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身无分文卖画度日,胡适主动上门:我养你

▲徐志摩年轻时照片

“……机降地时,徐(志摩)一耳无棉塞,坐第三排;正机师坐第二排,侧首向后如与徐谈话者,副机师只余半个头,正机师为机上转手等戳入腹中,徐头破一穴,肋断一骨,脚烧糊……”

1933年7月13日,朱自清在日记中如是写道。

关于徐志摩之死,外界一直众说纷纭。尤其当时机舱内未装备黑匣子,缺乏重要物证,当时徐志摩遇难时的情形,只能通过残存机骸进行推测。

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徐志摩之所以出事,和陆小曼脱不了关系。

1、徐志摩死前的一年:为生计狼狈奔走

“明天我叫图南汇给你二百元家用(十一月份),但千万不可到手就宽,我们的穷运还没有到底;自己再不小心,更不堪设想。我如有不花钱飞机坐,立即回去。不管生意成否。我真是想你,想极了!”

1931年10月29日,徐志摩给陆小曼写信。

在离世的前一年,徐志摩前往北京就职,单身住在胡适家,整整一个夏天都只有一件白褂可穿。

当时的他正为一家老小的开销十分着恼,为了缩减生活开支,他多次在信中乞求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平。

然而陆小曼忌讳北平有徐志摩的故人(林徽因),并且舍不得上海纸醉金迷的交际生活。于是,宁可与爱人分居两地,也不愿屈就前往北平。

▲徐志摩和林徽因,站在泰戈尔两旁

徐志摩善解人意,如何不知陆小曼的这番小心思。如果是前些年,他自然是小意奉承,势必以顺着小曼为第一要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他与陆小曼结婚(1926年10月)后,虽然他的年薪足足有几百大洋的收入(一块大洋约等于110块人民币,徐志摩基本工资至少有5到6万收入),在当时人均几大洋的年薪中,足以傲视群雄。

但徐志摩的经济情况依旧每况愈下,需要找几份兼职才能维系家庭。甚至当过“房产中介”,去为蒋百里、孙大雨卖房做中间人,以赚取佣金。

“……百里(蒋百里)那里,我未回信……竞武如果虚张声势,结果反使我们原有交易不得着落,他们两造,都无所谓;我这千载难逢的一次外快又遭打击,这我可不能甘休!竞武现在何处,你得把这情形老实告诉他才是……


大雨(孙大雨)家贝当路那块地立即要出卖,他要我们给他想法。他想要五万两,此事瑞午(翁瑞午)有去路否?请立即回信,如瑞午无甚把握,我即另函别人设法。事成我要二厘五的一半……”

原因之一,就是陆小曼消费能力太过惊人。陆小曼出身名门,花钱素来阔绰。再加上她交际花的身份,但凡出行、居家、表演,无一不需要顾及体面。而这体面的背后势必需要金山银海的堆砌,为此家中债台高筑。

徐志摩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写道:

“你送兴业五百元是哪一天?请即告我。因为我二十以前共送六百元付账,银行二十三来信,尚欠四百元,连本月房租共欠五百有余。如果你那五百元是在二十三以后,那便还好,否则我又该着急得不了了!请速告我。车怎样了?绝对不能再养得了!”

里面便提及了陆小曼的部分日常花销,譬如银行贷款、房租、黄包车和车夫的包养费用。

▲徐志摩与第二任妻子陆小曼(第一任妻子是张幼仪)

徐志摩也不是贫困出身,然而以他的学历职位、经济能力,养活自己和陆小曼其实绰绰有余。

但令他深恶痛绝的是,当时陆小曼受翁瑞午(徐志摩家中的按摩师)影响,竟然染上恶习,逐渐懒怠、失去灵气。除了在花销上越发勇猛,其状态与他初见时的陆小曼,却是越来越遥远了。

徐志摩在信中隐晦表达了自己的不快:

“上海的环境我实在不能再受……今天是九月十九日,你二十八年前出世的日子,我不在家中,不能与你对饮一杯蜜酒,为你庆祝安康……只有瑞午一人陪着你吞吐烟霞。”

当时坊间传言,陆小曼与翁瑞午来往密切,大概是有些旁人不知的私情。

徐志摩虽没有猜疑妻子的忠诚,却也觉得翁瑞午称不上“益友”,于是愈发频繁地恳求陆小曼搬来北平。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陆小曼到了北平之后,到底会不会“改邪归正”?徐大才子并不确定。

但有一点,他是真的心疼路费。

▲1957年,已经进入暮年的翁瑞午、陆小曼

1930年,徐志摩应好友胡适的邀请,辞去了上海的职位,奔赴北平,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这次职位调整,大大缓解了徐志摩窘迫的经济情况。但于陆小曼的开销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尤其是陆小曼不愿随丈夫前往北平,但徐志摩却思念爱妻。于是常常往返北平、上海两地,光是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至少在两地来返了8次。

除了舟车劳顿,真正让徐志摩心焦不已的,还是路费。

当时国内的海陆空交通系统远不如如今完善,当时的飞机也是个新鲜玩意儿,出事概率极高。比如出了名的间谍头子戴笠,便是死于飞机失事。

而徐志摩当时囊中羞涩,已然顾不得这概率极大的失事概率,在信中写道:

“我如有不花钱飞机坐,立即回去。”

谁知这一去,却是天人两隔了。

▲关于徐志摩飞机失事的新闻报道

2、飞机失事原因:天灾还是人祸?

1933年11月19日早上八点,中国航空公司的济南号邮政飞机按时起飞,这架小型飞机只搭载了2000多封信件,徐志摩正是该航班中的唯一一员旅客。

上午10点10分,飞机抵达徐州机场。此时的徐志摩忽然心觉烦躁,于是给陆小曼写信:“头疼不想走了,准备返沪。”

不过徐志摩也知道,这只是一时情绪发言。他此行目的地和任务(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都十分重要,没有轻易毁约的道理。

因此,短暂停歇后,他还是继续了北上的旅程。

而悲剧,就是这时发生了。

飞到济南附近党家庄时的时候,飞机前方忽然遇到雾障,顿时方向迷失……在一阵惊天巨响后,飞机撞上山头、坠落林间,坠落地点顿时冲起一团大火。(以上说法出自韩石山所著《徐志摩传》和中国青年报)

遗体被发现时,徐志摩的衣物有着火痕迹,皮肤部分灼伤,致命伤则在额头,颅骨裂开。

徐志摩去世之后,被停灵在济南城内一座小庙。

▲徐志摩墓碑旧照

当时的亲朋好友无不感怀落泪。朱自清、沈从文一众好友更是纷纷写文凭吊,直至暮年也难以忘怀好友的离世悲剧。

79岁的沈从文在1981年发布的《友情》中,这样写徐志摩的入殓打扮,大概意思如下:

见到志摩时,他已换上了一套新衣,那装束在殡葬行业内已属于上等,但怎么看来都觉得别扭——一顶滑稽的瓜皮小帽子,衣装是一件浅蓝色的绸袍并马褂,脚下则是一双寿字鞋。

若他生前,是绝无可能穿上这样的衣饰。然而习俗如此,没有西装西裤与他更换。而尸身也等不得人,只能暂且扮成这模样了。唉……

其记忆历历在目,可见这段记忆的深刻且锥心刺骨。

关于徐志摩乘坐飞机罹难的原因,坊间素来众说纷纭,但大多是倾向以下两条。

一是出乎意料的天气状况。正午时分,竟然遭遇山区大雾,这确实令人难以预料。再加上当时的航班设施不够发达,飞机的机型、机载量与航班、航线都极其有限,而极其重要的飞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也是1958年才发明的。

二是个人原因。在朱自清日记中,曾提到“正机师与徐(志摩)谈文学,令副司机开车,遂致出事。机本不载客,徐托保得此免票。”即当时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十分特殊,是中国航空公司从美国引进的SM-1F型单发6座上单翼飞机,机舱容量有限。

徐志摩得以免费乘坐,但这架飞机本来就不适合载客。因此他的临时位置十分贴近驾驶室,并且因为徐志摩身具才名,飞机机长十分倾慕,与他相谈甚欢,以至于使其驾驶分心。

虽然朱自清并未亲临现场,但事故发生后,必然有专业人员做过现场勘查和尸体检查,再通过专业测量、推测,向亲友解释罹难原因。所以有一定的可信度。

▲朱自清年轻照片

3、徐志摩死后:遗孀陆小曼何去何从

关于陆小曼,大多数人的印象大概都是:交际花,抑或是徐志摩的最后一任妻子。

但陆小曼也是出身书香门第,不可能真是一个空有其貌的草莽花瓶。她除了是徐志摩的遗孀,也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在文学方面也颇具水准。

陆家,是江苏常州的名门望族,父亲陆定是著名学者兼外交官。陆小曼自小深受熏陶,9岁随父来到北京,在此期间完成了法文、英语等课程,18岁时便已经蜚声北平社交界。

1919年,16岁的陆小曼便与王赓定亲,三年后便完成了结婚事宜。

1924年,徐志摩作为王赓的好友,与陆小曼相识并熟悉。当时三人都在北京,又都是正值青春的年轻男女,便常常相约去西山看红叶、“来今雨轩”喝茶,或者去舞厅跳舞。

而王赓虽然老成稳重,于陆小曼十分呵护,但显然没有博学多才的、情感细腻的徐志摩更加得人心。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陆、徐一见倾心,再加上两人都具备新式思想,也不忌讳世俗眼光,于是各自离婚再婚,来到上海定居。

而陆小曼的交际花属性在这时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十分关心公共活动,与上层社会人士交往密切。当时的《上海画报》大赞她:

“芳姿秀美,执都门交际界名媛牛耳。擅长中西文学,兼善京剧昆曲,清歌一曲,令人神往。”

▲1927年7月15日,陆小曼登上《上海画报》头版,标题为“北方交际界名媛领袖陆小曼女士”

而陆小曼这一做法,也并非为了炫耀。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于是不少上流社会的名媛表演节目,以招募军资慰劳前线战士。

而陆小曼的积极表现和出色演出,也受到众人热烈欢迎,被《上海画报》赞颂为 “妇女慰劳会剧艺主干”。

这样几次活动下来,陆小曼俨然成了当时上海社交界的公众偶像。

1927年12月,陆小曼参与夏令配克戏院的义演节目《玉堂春》,从此与饰演王金龙的翁瑞午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徐志摩虽然也参与了演出,然而他只是“妇唱夫随”:一是他半路出家,并未系统学习过台上功夫,演出时的水平有限;二来,徐志摩高度近视已久,走起台步相对吃力。

而陆小曼却是个十足十的戏迷。不仅喜欢唱、喜欢戏,还喜欢捧角儿。

因此在徐志摩的“衬托下”,使得陆小曼对翁瑞午十分欣赏,有心向他学习戏曲;与此同时,陆小曼得知翁瑞午擅中医、会推拿,便想起自己常受昏厥症困扰,于是聘请翁瑞午作为自己的家庭推拿师。

那时,便有《福尔摩斯》的小报记者借此发挥,刊文《伍大姐按摩得腻友》,以文中虚拟人物映射陆小曼几人,用了诸多夸张的风月笔墨,凸显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关系不凡。最终徐志摩忍无可忍,将《福尔摩斯》告上法庭。

然而,徐志摩逝世7年后,当时给陆小曼做推拿的翁瑞午便登堂入室,与陆小曼光明正大地同居起来。两人虽没有正式登记结婚,流言蜚语却已经传遍文坛。

对于这件事,陆小曼的态度却是“我与他(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徐志摩是陆小曼承认的最后一任丈夫。

▲陆小曼旧照

徐志摩离世之后,陆小曼虽然与翁瑞午住在一起,但仍旧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当时徐志摩的好友胡适看不过去,主动上门表示:只要陆小曼愿意离开翁瑞午,就承担她所有开支。

面对胡适“我养你”的诺言,陆小曼婉拒了。她深知自己不愿再做他人的累赘,于是她痛定思痛,戒掉虚荣恶习,决定以卖画为生。

解放初期的某次画展上,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走到一幅画前,被深深吸引,于是决定买下。这时他才知道这是徐志摩遗孀的画作。

对此,他不禁感慨:“徐志摩曾是我的先生,陆小曼应是我的师母。”

因为他的关照,陆小曼进入上海文史馆成为馆员,专职绘画和翻译。如此,生活才渐渐好转起来。

可见,徐志摩即便死后,他对陆小曼的关照也以一种隐晦的方式继续着,从未有过停歇。陆小曼虽然不会为他守身如玉,但也对他难以忘怀。

为了不让徐志摩的心血默默无闻,她曾耗费数年,与赵家璧、陈从周等亲友一起整理、汇集徐志摩的著述文字。

诚然,徐志摩是最终的赢家。他赢得了陆小曼的爱情,也心甘情愿地为陆小曼奉献一切。

只是,这“爱情”的代价未免沉重了一些。

▲徐志摩、陆小曼的新婚合影

我们的生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27岁的徐志摩曾在日记中这么写道。

这次诘问,既是对徐志摩自己,也是对“沉沉的宇宙”的一次扪心自问。

他这一生,用情至深,也为情所累。两段婚姻,三个女人,囊括了后世所有人对他的普遍印象。

一代国学大师,辞世前依旧为生计愁闷,以至于在英年意外身殒。而他是甘之如饴,还是悔不当初呢?已经无人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胡适   名媛   福尔摩斯   北平   机师   交际花   遗孀   大洋   身无分文   上海   主动   飞机   徐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