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嫖客-齐桓公

一、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齐桓公小白,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活动了43年,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尊王攘夷;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一匡之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主首。为了登上帝王之位,姜小白可是费劲不小,其中还装了一回死,当然这是被管仲逼的。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老妈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老妈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互相推荐。”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带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这段历史有待考证,难道那时候做哪个王子的老师,可以自己决定么)。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己登上了宝座。第二年,雍林人以其人之道还治以其人之身,又把无知杀了。这样一来,齐国无君,群龙无首,那些平日里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这会儿可逮着了机会,上蹿下跳,可着劲儿的折腾。

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僖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了无知,高僖就秘密召小白从莒国回来。鲁国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同时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朝着小白就射了一箭,这一箭本是致命,没想到小白福大命大,箭头被他衣服上的钩子挡住了,压根就没射到身上,但是不死也得死啊,不然小命不保啦。脑袋灵光的小白立刻咬破自己的舌头喷出一口血,倒在车上,装死!这一招把聪明一世的管仲也给蒙了,哈哈,小白死了,公子纠就要做国君了!他一边派人回鲁国报告这个好消息,一边保着公子纠不紧不慢向齐国国度进发。管仲万万没想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他走后,醒过来的小白躲在帐蓬车里和自己的随从紧赶慢赶抢先到了国都,加之齐国贵族国、高两氏的支持,小白大摇大摆地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而被骗的公子纠和看错了人的管仲,只好灰溜溜的回到鲁国继续政治避难,他后悔当初怎么没擦亮眼睛!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不是还有鲍叔牙么,他不会眼看兄弟有难而置之不理的,要不怎么还会有被传为佳话的“管鲍之交”呢?这在下文会有交代。

先说回到齐国的小白,此小白已非彼小白!

即位之后,没人再敢喊他“小白”,而是毕恭毕敬地成为“齐桓公”。“公”是什么概念,那可是除了周天子之外的最高职称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儿。


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刚即位的齐桓公怎么能放过曾经想置他于死地的鲁国。桓公亲自督战,士气大振的齐军很快就在干时(今天的桓台)打败鲁军。桓公的师傅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我们不忍心杀他,还是请你们自己处置他吧。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并且剁成肉泥。如不从命,我们就要出兵讨伐鲁国。”面对强大的齐军,尤其是刚刚上任,“三把火”还没烧过的小白,正需要抖抖威风呢,这正好是个机会啊。再看公子纠,虽是小白的哥哥,但跟弟弟比起来,不论在智谋还是武力上,都差得远。被小白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送去见上帝了;召忽一见这个,知道自己也没活路了,拔剑自刎;倒霉蛋儿管仲也被囚禁起来。

在权力面前,在王位面前,手足之情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公子纠成了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二、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的齐国人,用现在话来说,长得那叫帅呆了。而且还特有才,他博古通今,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年轻时,他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赚了钱分账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别说管仲自己会不会不好意思,连外人看了都觉得不合适,人家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这么通情达理的人真是少见了。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人家鲍叔牙又说啦:“管仲有老娘需要他赡养,他不是那种贪生怕死之人。抓住机遇,他一定会取得很大成绩的。”管仲听了这些话,感动得眼泪鼻涕一起流,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啊!”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莫逆之交。

当初迫于齐国的压力,鲁国把管仲送回了齐国,他还被关押了起来。

齐桓公刚开始一心要解决掉这个这个对自己放冷箭的人,鲍叔牙却在一旁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能没有他啊。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大王您就大人不计小人过,让他当宰相吧。”齐桓公很纳闷,这管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鲍叔牙这么替他说话,他想了想说:“行,那我就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策略。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一拍即合,竟然一连谈了三天三夜,不带睡觉的。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两人旺盛的精力啊!

齐桓公服了,他知道自己遇到“贵人”了,高兴万分,很快就把国家所有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并亲切地称他为“仲父”。而鲍叔牙却甘心做了管仲的助手。

这个才气不小的“仲父”还真是够争气,他的表现没有令齐桓公失望。一上台,就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把国事料理得有声有色,齐桓公每天只顾喝酒玩女人就行了,凡事不用操心。几年下来,齐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直到最后雄踞天下,使当时的其他诸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之间常年的战争因此平息,天下安定达40多年之久,这在春秋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难怪孔子在100多年后还惊叹地说,没有管仲,华夏族早就被外族灭亡了(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令人费解的是,在管仲任命重臣大员时,从来没有提携过曾经那么照顾他的兄弟鲍叔牙,鲍叔牙在齐国的政坛上好像也不太得意。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管仲在临死前,再三嘱咐齐桓公不能让鲍叔牙接替他的相位,这话传到鲍叔牙耳中,结果鲍叔牙笑着对传话人的人说:“他说的没有错,我如为相,第一个就把你这种专会挑拨离间的小人杀了!”

其实管仲是对的,他这辈子能报答鲍叔牙的,就是不让鲍叔牙接替相位。因为他深知,只要他一死,齐桓公就会完蛋,而鲍叔牙是那种嫉恶如仇的人,肯定会树敌无数,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会随之死于非命。果然,管仲死后的第二年,齐桓公也死了。他的5个儿子开始争夺王位,互相残杀。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躺了67天,蛆虫遍体也无人过问。而鲍叔牙并没牵涉这场争斗中,应该也是管仲所赐。尽管他也是忧愤而死,但与这已经没太多关系了。

友谊的基础是彼此相知。因为相知,管仲可以多取而无愧;因为相知,鲍叔牙让出相位坦然。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了两千多年,但这段“管鲍之交”一直被奉为美谈,流传至今!

三、第一诸侯

齐桓公上台后,接受鲍叔牙的劝谏,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间齐国大治。

政事方面:实行国野分治,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农闲时训练,有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逐渐充足起来;经济方面:大力关注“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成为重中之重,减少税收,限制贫富差距,增加农业收入,维护社会公平。在安抚百姓的同时也大大地充实了齐国的国库。

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

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以前侵占鲁国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以前侵占卫国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以前侵占燕国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甑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盟主的诸侯。

尽管当时齐国的军事力量并非龙头老大,但齐桓公的胆略和仗义却是其他国君难以望其项背的。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来形容齐桓公的威望与号召力,应该说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这种威望和实力绝不是吹出来的,谋臣管仲作为他的智囊团首席执行官,为他称霸诸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姜小白干了42年的“寡头政治”,前后召集了26次“国际和平峰会”,出动过28次军队,不是帮助被外族欺负的诸侯小国打群架,就是收拾那些翘尾巴的诸侯大国。据《史记》记载,齐桓公自称:“寡人男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他政治上“尊王攘夷”的大旗帜,把藩汤鸡似的周朝皇室抬举到了最显赫的神位上,同时,自己也佩戴上了“国际警察”的服装道具。他曾在诸侯会盟的公开场合大模大样地表示:“诸侯莫违寡人!”看来,齐国“老爷子”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盟国的默许。

齐国并非只放刁不卖力的老滑头,战争对于姜小白来说似乎是一种快乐,哪里有烽火狼烟,哪里就有活力四射的齐桓公。在紧要关头,齐国拉了燕国一把,齐桓公御驾亲征,帮助燕国击溃了频繁骚扰的山戎部落,这个打胜仗使燕国受用了100多年,那个北方小部落一提起姜小白就头疼。将士凯旋,燕国君主亲亲热热地送行,只顾宾主寒暄了,竟不知不觉地越过了本国的边界,这种无意间的失态显然与古礼不合,弄得双方都很尴尬;齐桓公则表现出一派天朝大国的领袖风范。《史记·齐太公世家》写道,燕庄公送桓公回到齐国境内。两人边走边聊,竟然不知不觉地出了燕国国境,这令燕庄公非常尴尬。齐桓公笑道:“除了周天子,诸侯之间的送迎不应该超越自己的国境,我决不让燕国君主处境难堪。”他当即宣布,把脚下本来属于齐国的土地无条件割让给燕国,这样,燕国国君就不算迈出国门了。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马准备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我来请问,齐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真叫做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我们这儿来?

管仲责问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天子,齐国有权征讨。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用来滤酒的一种青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呢?”使者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

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召陵(今河南郾城县)。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问。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

齐桓公趾高气昂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说:“君侯协助天子,讲道义,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凭武力的话,那么,咱们国力虽不强,但是用方城(楚国所筑的长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做城墙,用汉水做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也未必能打得进去。”齐桓公听屈完说得挺强硬,估计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而且楚国既然已经认了错,答应进贡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这样,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回国去了。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就是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

齐桓公趁次机会,又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者。并且订立了一个盟约,主要内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把邻国作为水坑;邻国有灾荒来买粮食,不应该禁止;凡是同盟的诸侯,在订立盟约以后,都要友好相待。

这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作“九合诸侯”。

四、中国最早嫖客

妓院、嫖客,这听上去就不太雅,说上去也为多数人所不齿的字眼,竟然跟齐桓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春秋历史颇有研究的一些人认为,“春秋五霸”之首的姜小白是最早设立妓院的人,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嫖客。

《战国策·东周》中有这样内容的一段文字:“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就是这段记载,被很多人认为是齐桓公在宫中开设妓院,中国最早的官妓便被认为始于此时。而这一创意的诞生,应该记在大政治家管仲的头上,

管仲是安徽省颍上县人,这个地方位于安徽北面,自古就属于那种天灾不断、人祸颇多、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前面提到,管仲做过小商人,凡是从过商的人都对钱有着莫名其妙的亲近感。在他当上齐国的相国后,就一心想着发展经济,多赚钱。为了增加齐国的财政收入,不惜用尽各种手段,其中就包括这条“花计”——开妓院。既能满足国内部分男人的生理欲望,又能拉动内需,发展经济,进而增加国库的储备,那么这三全其美的事情不做才是傻子。于是就有了中国最早的妓院。而姜小白理所当然地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大嫖客。这种观点一直到清代都有不少支持者,清代褚人获即持此观点,在其撰写的《坚瓠集》续集中称:“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资,以充国用”。

另有《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记载:“桓公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这能成为齐桓公在宫中开设妓院的有力佐证,只不过嫖客就是他本人一人。实际上,中国古代帝王的后宫就是一个大妓院——帝王的私人妓院。照这样理解,齐桓公就应该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嫖客了,而且是当时身份最高的一位。

当然,这种说法在学界还存在不少争议,有待史学界专家学者进一步的验证。

五、无人收尸

成就一方霸业(名振四海之外),曾经名震一时的枭雄,其晚年竟是相当凄惨可怜。

晚年的齐桓公,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和拼搏进取的劲头,天天想的都是如何及时享乐,如何宠爱女人,最要命的是竟然与国父管仲等创业老臣逐渐疏远。易牙、竖刁、开方这样的奸佞小人如鱼得水,集千古溜须拍马之大成,趁机投其所好,骗取了齐桓公的信任,并阴谋篡取王位。而齐桓公竟然对他们深信不疑,全然不知这些人在溜须拍马的背后包藏着祸心。

管仲死后,桓公听取他的临终遗言,让隰朋辅政。但隰朋命不好,刚刚上岗一个月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桓公又不得不请求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原本是不愿意的,因为他看不惯易牙、竖刁、开方这几个小人只知溜须拍马,不干正事的做法。为了让鲍叔牙任国相,桓公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这三个人撵走了。齐桓公听不见了他想听的顺耳的话,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这事情多荒唐),反倒是感觉不习惯了,茶饭不香,坐卧不宁,最后坚持不住,又把三人给找了回来。鲍叔牙见到这种场景,直到自己已无力回天,忧愤而死。

公元前643年,桓公突生大病,并且一病不起。易牙、竖刁、开方这些平日里恨不得将心都掏给他看的“忠臣”们没有一个来探望。原来他们在忙活着。忙活啥呢?砌墙!这几个勤劳的人在宫殿外不惜时间、不惜金钱,不惜体力、砌了一堵厚厚的高墙,目的就是隔断桓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当然也包括水、粮的供应。这个可怜的齐国霸主,就这样被与世隔离了。临死前,已经年过古稀的齐桓公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他们被几个奸臣阻止在高强之外。

病入膏肓的齐桓公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顽强”坚持了几十天,最终还是见了上帝。

一代霸主——齐桓公姜小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老国君死了,新国君却没有及时产生。因此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只得”为国君的宝座“忙碌”,无暇为老爹收尸,至于大臣们,他们也正在忙着“站队”,生怕搭错了车,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整整67天,齐桓公的尸体就停在宫床上,无人问津,直到尸体腐烂,尸虫爬出了宫殿外,才被人发现。新立的齐君无亏把桓公收收殓。

一世英名的齐桓公竟落得个无人收尸的下场,可悲可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嫖客   管仲   国君   楚国   管鲍之交   齐国   妓院   诸侯   帝王   公子   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