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黑龙江饶河人您知道失儿兀赤卫在哪里,又为什么跟狗鱼有关

【导读】

作为在黑龙江省饶河县生活了几十年的您,听过“失儿兀赤卫”这个名字吗?这个地方在哪?您知道它已经存在多久了吗?

【正文】

相信很多朋友当看见“失儿兀赤卫”这几个字时,一定会有些懵,或许您也看出来了,这明显就不像汉族通常的命名方式,是的,这确实是少数民族语言音译过来的。

1、失儿兀赤卫的由来

据记载,明朝中叶洪武永乐年间,东北各部族相继归附明朝皇帝。明王朝对这些部族采取羁糜政策。凡是归附的部族,对他们的首领都赏以官爵,任命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镇抚等官职,赐以敕书印记。设都司、卫、所,以统理之。

洪武年间,东北地区开始设奴儿干都司,共建有三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四个所,由山东布政司兼领。后因隔海领导不便,遂在今辽阳设辽东指挥使司,置广宁太监总兵辽东巡抚,统辖一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四个所。永乐七年设奴尔干都司,奴尔干都司所在地,在现在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口附近的蒂尔地方。统管今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东部直至日本海、库页岛,北至外兴安岭以北的广大区域。共辖卫一百八十四个,所二十,失儿兀赤卫是其中之一。

2、失儿兀赤卫在史籍中的记载

据《饶河县志》古地名考实记载: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年鉴》载:"失儿兀赤卫在饶河县"。《中国历史地图集》卷七,明时期,地图标注,失儿兀赤卫在乌苏里江西岸小安河口以下,四排村以上地方。《吉林通志》谓:"实尔固宸卫,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失儿兀赤乃其音变。《朔方备乘》及《吉林通志》注明,清时期,乌苏里江西岸,该处有居址谓"锡尔古臣"。民国元年(1912)《吉林分图册》所画饶河县图,将该居址标为"希尔古差"(音翅)。以上均属同一地址而音转也,其义不变,乃伊彻满语"出黑狗鱼棒子地方"之谓。

3、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

1981年,饶河县志办在编纂资料考察中,根据历史册籍,曾进行过深入的现场寻探工作,最终认定在饶河县境内的马架子小安河口以北三里,沿江之处高阜之地,为明代失儿兀赤卫所在地。后来饶河县将该信息曾报给了当时的管辖地合江地区文管站,当时上级派来丁鹏翀同志前来现场核实认准,并在遗址拾得古瓷器片、瓦片、陶片等多种。

据记载,明永乐十二年设置失儿兀赤卫时,以部族头领万达为指挥,统管饶河县境内的挠力河以南广大地域及乌苏里江两岸左近之地。

失儿兀赤卫的位置

4、重大发现

1983年七月份,饶河县政协副主席吕明义率县文化馆、图书馆、林业局、县志办等负责人共十人,由马架子林场场长陈国城引路,前往该卫遗址标立木桩一棵,上书:"明代失儿兀赤卫遗址",以期日后更立石碑之位置标记。过了没多久,饶河县外事办人员,又在此拾到石斧一枚。由此考古人员曾作出推断,或许此地居住的原住民,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5、古名消失

该地清代至民国初年,一直为当地瓦尔喀人及汉民族居住之地。直到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以后,马架子名传出后,该卫所名称才渐渐泯没,最后变成史籍记载的一个名称。

失儿兀赤卫位置

【后记】

有人误为乌苏里江沿岸只是本世纪才有人烟,实际早在四百多年以前,我国明朝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军政统一管理机构。甚至更早一些远在二千多年前,东北一带广大地区直至东海,即统为我国领属,均有史据可证,这也是勿可置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饶河   乌苏里江   辽东   河口   狗鱼   饶河县   明朝   县志   部族   黑龙江   吉林   遗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