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的理解

作者 | 徐敬东

能量到底是空的还是实的?怎么界定它?一颗原子的原子核里是质子和中子,电子在外面飞速旋转,按照这个比例来讲,原子核小得不得了,但那个电子却大得不得了……

我听过一个解释,假设按比例放大,原子核是一个球的话,电子就相当于整个足球场那么大,所以整体看原子里面大部分的结构都是空的,从物理结构上看它也是空的,再往下分就分成量子了。从这个角度理解,它本身是一团量子,所以空不空根本没必要过多执着。

古人因为没有科学头脑,所以觉得“空”这个概念好像境界很高,古往今来一路历史,提到空就不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我们过去是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人们生活得非常现实,精神生活是着相的。一个农民天天种地,他不会想得太多,每天就是一日三餐、盼着收成,想的是怎么传宗接代,家族怎么兴旺发达,再没有更高的追求。所以对于国人来讲,要理解“空”是很难的,而我们传统文化里也没有这个概念。

为什么古印度人对“空”很容易理解呢?因为他们的现实生活非常苦,所以觉得没有意义,他们希望一切都是空的,希望此生早点结束,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接受空。相反,我们国家一路以来的农耕文明,一直是世上最富有的民族,GDP占全球比重很高,只是近200年来受到外来工商业文明的挑战,才有了点压力。

而且一直以来官府都以“为老百姓谋福祉”为己任,因为儒家文化是圣贤文化,追求的是一心为民。至于史书上能够当作故事讲的那些都是些片段,一个朝代快要灭亡的时候当然有昏君奸臣。以至于我们回首往事一看,以为祖先们活得都多么悲催,其实转念一想不是这么回事,古代大多时候是和平年代,老百姓活得都非常滋润。这样的国情让人去理解“空”,怎么可能呢?

那时的人们,精神生活也很丰富,读书人想诗词歌赋,会见朋友,喝点小酒,就到烟花柳巷,且好色而不淫,这是文人的风范,因为追求的是精神享受。难得遇到一个两情相悦的,演绎出来的故事也是风流倜傥的千古佳话,都是真性情。这种精神生活必须是物质极度丰富后才能达到,所以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品质是非常高的,农耕文明的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古代的流行歌曲就是诗词歌赋,那时候没有广播电台,如何传唱?就是靠青楼女子口口相传,把这些诗词歌赋都传承下来,这是多么美好的画卷……

回过头来讲,为什么国人的文化里,其实没有“空”这一说呢?因为在我们的传统中没有这个观念,要理解什么叫“空”得费老劲了。反过来,如果让你整天吃糠咽菜,每天生不如死,那可能立刻就明白了,整天想着怎样空掉,才能忘却现实的烦恼。所以对于“空”,不要整得太玄,以为必须把毛发剃干净才能整明白,这都是形式主义,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好好去学习全人类的优秀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原子核   精神生活   农耕   诗词歌赋   量子   原子   这个概念   国人   老百姓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