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凭借《春苗》爆红,巅峰时选择退圈卖薯片的李秀明,如今怎么样

说起李秀明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

但要是提起《春苗》中的女主“春苗”,大家一定会惊叹一句“原来是她!”。

80年代,李秀明的名气可谓是响当当,先后获得了多个奖项的女主角,被称为“双料影后”。

就在影迷们期待她下一部作品时,却听到了她结婚并退圈的消息。

有人说:“女神一定是找到了相伴一生的人,现在是回家相夫教子了”。

可令人没想到是,当李秀明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却是在超市站台推销薯片。

这不禁令人猜想,那个让她在事业当红时期选择退圈的男人究竟是谁?

她到底过得幸福吗?

01、

1954年,李秀明出生在既古老又现代,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天津。

她的父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家里摆满了各种名家的书法作品和画作。

他们对李秀明的教育十分重视,一个月要至少看完3本书,

还需要写一个500字左右的观后感。

这样的严苛的要求其他孩子早就觉得烦了,但是李秀明却乐在其中。

饱读诗书的她,对事物的看法和逻辑思维就比较好。

上学期间,她没有出现过偏科的现象,成绩一直都是班级的前三名。

她不仅学习好,跟同学们的关系也都相处得很愉快。

几个小姐妹在一起踢毽子,跳皮筋,别提多欢快了。

1958年,李秀明下学回到家后惊奇地发现家里有一个大家伙,

父亲告诉她东西叫电视机。

她小心翼翼地按照父亲的指导按下开机键,看着里面出现人物,风景,

心里激动万分,以后父母不在家她也不会觉得孤单了。

兴奋之余,她会模仿荧幕里舞蹈演员的动作,哼着流行歌曲。

这些日常的积累,让李秀明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幻想着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样子。

她把想当演员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原本以为一直很开明的他们会支持自己。

可没想到,父母却极力反对。

父母觉得将来她当个书法老师,或者找个铁饭碗的工作是最好的选择。

然后,她再找个爱人相伴一生,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可是这一切都是父母憧憬的,李秀明并不认为有完全正确的选择,

她知道,如果不学表演自己一定会后悔。

她是从小很多很听父母的话,前提是不违背自身的意愿下。

为了实现自己当演员的梦想,李秀明更加努力地学习,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

事实证明,她天生就当演员的料。

02、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秀明已经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成长为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18岁时,她为了追求自己的演员梦,考入了当地的艺术剧院的学员班。

这是她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表演,在上课时充满了求知欲。

形体课上,台词课上,她都是班里最积极发言的人,

老师对她的行为很欣赏,善于提出问题,认真思考的人能很快领悟到精髓。

她的年纪在班里比较小,同学们都很让着她。

起初她也没有多想,觉得大家都是同学互帮互爱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她一直把他当哥们儿的男孩,

突然向她表白了。

她当时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就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出现在荧幕上,

于是,非常果断地拒绝了对方。

李秀明的美是出了名的,不止一同上课的同学会格外关注她,

就连和小伙伴们去逛街,路人也都是一步三回头地看她。

总是被别人盯着看她很不好意思,可是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一年后,作为刚毕业的学生,在剧团里主要工作就是打杂,

哪里需要就去搭把手,

唯独李秀明因为长相好看,被选中担任演出时的报幕员。

尽管没有机会参与表演,但是能站在舞台上她已经很开心了,心里像开了朵花一样。

这份工作也改变了李秀明的一生。

当时,她和往常一样报幕,穿着一条简单的粗布裙子,搭配一件白色的衬衫,整个人朴素,干净,让人有一种初恋的单纯感。

也就几分钟介绍剧目的时间,坐在台下观看演出的导演陈强便被李秀明吸引了。

陈强被评为国家话剧院“荣誉艺术家”的称号,他的儿子是春晚的常驻嘉宾陈佩斯。

得到大前辈的赏识后,李秀明也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期。

1975年,陈强把她介绍给了《春苗》剧组,

原本她只是抱着只要能出演就行,再小的角色都可以,

可没想到,她却成为了女主角。

这个结果让她欣喜若狂,人生第一部作品就出演女主简直是太幸运了。

她没有因为机会来得太容易而掉以轻心,反而她觉得,

更应该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对得起陈强前辈和导演的信任。

在拿到剧本的那一刻,她先是认真地看了一遍,

然后又把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这样,她在拍摄的时候,面对任何一个角色都能给出最准确的反应。

基本上只要是她的戏份,都可以很快地完成,从来都不存在耽误拍摄进度的情况。

李秀明的表现得到了在场人的赞许,大家都对影片播出的效果很有信心。

事实确实如此,此剧上映后大受好评。

随着剧的爆红,李秀明也一夜成名,出个门都会被堵着要签名。

同年,她就被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她没想到,北京的影迷比天津的还要疯狂,

有很多喜欢她的男同胞们,隔三岔五的往单位送鲜花,名牌表,还有开着小轿车等她下班的。

对此,她根本不感兴趣,

她记得聊得来,精神追求一致,才是可以成为恋人。

不久后,李秀明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名海军。

对方对她体贴入微,对她的工作也很支持,从来也不会因为她和其他男生拍感情戏而吃错。

交往一段时间后,她便和海军结婚了。

婚后不久,李秀明生下了二人的女儿。

夫妻二人都是工作狂,女儿更多的时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没有多陪伴女儿,一直都让她觉得愧对女儿。

有失必有得,李秀明凭借《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部影视作品,

获得了百花奖和金鸡奖的最佳女演员的称号。

她成为了80年代女星中的佼佼者,没有人的光辉能超过她。

取得成就后,邀请她合作的人越来越多,

她精力有限,只选择喜欢的剧本。

1982年,她在《孔雀公主》这部剧在中饰演的公主,明艳大方,清纯中又不失魅惑,让人眼前一亮。

每一次李秀明的新剧上映,都会引起热议,

倾国倾城的颜值,精湛的演技,让她备受观众喜爱。

可随着事业正蒸蒸日上,她根本无暇顾及家庭,

这让丈夫对她产生了不满, 甚至提出让她放弃事业回归家庭。

李秀明不理解曾经全力支持她事业的丈夫,为何会变成这样?

她不喜欢被约束,可以不当演员,但需要在自己心甘情愿的前情况下。

没过多久,二人就办理了离婚,女儿跟着她生活。

03、

受大环境影响,她被分配到农村劳动。

经常待在人员聚集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里,李秀明觉得在乡间劳作可以换一种心情。

她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鼓舞了身边的很多人,大家都不再一直抱怨。

在这里,她认识了歌唱家金铁林的老师。

《在希望的田野上》《好日子》,都出自金铁林老师之手。

金铁林老师在闲暇时,总喜欢唱两句,李秀明就坐这个小马扎在一旁听。

李秀明有个当演员的梦想,同时还有一个开演唱会的梦想。

金铁林看她这么热爱音乐,就开始传授一些唱歌的技巧给她。

她感觉如获至宝,每天早上都会在院子里开嗓,走到哪唱到哪。

在这次劳动经历中, 李秀明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金铁林老师。

回到北京,她便举办了个人演唱会。

从演员挑战当歌手,她的跨界很成功。

此时,影视行业不景气,很多演员好几个月没有戏拍,吃饭都成为问题。

李秀明的事业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挣的钱维持生活绝对没问题。

她看着身边很多同事都选择转行,心里的危机感油然而,

现在自己没有受影响,可保不齐将来就能一直安稳。

想到这里,她开始将目光放在了下海经商这条道。

当时全国上下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人吃到红利地暴富了起来。

李秀明一直都是个付出于行动的人,想到就干。

她开始到各地考察市场,观察什么项目投资最小,风险最小。

经过一段时间后,她还是没有看出里面的门道,心情有些沮丧。

就在这时,她结识了一个商人,对方叫程久实。

对方给她讲了很多自己的经验,他们还一起到商业大会上听讲。

在长期的接触中,李秀明和程久实互生好感,成了夫妻。

1992年,她跟随着丈夫到北京财贸大学旁听,

这堂《营销学》的课,让她收获满满。

当即,她就决定要进修经济学,为日后从商打好基础。

重新回归校园生活时,李秀明有诸多的不习惯,心总是静不下来。

有时候,她坐在教室里明明眼睛听着黑板,可满脑子都是女儿。

这样根本不行,她就把这个现象告诉了丈夫,

自从结婚后,她就很依赖丈夫,觉得他可以解除所有的麻烦和烦恼。

程久实耐心地听完后,只想着让妻子可以安心学习,

于是,他说道:“这段时间我在家带孩子,你就只管学习就好”。

丈夫的话让李秀明十分感动,孩子是她和前夫的,

可他把孩子视如己出,甚至还为了自己甘愿在家。

有了丈夫做后盾,她踏踏实实的学习。

经过努力,李秀明进入到研究生班级,并成功毕业。

有了学历后,她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1994年,李秀明和丈夫创办了一家营销策划公司 。

公司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需要他们亲力亲为,

一个最简单的营业执照跑了好个部门才办下来。

她忙完一天后,脚和腿都是肿的,

没有时间按时吃饭,导致她的体重短时间的暴瘦。

李秀明很明白一心不可二用,既然选择了从商就好好发展,

至于拍戏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了。

但是她知道有很多人粉丝喜欢自己,她很感恩他们一直以来对自己支持。

于是,她通过媒体先是说明了自己已经再婚,也祝愿所有人都能找伴侣,

紧接着,她就宣布自己退圈的消息。

偶像结婚获得幸福是件值得祝福的事情,粉丝们都纷纷送上祝福。

在他们看来,李秀明一定是遇到了值得托付的人,要不然怎么会放弃大好的事业退圈。

退圈后,李秀明就鲜少出现在荧幕前。

然而谁承想,她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竟然在超市里买薯片。

04、

受国外影响,李秀明和丈夫看中了薯片行业。

当时那个年代,国内属于自己的薯片品牌很少,

这样一来,竞争力肯定会比较小。

再其次就是,年轻人都很喜欢吃薯片,

女儿每个星期都会缠着她买薯片。

多方面考虑后,李秀明和丈夫一致觉得干这个一定能赚钱。

创办厂子需设备,人力,最重要的资金。

他们先是到处筹集资金,可是没有人愿意做他们的股东,

大家都不能理解他们,明明策划公司做得好好的,非要搞薯片。

筹不到钱,他们只好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积蓄拿出。

为了省钱,李秀明和丈夫两个人自己为厂子刷漆,玻璃坏的就用透明胶布粘一下,

凳子是从二手家具厂淘的,有些晃悠,不稳当的程久实就自己再钉上几个钉子。

员工人的服装,是李秀明自己设计并制作的。

购买好设备,招募到工人,厂子算是开业了。

在厂子里, 李秀明从来都不让大家叫她李总,老板,

她给大家规定,比自己大的就叫她秀明,比她小的就叫姐。

之所以这样,是她觉得人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初心,不能嘚瑟。

从筹备到生产,李秀明花了三年的时间。

1997年,她创办的“大家宝”薯片正式上市。

原本她以为有产品,就可以租个摊位开始进行销售。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

她跑了很多个超市,热情得让对方品尝自己家的薯片,

可不管她说得多天花乱坠,对方就是不肯提供摊位给她。

实在没办法, 她只能带着员工们以零售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

一开始,大家根本就不在意,路过摊位都不会多看一眼。

于是,她就买了个大喇叭,录了一段吆喝放在摊位上循环播放。

这招到也管点用,看到偶尔会有人停下来看一眼,李秀明激动不已。

随后,她还想到了买就送活动,买得越多,送得越多。

此时,虽然是有人买,但是销量却不高,

李秀明投资的钱都没有挣回来,一直处于亏本的状态。

直到电视上出现我国第一支广告,李秀明看准时机,

通过电视为自己的薯片也做了一支广告。

当初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人觉得广告就让李秀明本人拍,

她明星的身份一定很有影响力。

可是她并没有采取这个意见,她选择了自己的儿子。

李秀明在创办公司的第一年,就已经怀孕了,

厂子经营了三年,儿子也正好三岁了,

她觉得儿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个福星。

一年后,“大家宝”薯片销售额突飞猛进,

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达到了4000万。

几乎家家户户都吃过“大家宝”薯片,但大家都不知道它的老板是李秀明。

2002年,李秀明创办的薯片被“百世集团”看中

对方提出了收购的想法。

此时,她已经48岁,体力和精力都有限。

考虑再三,她和丈夫决定签署收购协议。

一身轻松的李秀明,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陪孩子。

女儿出生时,她正在为了自己的演员梦奋斗,

儿子出生后,她又忙于创业没有时间照顾他。

没能一直陪伴着孩子,李秀明始终觉得很愧疚。

这次终于可以放慢脚步,她开始每天为孩子们做饭,煲汤。

为了女儿的学业,他们一家人搬到了加拿大生活。

如今, 李秀明已经69岁了,

孩子们早就长大成人,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她,则和丈夫享受着天伦之乐。

总结

回顾李秀明的一生,她有过辉煌,有过低谷,

但却从来都没有停下过脚步。

儿时不顾家人反对追求演员梦,音乐梦,

再到后来毅然决然地选择创业,她始终都知道自己想过的生活。

有得就有失,李秀明很清楚这一点,选择创业后她便意识到自己没有时间拍戏,

便干脆宣布退圈, 专心干一件事。

正因如此,她才会成功。

反观那些又当演员,又从商,恨不得一分钟挣两份钱的明星,

最后的下场就是,败光自己的观众缘,无人问津。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您的认可是我们继续创作的不竭动力!

标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都会   厂子   荧幕   摊位   巅峰   北京   丈夫   演员   父母   女儿   事业   老师   孩子   时间   喜欢   工作   李秀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