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教官郭松龄,起兵反奉攻打张作霖,为何先胜后败?

郭松龄,沈阳人,是民国时期奉系著名爱国将领,曾经是张学良的教官,深得张作霖的信任。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以后,东北王张作霖便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军政大权,并把势力扩张到了安徽和江苏等省份,到了1925年,直系军阀孙传芳在江苏起事,成立了五省联军,并且开始驱逐奉系的势力。

张作霖任命的各省主席也纷纷开始溃退,迫不得已,只能重新复用郭松龄统兵抵御。 这一决定,直接改变了东北未来二十年的局势。

一、怀才不遇,蛰伏十年

郭松龄,字茂宸,民国时期东北少有的谋略家。他是奉军少壮派中“陆大派”的代表,主张专注东北地区,整顿军务、发展经济、抵御外侮,他既看不惯张作霖一干老兄弟的军阀习气,又十分厌恶杨宇霆等“留日派”将领的抢地盘行径,因此郁郁不得志,跟同僚关系极差。

由于担任东北讲武堂的教官,他获取了军中年轻一代的信任,并与张学良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张学良对其也是言听计从,早早的同意了他改良军制的主张。

随着张学良的军职不断攀升,郭松龄也水涨船高,一路做到了奉系新军的军长、第三军团的指挥。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带兵绝地反击,击破了直军的防线,郭松龄本当是第一功臣,结果连个省主席都没捞到。这让他对张作霖彻底丧失信心,便以养病为借口,去了日本休养。

奉浙之战,杨宇霆等人丢盔弃甲,灰溜溜地回了奉天,老帅张作霖被迫启用郭松龄,并把7万精锐集中起来,由张学良亲手交给他。可就在日本养病期间,郭松龄通过韩复榘联系到了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并暗通热河守备李景林,结成三角联盟,准备反奉!

二、势如破竹,连战连捷

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通电全国,讨伐张作霖、杨宇霆,要求张作霖下野,由张学良接管东北。奉系内乱,其余势力自然乐见其成,纷纷通电支持,郭松龄拿着这些电报鼓动手下将士,坚定他们起兵的心。

郭松龄亲任总司令,以炮兵司令邹作华当参谋长。虽说打着张学良的旗号,也不过是因为三军团的军团长就是张学良本人,这样做一来降低士兵和基层军官的戒心,二来造成老张与小张的隔阂。

郭松龄突然反水,张作霖毫无防备,这就占了先手;而且郭手下全是精兵,因张学良特别关照,武器装备都是优先供给,远胜过奉系的其他军队,又是一大优势;最后,冯玉祥和李景林为其后援,战局不利还可以往关外撤,郭松龄毫无后顾之忧,自然能放手大干。

郭松龄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打破山海关,攻入了奉天省境内。张学良先是约请郭松龄面谈,结果自然是遭到拒绝,之后请求通话失败,张作霖罢免杨宇霆也无济于事。

这下双方彻底撕破脸皮,郭松龄也不再打小张的旗号,而是打算独掌东北大权,很明显,这才是他一开始的打算,只要击败张作霖的军队,他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看到郭松龄占尽上风,关东军派来谈判代表,希望提供一些帮助,以换来日本在东北的部分权利,此提议被郭松龄果断拒绝。

三、兵临城下,人生巅峰

就在郭松龄的军队向锦州进军的时候,李景林突然背盟,与冯玉祥火拼起来,同时扣押了郭松龄军队所有的冬装。

这一招让郭松龄失去了盟军和后方,只能进不能退了,张作霖闻之大喜,让锦州部队坚守不出,打算冻死郭松龄的军队。

在这种情势下,郭松龄表现出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勇气,命令部队踏着冰面突袭锦州,一举拿下这座战略要地,兵锋直指奉天首府沈阳(当时叫奉天城)。

兵临城下,张作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手下精锐全部在郭松龄的手里。而从黑龙江调兵时,却因为苏联人不允许使用铁路运兵,只有让吴俊升带骑兵赶来,可远水救不了近火,奉天眼看是守不住了。

张作霖让省长王永江出面,表示自己愿意下野,以求保存实力,择日东山再起。张作霖自己则打包了所有财物,准备弃城而逃,郭松龄就此达到了人生巅峰。

四、内外交困,人亡兵散

十万火急时,张学良站了出来,他先是亲自向老帅解释,让张作霖坐镇指挥,稳定军心,又收拢残兵,在巨流河摆出防御阵型,同时急令冯庸率空军回援。

考虑到郭军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张学良亲手写了劝降信,印刷出来让空军投到郭军阵地上,郭军将士深受其恩,都不愿意与小张对垒,负责输送弹药的后勤指挥停止供给,炮兵司令邹作华更是直接下了炮弹的引信,导致郭军失去了武器的优势。

而日本人眼见郭松龄油盐不进,绝不允许他接管东北,他们派人找张作霖谈判,提出严重侵犯我国利益的五项条件,回报就是日军帮助守城。

张作霖此时顾不得民族利益了,急忙同意所有条件,日军遂派出几个营的兵力驻扎在奉天城周,随时准备对郭军开火,此外还阻挠郭军沿铁路行进,大大降低其转移速度,让郭松龄南北夹击奉天的计划破产。

对外,郭松龄失去了同盟的后援,且遭到了日本的针对;对内,郭军失去了弹药、缺乏补给,中低层军官更是在张学良的心理攻势下纷纷瓦解,由此胜势转为败势,局面顿时不可收拾。

他原计划12月14日对奉天城发起总攻,却不得不几次迟滞,最终在22日才强行开战,就在这段缓冲期,吴俊升骑兵赶到,加上张作相手下的部队,张作霖集结起了近7万兵力守备巨流河,并由日军负责炮兵阵地,这下从人数上终于占据了优势。

张学良对自己的老师了解很深,知道郭松龄喜欢正面硬突,因此放弃侧翼防守,集中重兵防御正面。

果然,郭松龄命令手下强攻巨流河阵地,却被炮兵击退,郭军本来就是缺冬衣少弹药,全靠之前的胜利维持着,现在仗打不赢,再也撑不下去了,开始出现大规模溃逃的现象。

郭松龄无奈之下,只好让手下往锦州方向撤退,自己带着夫人和卫队于24日出逃,于25日凌晨在老达房被奉军骑兵俘获,当日枪决,曝尸三天,郭松龄的军队则在邹作华的带领下投降,就这样,轰轰烈烈的郭松龄反奉事件结束了。

郭松龄反奉是先胜后败,战争初期,他在兵员素质占优、武器装备精良、背靠冯李同盟的有利条件下,步步紧逼,迅速拿下山海关和锦州;但由于盟友反水,他后防不稳,又被日本针对,加上张学良把心理战术运用到极致,导致军心崩溃,最终错失好局,身亡兵散。

他单纯的军事观点最终输给了政治攻势,性格中的瑕疵每一条都反噬了自己,落得这个下场,也是理所当然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奉天   山海关   巨流   锦州   炮兵   弹药   日本   教官   日军   手下   军队   何先胜   张学良   郭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