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新: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和他年仅22岁生命历程

被学校开除不到三个月,郑维新中弹倒下,生命永远定格在22岁。


他死后只留下一张照片。旧照中身着白衣、戴着眼镜的青年棱骨分明,俨然一副知识分子模样。但凝重且坚毅的眼神,又隐隐透露着他对时事的思虑和不屈的风骨。


郑的死,为时代之谜保留下来一件可靠的物证,又产生诸多人事喧嚣,成为一个时代复杂的回响。


郑维新图片 郑维新画像


少年肩上的家国担当


鸦片战争后,福州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逐步开放通商。仓前山,成为了外国领事馆和洋行的集中所在。


当时洋人住的房子恢弘精致,而国人多住在棚户或斗室。在这里,天空只是一条狭窄的线,人们就像是坐在深渊里,头顶时不时有乌鸦飞过。


1911年,仓山岭后的一户教书人家添了个男娃,母亲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看着逼仄的阁楼里投进了难得的光亮,“就叫维新吧”。


此时,他的母亲一定没料到,孩子最后真的成为了一名革新者。


郑维新6岁那年,父亲离世,全家靠母亲微薄的收人维持生活。他的母亲是培元小学的教师。但在那个年代,相较于大学教授、国文教员,乡镇级小学教师的月薪只有四五元。


从小家境困难,令郑维新早早懂得承担家庭责任。中学期间,他便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培元小学、三山中学兼课,以补贴家用。


每次课一结束,郑维新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向左海书局。除去家里支出,省下的钱被他用来买书。


作为书店的常客,他经常阅读创造社的书刊和革命书籍,并且乐此不疲。但他最爱的还是郁达夫的文章,而他,似乎也像极了郁达夫笔下遭社会挤压,痛骂世道浇漓,又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知识青年。


虽然经历着精神困境,但这也成为他思想启蒙的来源。


而在国势阽危的时代,这种启蒙意识唤醒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并与爱国热情融混得愈发强烈。


1929年,郑维新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很快在年底就转为党员。宣读入党誓词时,他握紧拳头,眼神坚毅,“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


当时,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自发组织各种爱国救亡团体,郑维新也投入到进步的学生运动中,甚至在兼课时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儿童团张贴打倒反动派的标语。


学霸成刺头


1931年夏,郑维新以语文、英语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从英华中学毕业。天资聪慧的他学习也非常刻苦,不论走到哪里总是拿着一本书,即便到深夜都常在宿舍走廊灯下读书。


同年秋,他考入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的教育系,这也成为他人生新的转折点。


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旧照


协和大学北枕鼓岭,南沐闽江,创肇于辛亥革命之年。而郑维新入学这年,作为教会大学的协大刚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


在师生大会上,校长林景润面对新生发表演讲,“深望吾校之青年能有求学救国的志向,彻底觉悟具有为民族牺牲的决心。”语罢,会堂里掌声不绝。


在当时,大学自由民主的学风,让郑维新的理想有了实践的温床。他加入学生自治会,成为《协大学生》的月刊编辑,后来又创办《求实报》,并成立“荒虹文艺社”。


《觉醒年代》青年游行示威 剧照


读书会上,郑维新领头学习进步书刊和马列著作,宣传抗日救亡。相比阵阵松涛和海潮声,学生间讨论的声音分贝远远盖过自然声。


但没人会想到,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竟成了老师眼中的“刺头”。


而这所有的改变始于一场课堂辩论。文学院院长王治心在讲授三民主义课时,提到“世界潮流趋向民权主义,神权时代已经过去。”但当时师生都知道,作为兼授基督教历史的王治心是位虔诚的基督徒,由他说出这句话,似乎前后矛盾。“王教授,神权时代真的过去了吗?”郑维新再次追问,“那为什么还有教会学校?”


面对权威被挑战,王治心没有正面回答。但郑维新不肯作罢,又多次在课堂提出质疑,同老师展开课堂辩论,而王治心由于自己的“双重身份”,无法自圆其说。


被惹怒后,王治心一度要求校方开除这一“刺头”,后来在学生严词反对下不得不收回要求。


但最后,如同《沉沦》的主人公因追求个性自由,反抗专制弊风被学校开除。郑维新在协大就读不满两学期,也被开除了学籍,于1932年7月离校。



宁死不跪


被开除后,郑维新经人介绍,到了独青小学任教导主任。同时,作为福州学生运动的领袖,郑维新在仓山岭后、施埔发展地下党,组建肃劣会。


他家作为地下组织的联络点之一,经常有同志出入递送油印传单和重要通知。当初那个逼仄隐蔽的斗室,现在成了敌人的盲区。


但在1932年11月9日这天,联络点传来了坏消息。


“6名肃劣会同志在查毁大批日本劣纸时被国民党军警逮捕。”收到消息后,郑维新在当晚紧急召开会议。


凌晨夜色正浓,昏黄的灯光下,郑维新略显愁容。两个月来,为打破日货严重倾销的局面和福州抗日运动沉寂的状态,他和陈道发动肃劣运动。虽得到多方响应,但一直被当局打压。


“明早,我们去请愿,要求放人!”


天微亮,福州南公园的清晨一片肃杀气息,几十名肃劣会同志渐次到齐,围聚在门口,所有人手执红旗标语,严阵以待。不久前刚从上海回榕的共产党员叶凯,接到上级指示后,赶忙前来与郑维新会合。


“出发!”郑维新带领游行队伍,一路经过南门兜、南后街、东街口,他们高呼口号,要求释放被捕人员。


《觉醒年代》青年游行示威 剧照



沿途许多群众自愿加入,队伍扩大到近300人。他们冲破鸣枪拦阻的国民党军警,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到鼓楼前市公安局门口。


门岗拦阻不住,郑维新立即率代表冲入局内与局长丘兆琛进行说理斗争。双方见面,丘兆琛称呼其“流氓”,并喝令代表们跪讯。郑维新挺立不屈,严词怒斥:“你们放弃抗日又镇压群众反日行动,如此无耻行径、卖国罪行,凭什么要我们下跪!”说罢,他的头被军警强硬地按击在地面,眼镜被打碎,眼睛被刺破。即便如此,他仍在据理力争。


突然,数发子弹射中他的右腿,刺穿他的胸膛。


乌鸦的翅膀将大地拍响,窒息的枪声在压抑沉闷的天空回荡。

为掩盖罪责,丘兆琛将伪造共产党证件放入郑维新的布袋,并出告示称其“暴徒”,抹上“抢夺卫兵枪支意图行凶”的假名。


次日,黑云压城,叶凯带领滕山肃劣同志臂缠黑纱,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郑维新烈士报仇!”整个榕城到处是激昂的讲演,到处是正义的呼声。


在肃劣同志的陪同下,郑母备棺收殓郑维新遗体。看着遗体上的淤血,郑母忍不住失声痛哭。棺材停厝于塔仔山权屋,一些群众陪同她在仓前桥头喊冤。而郑的遗体,由于血液凝结时间太久,血衣早已紧紧黏在身上。


随着时间推移,桥头的身影逐渐隐去,然后转瞬被黑暗吞噬。


后来福州连续罢课、罢工抗议,全国抗日团体纷纷通电声声援。在抗议声中,国民党将丘兆琛撤职,并释放被捕的肃劣会同志。


新的光明似乎即将到来,但乌鸦飞走的最后仍在空中留下黑色的剪影。


半年后,丘兆琛重新当上了省会公安局局长,肃劣会因感环境恶劣与进行困难被迫解散,东洋货品又不断涌进福州。而曾同郑维新一起示威游行的叶凯,也在1935年被敌人行刑处死,牺牲时26岁。当他双腿拖着沉重的铁镣走向刑场时,仍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觉醒年代》革命青年赴刑场 剧照



叶凯牺牲这年,福州的街道巷尾仍在发着纪念郑维新的传单,上面印着这样的一句话,“这可敬爱的太阳已经落山了,所残余的只有这满天红霞,足以为这群乌鸦留恋。”


参考资料:

[1]郑维新(革命烈士)百度百科

[2]《郑维新事件:福州人民的红色斗争》

[3]《福建师范大学暨附中革命烈士传略》郑维新篇

[4]《关于郑维新事件的调查报告》

[5]《反帝英雄郑维新》

[6]《福建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7]《亲经者说:十九路军入闽》

[8]《郑维新烈士传略》


作者手记

回看初稿,一直把郑维新当成觉醒年代青年的缩影,他们有着革命者以“身”取义和士大夫以“文”报国的基本觉悟。面对黑暗的现实,他们依然会对自由民主的理想社会作乐观的眺望,并不断抗争。

我希望塑造这样的代表人物,却在无形中“将人物绑架了”。他成了代名词,却不是郑维新自己。在看过人物的多篇关于逝者的文章后,我尝试埋意象、添对话、代入场景等去改稿。将“把人物从笼子里放出来”后,我学着抓住他最触动我的点,尝试走进他。从他身上,我汲取到了前进的力量。

—END—

文字:方锌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联络点   刺头   学生   文学院   军警   福州   遗体   烈士   乌鸦   历程   牺牲   同志   年代   生命   青年   时代   大学   郑维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