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算不算恶意软件?

作者 | 燕大


帮人砍一刀,这次被人砍了一刀。

谷歌称,拼多多相应的安卓版本中包含恶意软件程序,基于安全考虑而将该版本从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上下架。

不止如此,对已从谷歌应用商店下载拼多多app的用户谷歌也会做出提醒,提示用户进行卸载。

此言一出等于直接将拼多多架在火上烤,拼多多股票在美东时间3月20日一度暴跌近20%,最终收盘跌超14%。

小散们苦恨年年压金线,一朝回到解放前。

这种跌幅,老实说,对于适应长期阴跌划水的小散来说有些太“恶意”了。

后据媒体报道拼多多在电邮中驳斥谷歌的声明不具有决定性,但未就“恶意软件”做出说明。

抛开地缘政治因素,理性来看待这件事。

那么,它到底有没有“恶意软件”?

外国的咱不清楚,国内相关信息其实就不少,从黑猫投诉平台上看,有用户投诉无法卸载该软件的,有投诉其是流氓软件,没买东西却被自动设置下单的,等等。

各种平台上的吐槽更多,如广告弹窗太多、删都删不掉,不停地弹窗让你抽奖、虚假宣传,时不时给你发广告等等。

被谷歌建议卸载之后,网上评论有个差点把我笑喷,说“终于有人治拼多多了”。

很多网友这次没有被盲目爱国情绪左右,评论几乎一边倒的类似“一点都不难过,甚至还有点理应如此”、“确实是恶意软件”

说白了,有没有恶意,用户心中自然有杆秤!

套路还贼多,之前有网友爆料拼多多远程删除了自己相册中的照片,原因是该用户打开拼多多APP,发现弹出了“邀请1人,直接提现100元”的活动页面,随后其截图保存了活动页面。

该网友按照活动规则邀请了一个新人,却发现拼多多活动规则中的“直接提现100元”变成了“随机金额”,没达到100元不能提现

之后拼多多解释删照片实际是照片在编辑后,APP会删除编辑之前的原图。

这种解释就算成立,但是“邀请1人,直接提现100元”,邀请了之后却变成“随机金额”、没达到100元不能提现,算不算恶意软件?!

老实讲这种吸客方式确实有效,但也太过流氓。

这次谷歌把拼多多下架,CNN新闻表示谷歌说的“恶意软件”是指为窃取数据或损坏计算机系统和移动设备而开发的任何软件。

这么说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毕竟几乎各式各样的APP都或多或少“窃取”用户数据的先例,要不然咋做的精准推送。

特别是“砍一刀”机制和内设功能,更是寻找用户信息的“利器”。

网传也有专业人士站出来说话,作为外行人我看不懂,仅凑个热闹。

估计这些得是程序猿才能看得懂吧。

但即使不懂这些专业词,安卓下的各种APP涉嫌越界隐私的也大量存在,就差没直接控制用户的手机了。

曾经专砍别人一刀的知名“刀客”,现在被别人一刀砍翻在地。

其实早在之前就有知名数据安全研究机构称,某互联网厂商通过挖掘安卓代码中的反序列化漏洞攻击用户手机,窃取竞争对手软件数据,以防止自身被卸载。

通俗说就是绕开权限隐藏自身或欺骗用户实现防御,劫持其他应用注入后门执行码,长期隐蔽驻留。

这或就是为什么删都删不掉的原因,至于这里说的是不是拼多多则不得而知。

现在谷歌将拼多多在其应用商店上下架,有好事瓜众在谷歌应用商店已经搜不到拼多多app,不过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还能正常下载

在国内卷到发光最后剩下的都是卷王之王,拼多多海外版一出海可谓大杀四方,连曾经的首富亚马逊贝佐斯都差点给干晕。

上线之后仅一个月下载量就超过亚马逊,人称电商界一匹黑马。

据报道,除了价格低廉之外,当时Temu拉5个新用户就给20美元,几乎没有套路,就是直接给钱。

类似国内的砍一刀也有,但貌似国外版的小数点后的数字明显比国内要少太多,之前一个老美在社交平台晒出连接,拉16个人就能“砍”到一个背包。

而国内版呢,一刀或能砍掉90%,剩下那10%可能得砍几百上千刀,体育老师教的数学都数不过来小数点后面有多少位。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国内“砍一刀”成功几率比蜀道还难。

国内版不应该叫砍一刀,应该叫“永远差一刀”才对,遇到较真的人甚至和拼多多打官司,不为那一刀,就为那一口气。

说到这里其实你会发现“砍一刀”竟然或还是一条双标狗。

哪个国家是可以随便忽悠的,哪个国家的法律是惹不起的,他们心里门儿清。

跟国人玩的全是套路,在别人地盘上套路少的太多。

同样的“顾客是上帝”,看来国内的上帝是特么假的,国外的才是真的!

类似待遇真是比在国内“高跪”的很。

这次谷歌将其下架,谷歌是外国的,按常规应该一致对外才对,但是从网上评论看,几乎一边倒的认为谷歌这次做的对。

足以见得,是不是恶意软件、存不存在恶意成分,群众的眼睛这次很是雪亮!

即使现在个人信息防护趋严,但是流氓软件仍然还太多。

各种弹窗、推送广告,用尽办法,每天一打开电脑或者一些手机app仍然有各种弹窗信息,删都删不完,总能隐藏在后台像个安静的美男子。

这些是不是恶意软件?要我说,这些含有恶意成分影响了用户使用且难以清除,就应该是恶意软件。

夸大宣传、深埋套路、获取隐私精准推送,类似操作更是司空见惯。

此次拼多多被外国企业下架,也许能让国内许多互联网平台引以为戒。

更重要的是,但愿能够促进国内监管机构去重视,真正保护用户权益。

而不是让大平台把国外用户当上帝,却把国内用户当随意搂的韭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亚马逊   恶意   软件   套路   类似   商店   国内   数据   用户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