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直播何以成为大学生“就业新主场”

□李政(西京学院讲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被提及近30次,提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显示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怀揣梦想与创意,进入短视频直播领域,书写着自己的职场故事。短视频直播成为大学生“就业新主场”,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其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影响了就业环境。

互联网在中国从1994年开始起步,至今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当前,媒介技术的发展把我们推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造了一个多感官同时卷入的感知环境,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媒介及整个社会。在新技术革命的催生下,消费市场需求日益个性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雇佣模式发生了重要变革,网购、知识分享、共享出行等带有交易和共享属性的新兴业态纷纷涌现,推动了社会化用工朝多样化和多渠道方向发展,进而导致了就业方式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凭借内容生产门槛低、个性化、社交化的媒介特征已经成为人们当下及未来内容消费和文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普通个体能通过短视频记录自身的所见所闻,官方媒体账号、政务号等也都运用短视频实现政治议题公开化,关注民意,引导舆论。互联网平台以弹性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吸引了大批青年进入新兴行业,他们成为了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短视频直播机构中新青年群体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短视频直播行业与高校大学生就业群体形成供需匹配,54.44%的新青年群体选择短视频直播行业,84.44%的短视频直播机构也对高校毕业生群体持欢迎、接纳态度,说明全社会的就业环境都在不断重塑和丰富。

其二,大学生群体就业观念的变化,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价值。

新时代00后大学生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在与互联网的相互塑造中成长,既享受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丰硕物质成果,又经历了经济发展增速放缓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在大学校园,他们可以通过“慕课”等方式选学课程、获取知识,通过网络短视频实时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才艺等,通过社交媒体与外界环境实时进行信息交换,他们身上具有独立、自由、平等的个性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务正业”正在被重新定义: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人生价值。知名博主李子柒,凭借唯美的短视频传播中国文化,展现出东方审美意蕴,让更多青年大学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东方甄选直播间圈粉无数,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知识的力量,这些都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们的带动下,文化非遗、知识付费类主播也迅速崛起。

2023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达94.8%。可以预见的是,短视频直播间的人才缺口仍在扩大,这也为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灵活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西京   大学生   视频   媒介   中国   高校毕业生   社交   主场   民生   实时   群体   青年   方式   环境   更多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