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5你的心事我来听 - 家有二胎三娃,“八招”教你怎么“一碗水端平”

近日,为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惑、就业创业、人际关系、情感婚恋、工作压力等普遍性问题,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联合生活报开通“12355 你的心事我来听”专栏,为龙江青少年服务。专栏推出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并纷纷来电咨询,诉说他们的烦恼。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有的家庭相亲相爱,而有的家庭则鸡飞狗跳,如何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很多年轻家长关心的问题。本周记者和心理咨询专家王宇老师针对这个问题,为大家进行分析。

三个孩子各怀心事 家长应该怎么做?

最近,哈市的三孩宝妈小田很烦恼,因为家里的环境从相亲相爱变成了鸡飞狗跳,而这一切还要随着老三长大说起。小田是一个全职的宝妈,家里条件优渥的她,在三孩政策放开后,和爱人拼了三胎,让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变成了美满的一家五口。可是随着老三的长大,家里的平衡被打破了,本来相亲相爱的老大老二,却和老三的关系不是太融洽,老大脾气渐渐暴躁,老二则开始黏住妈妈。这让小田很想不通,为什么两个孩子的时候可以相亲相爱的相处,现在反而不行了呢?

“当初要老三的原因就是因为看见老大和老二相处融洽,让我很省心,这才觉得即使生了老三,也是可以的。”小田苦恼地和记者说道,“我生老三的时候老二才2岁多,老大已经6岁了,作为哥哥,老大特别照顾妹妹,会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她,我做饭的时候他都能帮我看着妹妹,让我特别省心。”小田和记者分享着当时家里的情况,“那个时候听人说,家里孩子打架啥的,我都觉得这事在我家不可能发生。老三刚生出来时,家里也挺和谐的,老大开始上学了,老人帮我在家带孩子。”最一开始出现问题的是当时2岁多的老二,她开始天天黏着小田,无时无刻不在找妈妈,本来可以和爸爸睡的老二,晚上睡觉也必须挨着妈妈才能睡了,“那个时候我挺心疼的,因为她也还小,所以都顺着她了。”

随着老三长大到1岁多,老二的问题不但没有改变,老大也渐渐显露出了问题,“他护着老二,老三要是和老二有矛盾,他会向着老二,对老三的包容心就少点。我发现了会说他,告诉他作为哥哥不仅要保护妹妹也要保护弟弟,可是老大却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越大我越管不了,说多了他还会发脾气。”小田无奈地说,“现在家里好像分了两拨,老大和老二玩,不爱搭理老三,这和我们一开始想的相亲相爱完全不一样了。”而小田和爱人也尝试过谈话、全家一起出去玩等多种方式调和孩子间的关系,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太多。

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田家的老大和老二,就是出现了消极的心理,这在很多多孩家庭中比较常见。”王宇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家长做好工作,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庭成长环境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

那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王宇老师总结了以下八种办法:

(1)强化意识、提前预见,在孕妇学校的培训课程中加入对大孩、二孩心理健康维护的培训内容,提高家长对幼龄大孩心理健康的重视。(2)父母和带养人要多关注孩子情绪行为的变化,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3)三孩出生后,不能忽视对大孩的关爱,增加孩子的安全感。(4)避免差异化对待,避免重小轻大、重男轻女,避免经常固定的一褒一贬等问题发生。(5)构建三孩之间的感情,让大孩参与到对二孩、三孩的照顾中。(6)扩展孩子的兴趣范围,增加大孩的玩耍方式和玩耍对象,多参加各种亲子活动、户外活动。(7)校园干预,家长与幼儿园老师要多沟通,这样才容易发现问题,并协同老师解决问题。(8)暂时的隔离、心理咨询,对于有破坏、攻击行为的,可让孩子暂时隔开一段时间抚养,耐心地给予心理辅导,必要时可以到医院请专业医生给予行为矫正和情绪引导。

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

“小田家只有两个孩子的时候,老大对妹妹的态度是积极的,这样的关系能让孩子成长自立,但是老三的到来,打破了平衡,让老大和老二对弟弟的态度变成了消极的,这就需要小田和爱人时刻关注两个大孩子,并进行改变。”王宇老师分析道。那家中有二孩和三孩的家庭,该如何区分孩子对此事的态度呢?王宇老师也总结了一些孩子的积极态度表现以及消极态度表现,供家长参考。

家中有二孩、三孩的积极心理行为表现内容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1)懂得分享,主动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用品,对父母关爱二孩、三孩一般无意见等;(2)关爱他人,懂得小心呵护弟弟妹妹,懂得关心家人或其他小朋友;(3)责任心增强,主动帮助父母做事,保护、照看弟弟妹妹等;(4)独立性提高,自己吃饭、穿衣、自我照顾能力提高、依赖性减少等;(5)人际交往改善,活泼程度提高,更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耍且较以前争执减少等;(6)兴趣爱好增多,开始喜欢唱歌、跳舞、跑步、画画活动 等;(7)愉悦表情、语言表达较之前有明显的增加等。

消极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内容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1)抑郁症状,没有以前活泼、语言变少、兴趣减少、不自信、与小朋友交往减少、不愿上学、行为退化;(2)焦虑症状,更黏人、烦躁、担心父母或他人不爱自己、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等,出现爱咬手、拔毛、抠鼻子等不自主的小动作等;(3)身体症状,容易生病、疲乏、反应变慢、过敏症状增多等;(4)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丢三落四、做事容易出错等;(5)神经敏感,特别介意父母对二孩、三孩的关心,常常表现嫉妒不满,愤怒,总是争抢东西,易生气伤心等;(6)饮食睡眠,出现睡眠问题、食量减少、偏食、挑食、吃饭变慢等;(7)性格改变,不听话、逆反、好哭闹、不守规矩、打人、破坏东西、虐待动物等。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宝,无论是老大老二还是老三,那对于多孩家庭来说,如何平衡孩子间的关系就是最考验父母的。家长应该对孩子们多些爱心、耐心、细心,不要忽略每一个孩子的感受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王宇老师总结道。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刘维娜 李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田家   相亲相爱   消极   症状   弟弟   家里   态度   家长   父母   妹妹   记者   老师   关系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