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黄文秀:放弃北京高薪,扎根山村扶贫,村民刚富她牺牲了

“你好,我叫黄文秀,是百坭村的第一书记!”她总是这么跟外人介绍自己。对于她而言,她的家是每一个山村,是每一片群山环绕的贫穷土地。

乡村很富有,青山是高耸的脊梁,人们辛勤地劳作,绿水是清澈的柔情,牵绊着一方水土的心;

乡村很贫穷,一代代村民用脚步踏出了一条崎岖的山路,却依然无法到达远方的繁华;

流干的血汗、黝黑的脊背、满手的老茧,只剩孤独的眼泪无力的卧倒在这片土地,但贫穷的心终究长不出希望的花。

2015年,黄文秀和父亲站在天安门广场前,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

父亲告诉她:“我们的家乡在山里,你现在已经入了党,就要为国家和穷苦的百姓工作,人的生命价值只要用的对,就高于一切。”

黄文秀看了看父亲,转过脸看着头顶的红旗,她的手紧握着胸前的党徽。那一刻,她感觉她的心脏与祖国近在咫尺。

我们不停的出走,只为更好的回归

当黄文秀离开北京时,她的很多大学同学都来送她。有的还劝她再考虑一下,毕竟这是会影响她一生的选择。

有同学问她:“你为什么要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和大好机会,非要去到偏远贫穷的乡村呢?”

黄文秀坚定的说:“很多人走出农村,走出那片大山后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个回来的人!”

黄文秀的回归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深扎根在心底的对家乡土地的热爱。

1989年4月18日,广西百色市的一个小屯子,光是听名字就知道是个穷地方,大山环绕,交通闭塞。青山绿水也成了村民口中的穷山恶水。

黄文秀就出生在这里,母亲下肢残疾,父亲因为常年的劳作,身体留下了很多旧疾,虽不致命但是却隐隐作痛,而即便如此父亲依然坚决的要让孩子们好好读书。

穷人家的孩子对穷体会最深。黄文秀不仅要帮助家里干农活,还时常要照顾生病的母亲。

学习的时间对她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更是难得的,她要在拥挤繁杂的生活里抢出一条学习向上的希望之路。

正如大自然不会怜悯这片贫瘠的土地和穷苦的家庭,而上天也不会眷顾那个更加刻苦努力的孩子,虽说黄文秀高中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是2007年的高考她连二本线都没有达到。

看到成绩的那一刻黄文秀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与自责,她不停地追问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书,她想起来父亲曾经对她说的话……

“我们触目可及的只有无尽的大山,但是只要有了路,我们就能走出这里,现在读书就是这条路,更是我们这个家的希望。”

黄文秀决定复读一年,再战高考。

2008年黄文秀考入了山西长治学院思政专业。她的读书之路是崎岖的,可国家的补助以及爱心人士的资助将它化作了坦途,她的内心早早的便埋下了感恩的种子。

2011年6月黄文秀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

她在入党申请书里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能够远大。”

古往今来,无数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出走远方,但我相信他们的初心都是为了更好的回归。黄文秀自那时起就开始了解农业农村的知识,一直关注着她的家乡。

每次回到家中父亲都会和她聊天,他不停地鼓励着女儿现在还年轻,不要着急应该去到更远更大的地方去看看,去学习那些富裕的地方为什么而富。

黄文秀在2013年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那是她第一次去到北京。

和同学走在北京宽敞平整的马路上,看着周围灯火通明,霓虹闪烁,而此刻她的心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她那个贫困的家乡。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北京的繁华深深震撼了黄文秀,她却更加怜爱自己的家乡那方风土人情。她的路从贫穷的大山一步步走到繁华的北京,而如今她的内心有了这条路的终点。

2016年黄文秀顺利获得硕士学位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当时的她可以选择出国或者是留在北京工作,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她都可以享受,她的前程一片美好。

但是她却停止了出走的脚步,决绝的转过身,将她的双脚踏进泥土,坚定的走向了那片生她的大山,那方养她的土地。

黄文秀报考了选调生回到了家乡,成为了百色市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但是黄文秀始终觉得她离农村还不够近,如果要做实事就要去到离村民最近的地方。

若不脱贫 绝不离开

2018年3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村委会门前堆满了人,大家听说市里派来了新的驻村书记都想看看热闹。

白色的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瘦瘦的戴着眼镜的女孩,背着一个大书包,看上去跟村里人没什么两样,大家一看是个女孩子,一哄而散。

后来村委的人告诉他,以前这里来过不少大学生村官,可都是来走个过场装装样子,最后拍屁股走人了。

黄文秀的心里明白,这是话里有话,不仅是村民心里这么想,村委的同事也是这么想的。她最先要做的就是让大家信任她。

在此之前她做了大量的心理建设和思想准备,可现实总是会比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因为不会当地的方言,她根本没有办法和村民交流,黄文秀因此吃了很多闭门羹。于是她挤出零碎的时间学习挂柳话,而实践是最好的锻炼。

每当她见到村里人就用她刚学的话聊几句,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第二次,去第三次,每一次她都会了解更多的跟贫困户相关的资料。

等好不容易进了贫困户家里,她细心耐心的与村民交流,但物理上的距离是近了,可村民的心却拒她于千里之外。

有的村民避而不见,有的村民表面热情实则敷衍,甚至有的村民讽刺挖苦,动粗恐吓,黄文秀被吓得愣在原地,她的内心和身体都疲乏不堪,无奈的她也曾哭鼻子。

黄文秀找到了村里的老支书,老支书告诉她:“老百姓的内心是纯粹的简单的,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一旦他们接纳了你,他们就会成为你在这个地方最亲的人。”

黄文秀虽然来自农村,但是并不熟悉的农村的法则,这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如今老支书一语惊醒梦中人,她这才明白了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用真心!”

以前她总觉得要赶紧投入到工作当中,了解情况,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可现在她放弃了这种想法。

她首先要做的是帮住村民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脱贫不只是一堆数据一项指标,而是让村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问题和困难越来越少!

她甚至会提着酒去到村民家里,和他们小酌几杯,不提工作,只是真诚的聊着这里的生活。

很多村民都震惊这个女孩子对他们家比自己都要知道的多。

很多时候和村民聊完的她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帮助村民打扫院子,收拾粮食,很多人都“怕”了这个“难缠”的小姑娘,就去田里干活。

黄文秀便追到田里,脱掉外套,撸起袖子,干的活不比村里人差多少。

黄文秀会在村里的大树下和老爷爷老奶奶,还有那些干完农活闲聊的村民们,说着她小时候的故事、说着她的求学之路、说着北京的繁华与自己家乡的贫苦。

她只是个普通的女孩子,但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大山的女儿,她将自己的理想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她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自己的家乡,她将希望的花亲手播种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只要脱贫攻坚一天没胜利,我绝不离开!”

这是她当着全村人说的话,而她也用她的行动不断证明着自己的决心。

很多去过村委会的村民都知道,黄文秀的电脑屏幕是一幅被洪水淹没的玉米地,她用脚步丈量贫困之路,用双手绘制致富蓝图。

在她的驻村日记里,黄文秀亲手画下了村里所有贫困户的位置以及贫困原因和生活困难。这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是黄文秀付出的心血。

驻村满一年的时候,黄文秀看着汽车仪表盘上增加了两万五千里的公里数,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当她越来越累的时候,她反而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但我很快乐!”,她明白这才是村民真真接纳了自己,愿意说出自己的困难,跟自己掏心窝子。

黄文秀不仅拥有真心和理想更拥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要想脱贫可不能只靠一腔热血。

她认真调研,外出考察学习,最终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决定百坭村很适合种植砂糖橘和杉木。

可村民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因为以前他们就种植砂糖橘可是入不敷出,没多久就种不下去了。如今又让种,谁会愿意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呢,而且村民也经不起这再摔一次了。

黄文秀挨家挨户的做宣传,请来专家上课指导,并且提出可行的销售方案,那就是网络销售发展电商。

当黄文秀说服了村民种植砂糖橘和杉木,而更大的困难又摆在了眼前,那就是百坭村的道路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外边的人和资源才能进来,有了路村里的人和产品才能出去。

贫穷的地方必然是闭塞的,因为那里的土地没有一条宽阔平整的马路,那里的人们心里没有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可是要发展就要修路,要修路必然会占用村民的土地甚至需要村民迁坟,黄文秀和村民之间刚刚建立起来的心与心的路正如这里的雨季一样,遭遇山洪冲击,一不小心就可能坍塌。

此时的黄文秀也是再一次陷入两难之中,她不明白为什么村民如此看重自己的土地,甚至为此可以不讲道理,不谈条件,而就在同时她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父亲得了肝癌。

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是无比重要的,土地对于农民来说,让他们从一无所有的奴隶一跃翻身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土地不仅是他们最可靠的收入来源,更是他们永恒的精神寄托。

可修路不仅要有村民的同意更需要资金的支持,几十公里的山路,村里更笨拿不出那么多钱,而贷款也迟迟没有批下来。

黄文秀明白脱贫是等不起的,与其等待希望不如自己创造希望。

她带领村里年轻的干部和村民,拿着铁锹扛着锄头,一背篓一背篓的修建了1.5公里的路,这些都被村民看在眼里。

最终大家都同意了修路,这条路将百坭村的产业一一串联起来,百坭村真正踏上了属于它的向上之路、脱贫之路、致富之路,这条路连通的不只是地方更是人心。

不再离开,永远同在

看着百坭村的一切终于走上正轨,黄文秀趁着周末休息赶紧开车回到了家里看望刚刚做完手术的父亲。

可是这几天进入雨季暴雨频发,村里一些破旧的房屋更是出现垮塌,部分道路损毁严重。她的心里始终悬着。

等到晚上准备吃饭的时候,黄文秀看到微信工作群里的同事转发一条天气预报,说是当晚百坭村很可能出现特大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黄文秀放下碗筷准备赶回村里。

这是父亲第一次阻拦她,他劝女儿:“外边雨下的这么大,要不明天再去吧。”

黄文秀紧紧握着父亲的手,她说:“爸,我是驻村第一书记,就是因为雨这么大,我才更要回去。”

车窗外暴雨如注,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雷声震碎了山石,雨水冲垮了道路,山上的泥石流滚滚而下,黄文秀一个人行驶在前往百坭的路上,那时她的内心惦念的依旧是她的百坭村。

“有一辆车已经被冲走了,我不懂该怎么办了”工作群里的同事都在担心她的安危,黄文秀一个人坐在车内,她的前方是电闪雷鸣,大雨堵住了她的路。

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她在想些什么,她可能害怕再也见不到父母、她害怕百坭还没有脱贫、她害怕她将离开这个世界……

正如她当初的选择一样,注定她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

2019年6月18日下午,搜救人员在河道里发现了黄文秀的遗体,山洪将道路冲垮断成两段,车辆横插在石块当中,河道里的山洪依旧喧嚣不止。

而黄文秀却静静地离开了,她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永远的与百坭同在,她永远不会再离开。

2020年底,百坭村全面脱贫,22公里的二级公路正式通车,村民搬进了新房子,村里的幼儿园也开学了。

黄文秀的心愿都在一一实现。

她将最美的样子留在了百坭,她将昂扬的青春奉献给乡村,她是那个从城里回到大山的人,她是再也没有离开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百色市   北京   村民   贫困户   山洪   山村   村里   贫穷   高薪   家乡   内心   困难   父亲   道路   土地   地方   法学硕士   工作   黄文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