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体弱多病,为何却活到75岁?一生作诗3000首透露养生之道!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年享74,并且其父亲、祖父也是在花甲之年之后谢世。在人均寿命不及50岁的唐朝,这个儒学世敦的官吏家庭做到了瞩目的超长待机。

白居易一生著诗近3000首,其中提到生病的诗就有十分之一多。体弱多病的白居易缘何做到长寿?

53岁被贬江州司马,后半生“独善其身”,追求个人超脱

业内人士多把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看作他的人生转折点。

元和十年,当朝主战削藩的宰相被刺杀身亡,白居易愤慨上谏要求捕捉真凶,被当权者嫉恨,白居易“越权奏事”被贬。奏谏之事只是导火索,白居易受谪迁实是平日作嘲讽诗,早就得罪了朝中权贵。被贬这年,白居易四十五岁。

兼济之志受到打击,白居易开始了向独善其身的转变。几十年官场生涯,逐渐参透名利。到江州之后的白居易,已产生隐世的思想。晋末陶渊明曾在江州任职,白居易在访陶公旧宅后,作诗表达对先隐的仰慕。江州之后,白居易收起锋芒,少有讽喻诗产出。诗人对官场竞争淡漠,追求“保和”,身仕而心隐,后人将其称为为“中隐”。55岁后,更是因经常请病假超期五次被免职或调官。也许,是诗人刻意为之?

艺术修为增加了个人生活情趣

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带来愉悦的心境。

白居易一生酷爱音乐,挚爱弹琴,熟知乐器的弹奏技巧,对舞乐也有较高的鉴赏水平。在广为流传的《琵琶行》一诗中,诗人用不同的象声词,比拟句描述了琵琶女弹奏高低音,大弦小弦,音乐的错落分层,起伏迭起;白居易的《骠国乐》则是异域音乐的记录诗,记载了今缅甸境内的骠国携乐队到长安献乐的场景;七德舞是唐朝大型的宫廷舞乐,宫廷重要活动的核心曲目之一,白居易也写过同名诗歌,描绘舞乐场景,并借此赞扬太宗功业。

出色的音乐诗需要出色的音乐鉴赏能力。白居易一生都和音乐相关,少年时小酷爱读书,音律也多涉猎。四十余年官场生涯,朝廷礼乐及官场阅历大大提升了他的音乐鉴赏能力。官方众多礼乐、典礼的阅历,外交场合高水平的艺术表演的熏陶,使诗人具备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赏析能力。

从宗教中获取慰藉

与佛教、道教的渊源从白居易诗歌中都能找到痕迹。

据考,白居易与佛道人士交往的诗歌有多达54首。所交往既有明得道高僧,也有一般的僧人、居士,与不同的佛教宗派也有密切往来;和道教人士交往的诗歌据考也多达26首。道教可以满足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物欲享受的双重追求。诗人不仅和众多道教真人讨论理法,还亲自投入炼制丹药。被贬江州司马期间,曾在庐山下修建草堂。 然而建草堂不是为了打坐参禅,“曾在庐峰下,书堂对药台”,白居易的炼丹术是达到化学专业级水平的。

仕途失意,沉迷宗教。如果说在诗人在被贬期间,沉迷宗教有一定的寻找寄托,借助宗教掩饰关心世俗生活的意味,那么到后期,宗教影响已经影响逐渐浸润,形成诗人晚期相对稳定的诗风。

57岁以后白居易到洛阳寓居,这时期与宗教界人士的往来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视野和关注点发生了变化。诗篇中甚少涉及政治话题,大多是对佛、道理论的体悟及游山玩水等题材。诗境闲适,诗风平白亲切,但却兼具功力、理趣。其佛道理论已高度娴熟,佛教思想经成为他精神上的支柱和思想上的寄托。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居易与佛道往来愈紧密。白居易的一生从始至终佛道都相互交织,经历了信佛,寻道慕道,礼佛,到晚年时回归到佛教的过程。白居易也逐步从宗教的外在形式,比如念经、 烧丹炼药,转向寻求个人内心的自由,解放。

爱花草,喜种树,喜欢自然情趣

白居易还有一个少为人知的身份,园林家。

白居易爱树,并且喜欢种树。他写过一首《栽松诗》反映出亲自种松树的情景。在江州任职时,还从毗邻的庐山移栽了树木。在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地)任刺史时在城内栽植了很多花卉果树,并诗咏其事

“特钱买花树,城东坡土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

为保证树木成活,他每天都带领书童,荷锄修整水渠给树木引泉灌溉[3];给皇帝当秘书时,他还在宫廷栽过树。可以说,每到一处,这位爱实践的园林家把就把抡起锄头的兴趣发扬光大。

但园林家可不只是会抡锄头这么简单。他亲自造园,总结理论,形成自成一派的景观园林思想。白居易注重园林与环境的共生,讲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园治》一书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作。

在《圆治》第一章中,重点对城市、乡村、陵墓等方面的布局上进行了描述,认为山林的起伏地形最适合造园林。担任江州司马时他考察了庐山,觉得这是最佳的园林风景,在与遗爱寺之间建修草堂。此外,他还非常重视园林中内部结构设计,各种植物选择的重要性,在《池上篇》中就有对园林摆独到,专业的见解。

与在园林布局用中尚自然主义一样, 白居易热爱自然情趣,喜欢游历各地风光。他一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尽情游览。园林种植和游览自然风光一样,既锻炼体魄,又和悦身心,让诗人豁达了胸襟。

注重养生

除了喜欢音乐和自然情趣,白居易还非常重视养生。他重视农桑劳动锻炼,喜欢练气功,喝茶,注重饮食和睡眠。“睡足再起”、“饭后午睡”"和“随时补觉”"的睡眠实践,在他诗中多有表现。注重饮食从白居易诗歌中可以发现的有饮酒、饮茶、吃粥、吃素。

在诗《春寒》中就提到了饮用以草药薤白酿制的酒,这是一种低度酒,可以驱寒,活血。从《仲夏斋戒月》诗中,可以读取到诗人在农历五月仲夏期间,斋戒断荤腥的信息。

和友人交往也是在白居易另一种养生方式。他庞大的朋友圈中,有文化名人、宗教人士、歌伎舞伎、还有方外人士。元稹、刘禹锡、李建、崔玄亮与白居易感情最深,晚年定居洛阳时,常与刘禹锡结伴出游。与知己好友闲谈,疏阔心胸,开怀适意。

白居易写诗说:

“退之(韩愈)服硫磺,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杜元颖)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崔玄亮)夸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总之,白居易的养生之法是多方面的,他既注重心态的调节,也重视诊治与服药,采用调气与坐禅的佛道法门修行,还不忘在日常饮食中佐以药材来达到养生的目的,白氏的确可称得上是中唐时期养生第一人。

参考文献:

[1]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

[2]龙伯坚,龙士朝编著.黄帝内经集解

[3]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

[4]葛洪著,顾久译注.抱朴子内篇全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诗风   道教   庐山   司马   校注   佛教   体弱多病   养生之道   诗人   园林   宗教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