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暗香疏影探灵峰

坐落在青芝坞的杭州植物园去过许多次,但从没感受到它的梅花有这么美、这么气势磅礴。它们幽深大气、阴柔婉约,仿佛浑然天成,给人一种时空的映照感。诧异的是,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就是“灵峰探梅”的发源地。只可惜,这时夕阳西下,阳光开始微弱,不是赏花的最好时机,心里有些不甘,如此难得一遇的美景怎能就此错过呢。在旁85岁的母亲说:“我是80年一遇呢!”于是,我们当即决定,第二天一早再来。

有了这次意外的相逢,使我兴致勃勃地探究起了这些梅花背后的故事。

自南宋杭州就有了种梅、赏梅的历史。灵峰种梅开始在道光年间的1845年,杭州副督统固庆着手重建灵峰寺时,在周边园地种植了几百株各式梅树。固庆是东北人,此举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灵峰寺位于西湖北山,这里环山带水,是旧时的鹫峰禅院,后晋开运年间的吴越国王所建,北宋治平二年改赐今名,是武林上等的名刹。嘉庆初年,来自徽州的儒商吴允升先生喜欢禅学,精通佛教,立志重建这座庙宇,并经历了几度星辰与风霜的苦心建设。这时固庆的父亲萨秉阿任杭州将军,公务之余常来这里与吴允升讨论玄理,他了解吴先生的宏大志向,也目睹了他的种种不易和个人力量的微薄,于是,萨将军不但捐献出自己的养廉银,还动员大家募捐,终于成就了这项善举。后来萨公移驻福建,还常拿出自己的清廉俸银,源源相接。

从小耳濡目染,灵峰寺在固庆心目中的意义当然非同寻常。多年后的1843年,固庆担任浙军的佐领(杭州副都统),能够重回故地,他相信有前缘。拜访灵峰山,瞻仰庙宇,发现景色大不如从前,于是,固庆下决心重修。固庆在《重修西湖北山灵峰寺碑记》中说到:寺中有山园数亩,被苔藓蔓草封覆,已经荒芜很久了,重新整理种植了数百棵果树和梅树,点缀成林,等到来日春华秋实,也会别有一番生趣。姑且仿效王右军种柿,不敢自比于召伯栽植甘棠,只是想到白太傅晚年遁世参禅,而苏学士也喜爱和僧人佛印交往,自己虽然不及古人,而父子两世宦游,都来到了浙水之畔,并且得以在这座梵刹中顶礼参拜,是“地之灵”还是“人之杰”呢?其实是佛祖的庇佑啊!

之后,灵峰梅花渐渐成为西湖一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1859年正月十六,一群性情豪爽却在官场失意的老友,约好一同去灵峰寻梅。天气乍暖还寒,一大早,80岁高龄的陈春晓老先生就拄着拐杖出门。他虽然生长在西湖,家距灵峰仅咫尺之遥,但在去年夏季才听说灵峰梅花,他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脸红。路上他向一位白发老翁询问梅花的位置,老者笑道:“现在时节已晚,不知梅花是否还在开放。”走进山里,春寒有些逼人,只见梅枝横斜在竹林之旁,枝头还依稀开着点点梅花,错错落落,暗香浮动,别有一番境地。十多位老友一路赏梅赞梅,陆陆续续来到了灵峰寺,琴酒相交的盛况,蔬果鲜笋的美味,让大家诗兴勃发,意犹未尽。主持这场集会的是陆小石,并由杨蕉隐绘制了一幅《灵峰探梅图》,陈老先生为此写了《灵峰探梅记》记录此事。

可是不久后的1860年,这片梅花便毁于战火,而《灵峰探梅图》随陆小石辗转广东,幸免于难。

1891年,陆小石的儿子陆有壬携带《灵峰探梅图》回到故乡杭州,与好友相偕重游灵峰,感觉山路依然未变,但树影花香却已不复当年的盛景了。寺院中有一位名叫啸溪的僧人,陆有壬便取出《灵峰探梅图》给他看,看到传说中灵峰探梅的盛况,僧人们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在藏书家丁丙的建议下,陆有壬把这幅图重新装帧后,留在了寺中。

画之虽存,但画中梅花却微渺难寻,慕名来灵峰游玩的人,只能从画中感受当年探梅的胜景,为此,许多名人为这幅画留下了题咏,有感伤,更有不舍。如丁丙:“探梅约旧雨,新岁尘事捐。青芝秀深坞,残雪余峰巔。”翁同龢:“萧萧廖廖咸丰春,落落寞寞灵峰人。探梅再遊常事耳,伤哉浩劫沧江频。”

杭州的许多湖山名胜都家喻户晓,而灵峰却因地处偏远、景色不再,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1909年,实业家周庆云游灵峰寺时,寺僧莲溪向他出示了《灵峰探梅图》的卷轴,周庆云才得知灵峰曾经的辉煌。周庆云是湖州南巡人,著名的实业家,乐施好善,做了许多文化公益事业。这年二月,周庆云便慷慨地做出补种梅花的决定。不到一年,他在灵峰补种了梅花300多株,还疏通了池塘,筑好了房屋,整个布局一气呵成。周庆云喜欢诗书,他的别号叫梦坡,很崇拜两次来杭任职的东坡先生,希望先贤们高雅的志趣能在这里延续。于是,他在灵峰之西修筑了一座书室,题额“补梅盦”,不远处还有“掬月艇”“索笑檐”,峰顶一座亭子名为“来鹤亭”。到了梅花盛开时,这些亭台楼宇掩映于绿萼红花、苍松翠竹之间,梅花的寓意和文化气息更浓了,灵峰也蜕变成了赏梅胜地。

为了扩大影响,流传后世,周庆云请吴徵等诸君分别将其绘制成图。考虑到灵峰还没有一部志书,周庆云朝夕披阅采录,采集了各类书籍中涉灵峰的内容,编成了《灵峰志》四卷,分别为:山水、名胜、人物、艺文等四部分,按照事件依次叙述,于1911年刊刻完成。

故事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尽管时间已过去了一百多年,但许多片段今天读来仍亲切感人。相信对这些背景的了解和感知,明天的探梅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虽然是周末,晨光中的青芝坞还没有开始一天的喧闹。阳光甚好,气候温润,梅林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放眼望去,一树树大红、玉白、淡粉的梅花烂漫玄幻、婆娑多姿,似乎看不到边际。一阵微风吹过,轻盈的花瓣像雪花般飘落,缕缕清香沁人肺腑,有种治愈般的安抚。近处,柔色的光韵穿过高低起伏的枝枝蔓蔓,撒落在几朵白里透着些许粉色的花瓣上,晶莹剔透,显得静谧而美好,让人放松,使人愉悦。我拎着相机却不知从何下手。

前面是一片苍古的红梅树,高古崎岖,虽骨枝嶙峋扎曲,但苍劲繁茂,花朵绚丽耀眼,两只山雀在梅枝上歌唱,古朴中透着灵动,可以看出,古梅的生机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我走近它们,带着好奇:“花开得如此灿烂,之前我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闭上眼睛,似乎听到它们的窃窃私语:“阳光、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我们开花,有时热闹,有时萧条在所难免了。”语气中有一种曾经沧海的从容不迫。它们的命运何尝不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呢!

“灵峰探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自然遗存和珍贵的视觉享受。其实,人与植物可以互相影响、互相塑造的。在梅影幢幢中,仿佛先人们从未真正离去,继续护佑着这片梅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梅林   暗香疏影   梅树   西湖   实业家   庙宇   僧人   盛况   杭州   梅花   阳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