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同朝,女帝登上历史舞台

#头条创作挑战赛#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末期,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与交好的汉王李元昌等人打算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被废黜太子之位。

太宗李世民想立四子魏王李泰为储君,李泰许诺太宗说,将来会将皇位传给弟弟晋王李治,但此语被大臣褚遂良揭穿是为谎言,太宗李世民仔细思量之后,也意识到了如果改立李泰为储君,那将来原太子李承乾与晋王李治一定会发生冲突,极有可能被登上大位的李泰所杀,为了让三位爱子都能存活,只有立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的晋王李治为储君。

此后,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候也让他参加议事,李治的才能多次得到太宗的称赞。

高宗即位,乾纲独断

公元649年,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其子李治即皇帝位,史称唐高宗,高宗以其舅父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英国公李绩(即徐世绩)为开府仪同三司,以二人为辅政大臣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且高宗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

公元653年,房遗爱、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谋反,密谋拥立荆州王李元景为帝,事情败露后均被处死,高宗借房遗爱等谋反一案,将诸宗室如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勋贵中的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等反对势力一网打尽,铲除了对皇位有威胁的势力,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高宗李治还是太子之时,就与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才人(宫廷女官)武则天私通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公元650年,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公元651年,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被召入宫。公元652年,武则天被拜为二品昭仪,武则天深知王皇后的心意,遂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王皇后不断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更加深了高宗对她的宠爱,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阶梯,但同时王皇后、萧淑妃等其余妃嫔逐渐遭到高宗的冷落。

公元655年,高宗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两位顾命大臣的反对(李绩称病未至),力排众议,下诏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并借此打击顾命之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将他们贬官。

公元658年,褚遂良死于爱州;公元659年,长孙无忌于黔州被逼自杀,长孙无忌一死,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从此以后,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都自作主张。

高宗废王立武,改换皇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为高宗选择的,轻易废后,即是违先帝之命,即使想要更换皇后,也要在世族大家中选择,没有必要非要是武氏。

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直接掌握政权,正是他不愿任人摆布,敢作敢为的具体表现。

帝后同朝

公元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而皇后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高宗便让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武则天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后,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一方面又组织力量,培植私人势力,为自己进一步掌权做准备。

高宗因武则天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一度有废后的打算,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未料计划被武则天得知,武则天向李治申诉辩解,使高宗“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事情遂作罢,高宗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而上官仪也因上书废后一事遭到武则天的忌恨。公元665年,武则天指使亲信诬陷上官仪图谋叛逆,不久后便下狱,与子嗣等人一同被处死。

公元674年,李治在武则天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武则天作为皇后则是称为天后,二者并称二圣,此时天后虽是掌握实权,但仍居于后台。武则天向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被高宗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执政期间,宗教上以尊崇佛教为主,曾历时三年资助僧侣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

公元675年,高宗李治所患的风眩症愈加严重,欲禅位给皇后,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高宗晚年的健康状况不佳,而皇后武则天懂得文史,才能出众,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公元683年,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平灭西突厥

此时的东突厥和原属东突厥的薛延陀部已经被太宗李世民攻灭。公元650年,东突厥贵族阿史那斛勃在薛延陀部被唐攻灭后,尽掠其地、人、畜,势力愈盛,自称车鼻可汗,遣子使唐通好,请求亲自入朝。

不久后车鼻可汗便背约,还杀了唐廷派去的使者,唐右骁卫郎将高侃率唐军前往攻打,生擒车鼻可汗,平定漠北,高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公元651年,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略可汗,并开始侵掠唐朝边境,唐高宗派遣梁建方率军征讨。

公元655年,唐遣程知节主动向西攻打沙钵略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公元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略可汗被擒,自此西突厥灭亡。高宗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平灭高句丽

公元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高宗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

公元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

公元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这一版图基本维持了三十余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东突   先帝   长孙   可汗   突厥   上官   太子   皇后   公元   势力   舞台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