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接近3000亿,昔日电器巨头张近东,为何如今落难无人帮?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儒家奉献精神,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都体现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奉献。而苏宁创始人张近东为商界的“及时雨”出资上百亿帮助王健林等等,而中国传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文化为什么没有体现在张近东身上,负债接近3000亿,昔日电器巨头张近东,如今落难无人帮,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张近东的发展

张近东出生于江苏,年幼丧父的张近东靠着哥哥将其拉扯长大,过得并不容易。终于张近东大学毕业,为了能养活自己不拖累哥哥,张近东先是找了一家工厂踏实工作。从小苦怕了的张近东不甘于现在,决定创业。

创业并不容易,且张近东自己发家无人帮衬,所以在创业初期他只能拿着打工多年的工资租了一家小店面,取名苏宁。张近东的成功或许是有迹可循的,这家小店面主要是卖一些家用电器,但吃苦耐劳的张近东为了能发展品牌,会提供上门服务

家电安装有时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苏宁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方便,凭借这种优势,苏宁很是受消费者青睐。短短几年间张近东就净赚千万,并且苏宁还在不断做大做强。有上进心的张近东不安于现状,开起了全国连锁,一时间苏宁牌子耳熟能详,苏宁就代表了质量。

成功就必然会引来眼红,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苏宁遭受到多家品牌联合的打压,张近东并没有害怕、任人宰割,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转变策略,注意到了中国庞大的中低收入人群,苏宁开始走薄利多销的路线,这些人一下子就被“俘获”,最终在如此劣势的商战中取胜,并且销售量在其中一骑绝尘,市场份额越占越多,其地位在一时间无可撼动。

“及时雨”张近东

成功后的张近东并没有忘记自己哥哥含辛茹苦的将自己拉扯长大,并且将这份“善意”带到商圈,传递给他人。在成功后,张近东结识了同样成功的王健林等一众商圈老总。在房地产遭受打压的时候,作为房地产巨头的恒大集团损失惨重。

有5%股份的张近东并没有落井下石,以此拉踩,他果断放弃了“股权回购”以此来减少损失的方法,将股票转为普通股,让更多的人来投资入股,以此来满足恒大集团资金链,承受自己亏损的后果,帮助恒大顺利度过难关。

在万达老总王健林债务危机时,负责联络筹集了三百四十亿资金入股,将王健林从悬崖边缘拉回,可以说没有张近东就没有现在的王健林。在那个尔虞我巴不得对方产业倒闭的商圈,张近东保留着最大的善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东郭先生?

经济发展,时代进步,家电品牌迅速崛起,上门服务成为常态,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京东的进一步发展,使苏宁更加落寞。苏宁已经从宝座渐渐退位。昔日受到张近东援助的集团认识到苏宁的营销模式已经是江河日下、强弩之末,出现了亏本现象。据专家预测,苏宁的负债可能已经达到3000亿。

商人都是以利益角度去看待问题,苏宁没有帮衬的必要了,与其强制延长寿命不如另辟蹊径开启新行业。幼年时的人生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该“退位”了,主动辞掉了苏宁董事长的职位,享受生活,公司与个人资产是分开的,凭借着他的商业头脑跟多年的积累,晚年可以无忧无虑的去旅游,这种不强求、顺应时势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

他给别人带去的希望,积累的福报,在晚年生活里他依旧能生活的潇洒自如。他的奉献让他结识了一群真心朋友。不帮助苏宁不代表不感恩就像是张近东辞职也不代表他害怕了,张近东认识到自己该去享受生活了,享受当下,抓住能抓住的,不强求不能强求的。

结语

苏宁需要更年轻的活力,期待苏宁这个国货老品牌能够转型升级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张近东的“知难而退”“激流勇退”也更是他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对于昔日电器巨头张近东,负债接近3000亿,如今落难无人帮这件事你怎么看?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近东   巨头   昔日   及时雨   家电   薄利多销   上门服务   商圈   哥哥   电器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