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丽关系溯源:相爱相杀后,为何成了特殊的宗藩关系?

蒙丽的交往始于1219年蒙古与高丽联手剿灭契丹叛众。此后四十余年,蒙古先后发动七次武力征伐,于1259年迫使高丽投降,开启了蒙古对高丽的附属国统治。

在这种特殊宗藩关系下,蒙元坚持以武力威胁为后盾,通过下嫁公主于高丽世子、设置达鲁花赤和征东行省等方式,加强了对高丽单方面的控制和支配,使高丽虽在外形上是蒙元的外藩,但实际上几乎沦为蒙元的内属。

这也使两国关系在建立之初就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一、蒙古对高丽的武力征伐

自1231年至1259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对高丽发动七次之多的征服战争。为躲避战争,高丽高宗及众大臣迁都海岛。蒙古骑兵不善海战,于是反复抄掠高丽陆上国土。旷日持久的战争给高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与负担。

1.蒙古与高丽的早期交涉

蒙古与高丽并不接壤,双方的首次接触始于讨伐契丹叛众。1218年,成吉思汗以讨灭契丹叛众为由派兵进入高丽,并与高丽联手剿灭了这股契丹叛众。

自此,蒙丽双方约定建立官方联系,高丽承诺每年按时向蒙古纳贡。此后,蒙古每年派遣使臣到高丽索要各种贡品,而沉重的负担往往转嫁到百姓身上,高丽国内敌视蒙古的情绪也开始渐渐升温。

1225年正月,蒙古使臣著古与出使高丽,返回途中死于非命。蒙古方面认定是高丽边民所为,将其归罪于高丽朝廷。

不过,由于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途中逝世,使得蒙古报复高丽的计划暂时搁置,两国断交七年之久。

2.窝阔台汗征伐高丽

1231年,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遗志,命撒礼塔率兵征讨高丽,开启了报复高丽的计划。蒙古军入据高丽后,在高丽叛将洪福源的协助下占领铁州等40余座城市,并包围开京。

高丽终究招架不住蒙古汗国的连续打击,高宗派遣其弟怀安公王向蒙

古请降。蒙古接受高丽的投降后,撒礼塔设置了72名达鲁花赤在高丽镇守,强索了一笔巨额财物后撤兵。

蒙古军队虽撤出高丽,但蒙古在高丽所置的达鲁花赤权力极大,时常凌驾于各级政权之上,使得高丽朝廷权力的实行受阻。

出于保全个人权势的需要,权臣崔怡提出“徙都避乱”的主张,并派人射杀达鲁花赤,于1232年7 月挟高丽王及众大臣迁都江华岛,开启了高丽移都抗战的历史阶段。

3.贵由汗至蒙哥汗征伐高丽

1246年,窝阔台长子贵由登上蒙古汗位。次年七月,贵由汗派遣阿毋侃第四次征讨高丽。此次征讨的主要目的是迫使高丽王迁出江华岛,亲赴朝觐并岁输贡赋,以示臣服于蒙古。

高丽朝廷对蒙古此次征讨的意图也十分清楚,因此格外重视对江华岛的防卫。正当高丽准备死守海岛之际,贵由汗的去世使阿母侃所率军队从高丽撤回,蒙古朝廷汗位争夺斗争再次兴起,第四次征服高丽的计划再次中断。

在此后几年里,蒙古虽不断遣使派往高丽督令出陆,高丽朝廷百般讨好周旋,但依旧拒绝还都陆上。

1252年10月,为了彻底征服高丽,蒙哥汗又派也古第五次讨伐高丽。这场战争持续长达近八年之久,对高丽社会造成极大破坏,高丽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

许多地方无法忍受蒙古的长期破坏,又惧怕蒙军屠城,无奈之下举城归附蒙古。持久的战争使高丽内部疲惫不堪,也使高丽众臣对抗蒙政策产生质疑。

于是,高丽众臣联合弑杀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崔怡,准备出陆与蒙古议和。至此,蒙古对高丽武力征伐阶段告一段落。

二、元丽特殊宗藩关系的形成

在蒙元停止对高丽的征伐后,由军事征伐转向宗藩关系建立又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260年元世祖即位至1270年高丽元宗还都开京为止。

这一时期,元丽双方进入和平的交往时期,但元朝并未对高丽内政进行直接干预。第二阶段为1271年元世祖答应高丽元宗请婚至1283年高丽忠烈王正式兼任征东行省丞相为止。

这一时期的元丽关系以元丽王室的政治联姻为纽带,高丽国王担任元朝代理人为形式,元丽双方的利益达成高度契合,标志着元丽特殊宗藩关系的正式形成。

因此,蒙元与高丽间政治关系的缔结,既是双方利益契合的产物,也是当时蒙元强权政治体制下实现和平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但双方的宗属关系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

这也就形成了一种家国一体化的政治模式,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同亲情关系掺杂在一起,形成了蒙元帝国与高丽国之间的特殊藩属关系。

三、蒙元强权干涉下的高丽社会

在蒙元特殊宗藩关系下,元朝加强了对高丽的控制干涉,使高丽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政治干涉

元朝对高丽的政治干涉,包括了国王的册立到地方官员的任命,涉及高丽官制、官名、爵号等各个方面。其干涉范围之广、管控程度之深,超越此前历代中原王朝,堪称史无前例。

首先,元朝可随意废黜高丽国王。元丽建立联姻关系以后,元朝干预高丽国政,控制高丽国王的废立。

一方面,下嫁的蒙古公主肩负着监督和控制高丽国政的使命,在高丽国内拥有至高的权力,其所生之子又被立为世子,凡世子又必须入质元朝,在元朝接受册封之后,才能返国登基执政。

从忠烈王起高丽世子皆以入质形式进入元朝,接受蒙元的教化。并且,高丽国内倚靠公主形成的亲元政治势力,则长期掌握高丽统治实权,干预高丽王权统治。

另一方面,元帝对所册立的高丽国王若有不满,常常主动实行废立。其次,元朝强迫高丽改革官制。高丽立国之初,其官制主要是仿照隋唐时期设立,因此中央官制名称与中原王朝类似。

在与宋、辽、金政权实行平衡外交时期,虽然也称臣纳贡,名为藩属关系,但官制与王室礼仪的等级都是国的层次,元朝认为高丽的这种设置属于僭越。1275年,元朝遣使赴高丽宣旨,要求凡省、院、台部官名爵号有与元朝同级别的官称,必须更改。

最后,元朝在高丽设置了征东行省,干预行省官属任命。随着元朝对高丽控制干涉的深入,元朝开始在高丽设置征东行省干涉高丽内政。

2.经济盘剥

元朝对高丽的经济剥削,主要体现在对高丽贡品的苛求。自从高丽臣服于元朝开始,元朝便经常遣使至高丽索取贡品,不仅种类、数量繁多,而且回赐极少。

此外,高丽还必须承担元朝指派的军需用品的负担。其中包括驻扎在高丽的屯田军、镇戍军、镇边军等,定期为他们提供粮食、饲料、马匹等军需用品。

这些沉重的负担往往转嫁给百姓,家抽户敛,甚至还向官吏摊派,极大地加重了高丽百姓的负担。而高丽国小地少,加之元兵频繁掠夺,百姓备受压榨煎熬,生活异常艰苦。这就导致了国内敌视蒙古的情绪升温。

3.军事高压

蒙元对高丽国的干涉,始终坚持以武力威逼为基础。因此,十分注重对高丽的军事防范。为了防范高丽民众的反蒙行动,达鲁花赤下令告诫高丽百姓不得私藏兵器。

不仅如此,元朝还将高丽军事要地划为直辖地,并派兵前往驻扎、镇守。这主要是因为朝鲜半岛处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突出。一方面,朝鲜半岛的东北面是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故地,其西北面是契丹人的聚居地。

为了防止这两地遗民与高丽联手对抗元朝,元朝于1258年将朝鲜半岛东北部地区纳入其直辖地,并将和州以北十五州设为双城总管府,加强对此地的军事防范。

另一方面,高丽西南海上的耽罗岛,其北部可连接日本,南部能通达南宋,扼守海上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4.社会勒索

蒙元王朝对高丽的社会勒索主要体现在对高丽妇女的索要,并形成了一种制度化的模式,学界将其称之为贡女制度。贡女制度是蒙元政权控制压迫高丽的一种具体体现。

贡女制度最初萌芽于武力征服阶段蒙古对高丽人口掠夺,这些掳掠的人口主要用于役使。

5.文化渗透

元朝与高丽交往之初并没有强迫高丽改变本国习俗,但自高丽忠烈王事元起,高丽为表明自己对元朝的忠心,开始主动接受蒙古的服饰,并于1278年2月“令全境皆服上国依冠”。

另外,高丽政府还要求全民学习蒙语、起蒙古名、辫蒙古发 辫等。

结语:

蒙元朝廷对高丽的政治操控、经济索贡、社会索要、文化渗透,实现了对高丽从外在形式到实际内容的驸马属国化。

驸马属国化虽然保存了高丽的国体,维护了高丽的国家利益,但也给高丽带来了内政紊乱。

可以说,高丽以成为驸马国和王权自主性的丧失为代价,维系了高丽国的生存与发展,这也给双方的关系埋下了不和谐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契丹   朝鲜半岛   成吉思汗   关系   蒙古   官制   行省   元朝   朝廷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