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常熟最江南


常熟是我喜爱与熟悉的江南小城。



苏南一带的几个县级市,个个都是富庶繁华之地,占据着全国百强县的头部。




但要说历史传承的悠久、自然风光的秀美、人文底蕴的深厚,常熟无疑是排在头位的。




常熟自古以来水网发达、辐射四周,其名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它是吴文化的发源地,素有“江南福地”之美誉。



在常熟游玩,你很容易便会与数千年前的历史联系上。去尚湖,你会联想到姜尚曾隐居在此,独钓于浩淼湖面,“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虞山东麓,仲雍墓和言子墓道,时间隧道一下子穿梭到西周与孔子的春秋年代。




兴福寺的小道,又与唐朝那首著名的诗篇“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挂上了钩。






在常熟,这样的地方会在不经意时发现。河东街的焦桐巷,街名取之于琴川水流如七弦焦尾琴,风雅如斯;文庙旁的言子祠,乃纪念孔子门生言子的场所,斯文依旧。





状元坊的翁同龢故居,这里是两代帝王的师父出生与成长的地方;附近的曾园,为清末民初名士曾朴的私家花园。其园林造诣不输苏州,园子借景虞山、辅以宽阔水面、衬以平冈小阜,远山近水、布局得宜、构思精巧、古木森然,颇具佳趣,令人把玩不已。







兴福寺前老面馆的蕈油面,为常熟一绝。一大早伙计就把桌椅置于林下,静候食客的到来。蕈出产于虞山的松林间,人工无法培植;面馆厨师洗净爆炒调料后,乃为“蕈油”浇头。面条煮后盛入大碗,汤水清而略呈酱红,置于面上的蕈油浇头芬芳绕梁,食之如鲜嫩野味,鲜美肥腴、齿颊留香。

当地人吃完蕈油面后,会再泡上一壶虞山碧螺春,三两好友谈天说地好不悠闲快哉:这样的慢生活,也只有常熟这样的山水小城才配得上。




接着,你可以坐缆车登虞山;走剑门古道,有摩崖石刻、有康熙御笔;登剑门阁,可一览尚湖碧水浩淼,环湖满目葱绿;微风徐徐、遐思拂远……





虞山东隅是常熟老城,初春江南的天亮得早,清晨六时许,天色已微露晨曦、将明未明,这个时辰是最能体现出江南水乡之古韵的。




我沿着通江路往南,走在狭窄的青石板上,琴川水潺潺而流,声如七弦弹奏的古乐,陪伴着孤独的我,一起去探寻小城的过往,和曾经发生的故事。




紫金街、天宁寺街、引线街,这些路名鲜活而充满生活的情趣,让现在的人们还能感受到历史行进的脉搏;不远处包围在粉墙黛瓦中的尖顶建筑,那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堂,与老城中心的方塔遥遥相对,这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并没有什么违和感。


河东街是常熟古城早老也是最长的一条街,它历经唐宋元明清的沧桑,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年老街,这里街市错综、巷陌纵横,三步一桥、五步一铺,可以想见当年市井的热闹与繁荣。


槐柳巷、寺后街、草荡街、金童子街、周神庙弄、粉皮街、学前街、县南街;或大俗或大雅,老城路名依旧;水岸两旁的房屋土瓦漆黑、泥墙敷粉,临河而筑、高低参差,前门濒街、后门枕河,数级石梯、河边水栈;虽历经沧桑,老城民居依旧;出门可临河浣洗、推窗则家长里短;门户虽小而风情十足,老树几株而古色生香。



幽幽的小巷傍着悠悠的琴川,别梦依稀、恍然前朝。看着这些路名,你大致可以想象出古时候常熟百姓居所的所属阶层、所处的位置,以及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


与那些成了几A级旅游景点的地方相比,常熟老城已然破旧,略显颓唐。曾经的繁华、今日的破败,常熟老城低调得有些落寞;但这才是真实的、有人间烟火气的古城,它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历史的影像与永恒的记忆。




跨出老城,北门大街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步行街上店招林立、人头攒动,热闹如大城市,老城湮没在鼎沸的人声与高大的建筑中。



值得庆幸的是,它没有消失殆尽。作为今日常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城如一位隐逸者,洗去铅华,默默地大隐隐于市,与现代化的新城并行不悖;它朴实无华的古韵,将一直淡淡地散发着幽香,为常熟的今天增色添彩。



常熟就是这样一座美丽的江南小城,即便是放在世界范围的层面上,也会得到它应有的位置。

三月初春,常熟待熟;山水小城,我会常来!






诗云:

虞山逶迤剑门雄

半拥尚湖半入城

琴川岸旁杨柳依

兴福寺内曲径幽

早食林下蕈油面

晚啖王四叫花鸡

都云苏杭胜天堂

我谓常熟最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常熟   江南   林下   河东   浇头   孔子   浩淼   路名   小城   山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