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为昆明旅游再添一把火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美食博主“肉肉大搜索”因为一碗米线,特意从成都来到昆明宜良。他拍摄的短视频《跑了900公里去云南吃一碗25元的猪脚米线,小小菜市场日卖2000碗》发布1年3个月以来,在B站、西瓜视频的累计播放量已超过670万次,网友评论超过5700条。不少省外网友纷纷留言询问店在哪,本地网友不仅热心解答,还推荐到宜良必吃的烤鸭和各自心中不能错过的昆明米线店。

和过去通过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电台广播、电视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不同,随着“90后”“00后”成为旅游市场的生力军,短视频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工具。每个博主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讲述他们眼中的“昆明故事”。这些或有趣、或生动的故事,成了“种草”昆明旅游的有力辅助。

短视频“种草”

助力文旅产业引流

“斗南花卉市场闻名全国,不管你在哪个城市,只要是从花店里买的花束、插花,大多是从这个地方批发出来的。”科普博主“无穷小亮”去年4月在B站发布短视频《昆明这个花市必须晚上来逛》。目前,这则视频的播放量达224.6万次、弹幕8125条、评论5885条。在评论里,有网友分享逛斗南花市的心得,“没摊位的一般下午两三点来,会比有摊位的便宜”“斗南花市一楼是鲜花和干花,二楼卖多肉和茶盏,大部分商家可以直接快递发货”,还有网友热心推荐“特别适合去逛逛”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

在B站搜索“昆明”,能看到很多和昆明旅游有关的视频、图文。《我再也不想来昆明旅游了,我想住在这里!》《昆明不应该只是一个旅游中转站,这里好吃好玩的实在太多了!》《两天狂吃8家美食 好多没吃过的美食!》……有人分享昆明美食攻略,有人讲述篆新农贸市场逛吃心得;有人到滇池大坝喂海鸥,有人体验环滇池骑行;有人去参观小众博物馆,有人探访有意思的书店、咖啡店。

在不少视频里,有网友在弹幕、评论区热情互动,分享自己吃过的昆明美食、看过的昆明美景、买过的昆明好物,还有网友留言:“好想去昆明旅游。”从分享自己旅游体验的博主,到“卷”起来的文旅局局长,在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多人愿意“跟着短视频去旅行”,不少景点因为短视频的大量传播而成为网红打卡地。短视频“种草”不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成为消费者形成产品认知的关键一环,在助力文旅产业引流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讲好“昆明故事”

打造拿得出手的好产品

今年以来,昆明旅游市场强势复苏。从“平均50人喂1只海鸥”的滇池大坝,到街头用车拉的巨型玫瑰花束……这些有“昆明味道”的冬季旅游体验,让昆明旅游一次次登上热搜、成为热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昆明旅游之所以能快速复苏,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及旅游需求快速回升是主要原因,短视频则为昆明旅游“景”上添花。以受到博主青睐的篆新农贸市场为例,市场里尽是各类外形奇特的瓜果、蔬菜,光是鸡蛋就能买到黄壳、绿壳、棕壳等不同品种。气候、海拔的差异,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老昆明的烟火气,都浓缩在这个大家触手可及的“自然博物馆”里。篆新农贸市场,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昆明文旅资源的丰富程度。

依托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昆明旅游正苦练“内功”,提供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明俊介绍,昆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转型的核心是寻找“云南特色,昆明味道”,要千方百计做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的无序竞争,要讲好“昆明故事”,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根据《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昆明市将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强的精品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和夜游项目,创建一批品质化的文旅小镇和特色村落,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类新业态新产品,围绕夜游、民宿、酒店、美食、艺术、购物等,推出一批新IP产品,不断提升昆明文旅形象。

昆明市将通过打造拿得出手的好产品,强化“互联网+”旅游营销,讲好“昆明故事”,引客入昆、留客在昆,加快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来源:昆报头条(ID:kbtt666)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思凡

责编:赵萍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宜良   花市   昆明市   昆明   昆明旅游   视频   美食   网友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