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小知识|宪法的概念

#大有学问#

宪法释义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

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都曾有过"宪法"这一词语,但他们的涵义却与近现代的"宪法"迥然不同。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曾出现过"宪"、"宪法""宪章"等词语。其涵义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如"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二是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如"君乃出令宪于国"。三是指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中国,用"宪法"一词表述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后期,其中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首次要求清廷"立宪法"。

在西方,"宪法"在英文中是 Constitution ,是由拉丁语 Constitutio 发展而来。 Constitotio 在拉丁语中是组织、结构、规定的意思。在古代西方,"宪法"一词也是在多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亚里士多德的"政体",二是指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于市民社会的普通法律,"宪令",三是指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势力的特权,以及它们与国王等的相互关系的法律。如英王亨利二世颁布的英王与教士关系的《克拉伦敦宪法》。

宪法一词发展产生质的飞跃,始于17、18世纪,特别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近现代宪法才最终形成。

二、宪法的特征

(一)宪法与一般法律相同的特征:

宪法也是法,它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它们的主要内容都主要地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二)宪法的基本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其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效力是最高的

①它是普通法的立法依据,普通法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②它是一切主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或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成文宪法)

①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立法机关;

②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求制定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2/3或是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而普通法律只要立法机关成员以过半数通过即可。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法。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告》就明确宣布,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马克思说,宪法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列宁指出"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看,最主要的是两大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而公民权利有效保障应居于支配地位,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民主最基本的涵义是"人民的权力"或"人民当家作主",更确切地说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资产阶级的宪法是对资产阶级革命争得的民主事实的法律化、制度化,并把这种规定、确认民主事实的法律提高到根本法的地位。

社会主义宪法也是如此,无产阶级民主事实是社会主义宪法的前提条件,而社会主义宪法则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宪法确认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也更说明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三、宪法的定义

(一)中外学者的宪法定义主要从三个角度给宪法下定义:

1.从宪法所规定的角度定义"宪法"

2.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

3.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

(二)宪法定义新探

1.周叶中《宪法》的定义: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2.通说("三位一体式"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政治内容);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和反映(阶级本质)。

宪法是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宪法   根本法   法律   公民权利   阶级   民主   事实   定义   概念   机关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