老戏骨们出了彩。

第一位、陈晓。

陈晓饰演的高加林,太重要了。

高加林这个人物,是有路遥本人影子的。路遥出身于陕北一个非常贫穷的山沟里,后来被过继到伯父家,住在家徒四壁的空窑洞。但在他的笔下,高加林承载多面的人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才华横溢,脆弱与坚韧并存,尤其是面对职业与情感抉择时,充满摇摆和犹豫。

从《梦华录》里饰演的顾千帆化身陕北青年高加林的陈晓,眼神明亮清澈,充满了少年志气。

面对高考落榜,他一度情绪压抑到极点,终于在巧珍到来时彻底爆发,那场戏,陈晓就把高加林身上的自尊与自卑,脆弱与坚韧等复杂的情绪都演了出来。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两场戏。

一场戏是他得知自己的报告文学发表,激动地在黄土坡上咆哮发泄,又敲响了村口的铃铛。

到晚上恢复冷静,依然忍不住在最亲的人面前有点抿嘴偷笑的小嘚瑟。

这场戏,陈晓的情感层层递进、肢体语言大开大合,看得观众也畅快淋漓。

另一场,是他对着村里的孩子们上课,告诉孩子们外边的世界很大很大,读书不仅是为考学,也是对未来有念想。

通过眼神、台词和动作,陈晓演出了一个朴实稳重、有责任担当的乡村教师形象。

但读过原著的观众都知道,高加林的好戏,还在后头。是机会,也是挑战。看陈晓能播否接得住。

第二位要夸的,是李沁。

刘巧珍是原著中最完美的人物,不光外貌水灵,心灵、行为更美。

刘巧珍的爱情失败了,但她的人生却赢了。

为了接近刘巧珍,以美白著称的李沁将整个脸都涂黑了至少三个色号,在剧中开拖拉机、干农活、卖馒头都手脚干净利落,演员肯定做了功课。

她的表演也是渐入佳境,刚开场有点紧,越到后面越放松,到了烫头发那场戏,已经彻底放松下来。

当巧珍大胆指责父亲“老封建”,劝诫妹妹一定要好好读书,李沁演出了人物的坦荡、坚韧与灵气。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巧珍向高加林表白。

一开始兴高采烈、坦荡求爱,看到高加林的惶恐脸,姑娘的脸立刻暗淡下来,不自觉转过脸,眼泪默默流下来,

隐忍的痛通过屏幕传递给观众,到高加林出于内疚人走过来轻抚姑娘的后背,她的表情变成痛苦中又带着一丝希望,当高加林抱住她,她终于破涕为笑。

整场情感戏中,李沁整个情绪变化一气呵成,我想没有人不会被这样善良、坦荡又深情的女孩所打动。也是这一刻,我所有对李沁表演的担忧烟消云散,她成为了我心中的巧珍。

第三位要夸的年轻演员,是唐曾。

他饰演的马栓,简直像从原著走出来的。

提起唐曾,很多观众记得的还是《幸福到万家》中的怂人王庆来。

但上次他的人设有多招人恨,这次就有多痛快敞亮。

唐曾的表演,放松,自然,好像从黄土地长出来。

刚开场,他扎进人堆里找不到。

直到高考预考结束落榜那场戏,他两腿一酸,直接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压抑在心头的情绪瞬间爆发了。

他把书拿出来,一边撕,一边自责,情绪直接达到了顶点,把一代落榜青年的不得已演绎得入木三分。

而在重振旗鼓后,他的勤劳、善良,被巧珍拒绝后的敞亮、深情同样被演得丝丝入扣。

从《知青》开始,唐曾演年代剧就没让观众失望过,这次又是惊喜。

接下来让我们聊聊老戏骨。

先说饰演全剧最招恨的角色,林永健饰演的高明楼。

我之所以追剧没被高明楼气死,完全是想要坚持到大结局的信念支撑着我。

因为林永健的表演太传神了。

早年间林永健凭夸张的表演,在晚会中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但从谍战剧《黎明之前》、军旅剧《聂荣臻》到科幻剧《三体》,林永健早已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百变戏骨。

本剧他扮演窃取高加林命运的村主任高明楼,眼镜一戴,小眼睛骨碌一转,再配合那一身农村衣服帽子,不光是土气出来了,一股自私、狡黠的样子也呼之欲出。

尤其是接到高加林录取通知书那场戏,从听到邮差呼喊时眼神瞬间的变化,让观众知道这货没憋什么好心,到拿到通知书之后,像个小偷一样左顾右盼,找了个偏僻角落,打开信封验证。

再到本来还想着把信给高加林送过去,可到见到高加林的一刹那忽然后悔,慌慌张张把信揣进裤兜。

一套动作下来,无论是眼神,肢体动作,还有脸上的小表情,林永健都把这段书里没有的情绪彻底演了出来。

当然,他演得最传神,越投入,观众越想冲进屏幕海扁他。

而在后续剧情中,无论是面对高加林的些许愧疚,还是想尽办法把高加林留在村里的狡黠,依旧被林永健演得极其精准。

而我从火冒三丈,血压骤升,到日常恨得牙根痒痒,也最直观地证明了,林永健,演得好!

再说全剧最睿智的角色,李光复饰演的德顺爷。

这几年,从《人民的名义》、《正阳门下》到《人世间》,李光复这位国家一级演员,越演越把配角演出了主角的光彩。

这次他饰演的德顺爷,戏不多,身份只是在黄土地上放羊放了一辈子的老农民。

但一开口就是智慧,每句话都暗含哲理。

比如他和巧珍的这段对白——

德顺爷:人,没有高低,心里要有一口气,只要有这口气,干甚都能做好。

巧珍:德顺爷,气是啥?

德顺爷:气,就是魂。

家林,是志气,你是灵气。

李沁:咋才能有魂?李光复:读书!

言简意赅的对话,却让人充满力量。

李光复的对白和演技功底,实在太好,台词从他口里出来,就有种润物无声的力量。

真正的人生道理,从来都是朴实无华。

从原著到剧集,德顺爷戏份不会太多,但他出场,就是点睛。而李光复的表演,配得上这个角色。

还有,刘威饰演的巧珍他爹,把农民大叔和村里首富的样子,演到土味十足。

嵇波饰演的教育股长,开场就给了自己好几个大嘴巴子,后来的戏也是自带喜感,他对教育的投入是真的,爱吹牛、迎合上级也是真的,这些角色的特质,嵇波都诠释地很到位,让这一角色真实和传神。

还有练练饰演的女乡村教师,整天背竹篓背个娃,时不时露出笑意也带着羞怯,把淳朴善良的乡村老师给演活了。

整部剧可以说没有拖后腿的演员,这也是央视剧好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好演员不仅演出了精彩的角色,也共同铸成了一个奋力向上的时代。

三、年代大剧如何突围?央视又拿到“收视密码”

十年前,流量当道,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误的认知——只要请到流量,不管剧情多悬浮,都一定能口碑收视双收。

但近几年的央视大剧却仿佛流量剧的反证:现实主义、厚重有力,才是新时代的收视密码。

这份厚重感同样也体现在了《人生之路》上。

许多年代剧珠玉在前,《人生之路》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破局。

一是真实的年代感。

剧集在路遥家乡清涧县等多地取景,就是为了展现当年的陕北风貌。

全剧从根据各个角色身份地位搭建的不同风格的窑洞,到马店小学的样子,再到县城的供销社、通讯社等年代场景,都真实还原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剧中实景拍摄的“高家村”,虽然黄土漫天,陈旧简朴,却还原了中国乡土80年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

高考前学生们被学校组织集体秉烛夜读,高加林带孩子开集体生日会,都在户外,因为那时农村没有电,而且屋里闷热,户外还可以借一点天光。

剧中陕北地区每个演员都“灰头土脸”,呈现出农村老百姓经过风吹日晒的皮肤。

还有开场那种为高考紧张到压抑崩溃、孤注一掷的氛围,和80年代上海人人为文学着迷,而热血沸腾的时代氛围,对真实年代感的呈现,都细致到位。

可以说,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故事场景,《人生之路》真实感和接地气十足。

还要提一下观众提到的剧中方言的使用,发言不是非用不可,剧中对方言的使用也并不混乱,基本是老一辈用方言,年代一代用普通话,这既符合现实,也呈现出两代人的差异,象征着年轻一代走出乡土的渴望,这同样是艺术的真实。

二是“高加林难题”的史诗感。

《人生》穿越时空的魅力,在于它提出了永不过时的“高加林难题”。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高加林难题”就是年轻人的人生选择问题。这样改写人生命运的故事,本身就极具宏大的史诗感。

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动人的史诗。

本剧除了丰满原著的故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从《人生》结尾处展开后续的故事,即在时代的浪潮中,高加林、巧珍、高双星、马栓他们会如何续写自己的人生?

而《人生之路》的“续写”,延续的仍然是对“高加林难题”的思考,高加林的命运走向、人生态度,与原著的精神底色依然一脉相承。

这个精神底色就是对命运绝不屈服,对改变命运始终怀着强烈的渴望。

当这届观众日益厌倦无脑的悬浮剧情,偶像剧接连扑街,这种改写命运的故事,在细水长流的平凡普通中沉淀下来的人生况味,才最打动人。

当然,续写最大的难题在于,每一个读者对于高加林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读出了自私自利,有人读出了复杂的人性和向上的抱负。

《人生之路》则让高加林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看到了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他的命运最终如何,是故事最大的悬念,也仿佛对“高加林难题”的回应: “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

如何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人生之路》会给出一个回答。但答案不是唯一的,而人与命运的搏斗始终震撼人心。

而这,才是剧集之所以值得看下去的原因。

它所描绘的不仅是高加林这代人。

而更是在任何时代,始终怀揣着改写命运理想的我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考验,没有一条命运之路会平坦顺畅。

所以高加林的故事永远动人心魄,而路遥的话语始终抚慰人心:“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陕北   央视   年代   剧集   原著   剧中   观众   情绪   剧情   演员   角色   命运   密码   人生   故事   经典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