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政局局长谈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在这个希望的春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之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3月15日,民政部召开机关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民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好全国两会的决策部署和民政部的要求?围绕这一问题,江苏省南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汤雄,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凌超,山东省潍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强,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韩俊等几位地方民政局局长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基层民政部门如何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采取哪些举措惠民生暖民心?

  汤雄:南通民政系统将坚持“扑下身子、扎根基层”的工作方法,在深入群众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稳步实施“增能”计划,做好“亲民善政”融合党建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推进数字民政建设,发展“区块链+民政”,充分发掘数据分析研判预警指挥功能。着力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适应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的人才。新时代新征程上,南通市全体民政干部职工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何凌超:杭州民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健全完善民政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打造更多具有杭州民政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具质感。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真落实省、市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相关工作要求,高标准推进实施“老有康养”“弱有众扶”工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鞠立强:今年,潍坊市民政局将继续组织“机关接地气、干部走基层”和“走进服务机构、走进服务对象”等系列主题活动,采取蹲点调研、走访排查、联系帮扶、召开民情恳谈会等方式,找准基层面临的困难,找实群众当前的期盼,切实提升民政服务质量。在救助再提效、养老再提质、服务再提档上下功夫,全力以赴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到位,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韩俊:十堰市民政局将认真抓好全国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聚焦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政民生工作。组织民政干部开展基层大走访活动,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持续推动民政领域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让城乡社区养老中心、美好社区(村)、公益性公墓、社会工作等项目落实在群众身边,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记者: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对此基层民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

  汤雄:南通市将以温情救助、精准救助为导向,进一步实施“托底”工程。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基本生活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实现困难群众精准救助率100%;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方式,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扶弱助困。2022年,南通在全省创新开展“低补保”项目,“十四五”期间将稳步优化该民生实事项目,编密织牢特殊群体保障网。

  何凌超:杭州将加快推进省级试点“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政策,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健全社会救助服务目录清单,落实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资金年增长率3%以上。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形成全流程预警监测帮扶救助闭环体系,预警处置率达100%。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落实《浙江省社会救助家庭供养费核算办法》,适度扩大依靠供养费生活的困难人员救助范围。扎实开展兜底保障、急难纾困、发展增能、美好生活和慈惠向善共富五大行动,及时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切实发挥兜底保障在“提低”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升机构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其他困境儿童保障标准,持续强化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兜底保障。

  鞠立强:潍坊市将在主动救助、有效救助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落实“三主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健全部门间信息交换机制,确保及时预警、查访核实,分层分类实施救助帮扶。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物质+服务”救助进一步提质增效。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政策措施。继续组织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加大对非本地户籍人口临时救助力度,提高制度可及性、救助时效性。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

  韩俊:十堰市将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常态开展困难群众“户户走到”“六访六送”关爱活动,发展“物质+服务”救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一老一幼”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对“一老一幼”群体关爱服务作了部署,对此如何贯彻落实?

  汤雄:南通坚持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断强化“一老一幼”保障体系。2022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印发《南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一老一小”工作专班成立并运行。下一步,南通民政系统将深入实施“颐养”工程,融通发展“机构+社区+居家”的“链式养老”模式,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中心的新建和改造,大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深入实施“呵护”工程,动态做好困境儿童“四色管理”,逐步实现困境儿童保障全市一体化和精准保障率100%,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站高质量建设,全力建设“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

  何凌超:杭州将加快建设全国养老服务先行示范高地,打响“幸福养老——就在杭州”品牌。制定出台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相关政策和服务清单,率先在全省探索制定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地方标准。深化“一老一幼”数字赋能重点应用建设,到今年年底实现800家老年食堂接入“全城通”,做好“安居守护”场景管理平台试点应用推广,为5000户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安全感知设备,试点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两床融合”,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专业医疗服务。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质扩面,2023年全市新增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800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400张,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抓好《杭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落实,在现有249家养老机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体系,推动“爬楼机”等助老辅具租赁试点工作,形成身边、家边、周边的“15分钟幸福养老服务圈”。

  鞠立强:潍坊将紧紧围绕全国两会决策部署和民政部要求,出实招、出新招,做好“一老一幼”文章。发布潍坊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编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拟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意见等文件,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增加有效养老服务供给,今年将新增护理型床位1500张,为55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年内新建500处助老食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建立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高孤困儿童保障标准。探索开展“社工站+养老”“慈善+养老”“志愿服务+养老”发展模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能力建设,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四级工作网络,全面开展“民政+检察”深度合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韩俊:十堰将不断提升“一老一幼”社会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制定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街道养老综合体、农村老人照料中心、居家适老化改造、老年幸福食堂等基层养老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发展“物业+养老”、家庭养老床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服务,实施“童伴妈妈”关爱项目,提供人人享有的“一老一幼”社会服务。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汤雄:南通将以创新机制、凝聚共识为支撑,稳步壮大基层“善治网”。大力推进“五社联动”, 探索开展社区治理分类共建试点,推进 “一村一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品牌建设全覆盖,打造南通“融通善治”社区治理特色品牌。持续深化“慈善之城”建设,组织慈善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精准救助。

  何凌超:杭州将聚焦优质服务、活力自治和能力提升,推动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施社区治理服务提升计划,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成效,深入推进“5300计划”,高质量建成300个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实施基层群众自治推进计划,以“五社联动”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坚持党建统领、条块协同,在“五社”主体培育、联动机制、服务队伍、数字赋能等方面打通渠道,构建多方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实施基层治理队伍能力增强计划,依托杭州市现代社区慈善信托和公益创投项目等载体,加大社工人才培育和关爱力度,持续推进社区(村)减负工作。选树城乡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和“最美社区工作者”,精心举办“社工节”“邻里节”,推动“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等“高含金量”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鞠立强:潍坊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抓好社区工作。一是抓住重点,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落实。建立社区工作事项清单、社区综合考核评比项目清单、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年底前县(市、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是畅通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强化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工作联动。三是改革创新,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和省级基层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

  韩俊: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创新议事协商、积分制管理、“三方联动”机制等基层治理服务,建设“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发展“五社联动”社会服务,推动社会力量为基层减负,为社区赋能,让群众受益。

来源:《中国社会报》

记者:张晶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民政局   潍坊市   南通市   急难   南通   床位   杭州   民政   民生   清单   基层   局长   群众   机制   精神   地方   工作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