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屹立不倒,新希望凭什么?

新希望集团作为一家现代农牧与食品产业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立足农牧行业并不断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形成农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乡等相关产业,是处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一线企业。

两会期间,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针对农业以及相关产业提出多项建议。刘永好表示,在农业强国的大战略中,发挥企业在产业链构建、关键资源配置、数字化赋能等多个维度的重要作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世界级农业强企。


长期主义,低调务实


1、坚持“草根精神”

在新希望从创办到壮大的40年,刘永好始终十分珍视“草根精神”。如果我们要解读“草根精神”,有三个核心关键词是绕不开的:

(1)接地气:刘永好和新希望人始终记得农牧产业的“出身”,生活作风朴素,坚持“用小企业的精神办大企业的事”。

(2)坚韧不拔:刘永好时时强调要有“创业之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坚持不懈地做实事,不在乎一时的成败。

(3)谦逊包容:新希望内部重视不分行业、不分阶层、不分身份的学习,谦卑、包容,奠定了企业带着浓郁草根精神的创新文化。

接地气的做事态度、坚韧不拔以及谦逊的“草根”本色,也在刘永好身上时时体现。

2、风险意识

强烈的风险意识是刘永好的重要特质。

在新希望发展的40年间,中国民企有过不少冒进岁月。一个个风口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不少人短时间赚得盆满钵满。但刘永好始终对“麦田”之外、自己不了解也掌控不了的投资领域十分谨慎。

新希望正是做到了坚守农牧民生、长期主义的集团策略,抵御各种风险诱惑,才能够在各种时代的风浪之中行稳致远。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能永葆风流者,唯长期主义者!

3、保持企业活力

在互联网时代,员工和老板的界限正在被逐步打破,创业多元化,机会也很多,如果领军者们不同心协力,就难免陷入“大企业病”的困扰。

(1)永远保持一个精干的总部。现在,新希望作为一家营收2000多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始终保持在120人左右。

(2)建立红军、蓝军的组织管理机制。一个创新业务推出的时候,建立红军、蓝军,甚至黄军,进行内部竞争。从成本角度看,增加内部竞争会增加一部分成本,但如果内部没有竞争,就会一团和气、缺乏动力,“不竞争才是最大的成本”。

(3)企业要提前关注传承,不能等到最后一天再去想传承的问题。提前把舞台让给年轻人,不让他们在成长过程里受到各种干扰,这才是一个新陈代谢的组织的良性状态。

(4)通过合伙人机制,把个人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绑在一起。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合伙型的经理人,刘永好总结了“共识、共创、共享、共担”的“四共”机制,即在投资理念上取得共同认识,在项目上共同投资,在利益上共同分享,在投资风险上共同分担。


紧跟时代,变革组织


当互联网浪潮打来的时候,新希望如何接招?刘永好又是如何让一个传统行业紧跟时代潮流,完成向科技企业转身?

1、“顺潮流、快半步”

刘永好将新希望的发展经验总结为“顺潮流、快半步”。

(1)洞悉时代规律,敏锐地抓住市场供求发生的根本变化,顺势而为,企业就能事半功倍。

潮流已来,刘永好迅速转变思路,广泛地向小米、腾讯、美的等企业学习,迅速地把握住了“互联网+”“To C”发展的时代潮流,将新希望从封闭的农牧产业中解放了出来。

(2)判明大势后,要“快半步”发展。

刘永好的秘诀是,“宁愿走快半步,不要走快一步。任何时候,不是冲到最前列,因为快一步往往重心不稳就掉下去了。

为了“快半步”,要始终推进小企业式的接地气、灵活性、快速变化能力的提升。通过开放、灵活、互利、共赢的方式,才能每一个时代都成为“快半步”的行动者。

2、干部年轻化

新希望2000多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过30多岁。新希望内部流行一句话,“年纪不是年纪,心态才是年纪;年轻不是年轻,创新才是年轻”。

(1)采用干部竞聘制。新希望内部的干部采用竞聘制,竞聘的标准有三个:一是个人有意愿、积极性;二是有战功,不论年龄、资历,有业绩、有战功就行;三是有组织贡献,光个人干得好还不行,还得有胸怀,帮助别人成长。

(2)配合干部年轻化,还有收入机制的变革。新的收入机制采用增量分法,除工资外,绩效、奖金可预期、可衡量,尤其是对超出预期的增量部分实行重奖。这样,每个人都有清晰的年度或阶段目标。

3、布局新赛道,建立产业生态

传统制造业如何不被时代抛下?刘永好坚定地带领新希望用“互联网 +”拥抱新经济、新消费。

(1)行业选择上,必须成立与新希望产业有关联的,能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良性发展的,让创新、投资和运营发展相结合的独立运营的新平台,以建立完整的生态体系。

(2)建立产业生态的投资不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要做的是“养儿子”。发现有潜力的赛道和企业、长期陪伴、手把手教、持续赋能,以及共同成长,投资人和创业者共同努力将新平台不断做大。

(3)开拓新赛道,就必须要更多年轻的耕耘者,激发他们、留住他们、培养他们。新的合伙人机制、新的兵团作战方法,都是配合新赛道发展的题中之义。


新希望:给员工安全感的企业文化


新希望是一家很有安全感的企业,员工在新希望工作普遍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新希望的“三像”文化,可能就是对这种安全感的最佳注解。

第一是像军队。

一家企业,首要任务是“活着”,要想活下来、活得好,战斗能力是第一位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像军队,令行禁止,组织力、执行力、攻坚能力要强。同时,新希望还有一种强烈的“战功文化”,所有人都很清楚,要获得提拔、进步,要有收获,关键还得靠自己立下战功,这也激励着年轻人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论英雄,长江后浪推前浪。

第二是像学校。

企业要健康发展,成为百年企业,关键在于学习、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只有后备人才不断顶上来,才能实现新陈代谢、永续发展。

新希望有自己的MBA商学院,有成熟的学习体系。但最能体现新希望“学校”色彩的,还是刘永好一直强调的“干中学”。

在新希望,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实战。新希望的“现代师徒制”,集团招收管理培训生,安排副总裁级核心高管一对一传帮带,之后安排他们进入一线,上下结合,帮助管理培训生迅速成长。

第三是像家庭。在新希望,有浓浓的“家文化”味道。“三像”文化是一个有机体,不能只讲一点、忽略其他。刘永好总结说:“只像军队,执行力强,但是温柔度不够,学习力不足;只像学校,教书育人,但是缺乏执行力;只像家庭,互相关爱,但是执行力和学习力做不好。必须三者结合。”


什么是企业文化?


东方战略管理专家、世华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姜岚昕老师在《战略执行系统—成果第一的驱动引擎》的课程上讲过,好的企业文化是对员工的一种隐形的激励措施。文化是非权力、非制度,却比权力和制度更有感召力、约束力和驱动力!文化管心、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姜岚昕老师的这句话已经囊括了管理的精髓。很多有成就的管理者对这句话都会表示出高度的认同。其实,在同一种制度约束下,按照统一的流程标准去做事,就用同样的文化认同凝聚人心,就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义。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文化是解决组织灵魂最有效的方式!企业文化是自然影响力,可以润物细无声,牵引人的思想!抢占人的心智,驱动人的行为,滋润人的灵魂!当企业用强大而统一的文化去管理人和塑造人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人心齐,泰山移!

西安站正在开课!

点击图片,了解近期更多课程详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战功   农牧   赛道   草根   精神   组织   产业   时代   文化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