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病先防”胜于“有病再养”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不会生病了才想着去治疗,而是未雨绸缪,预防在先,防病于未然,这在中医上叫做“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就是当疾病尚未发生时,能提前预测到疾病的发展趋势,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杜绝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比如春季万物萌生,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相应活跃,感冒之类的疾病就有可能流行开来,所以中医提出“正月葱、二月韭”的饮食,以提高人们的抗病能力。夏季天气炎热,中暑发生的可能性相对就大,中医就强调“饮食清淡”、“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养生方案,使中暑的发生减少。秋季气候干燥,咳嗽一类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中医强调秋季以“养肺除燥”为主,多吃梨以生津解渴,从而使一些时令病的发生降到较低限度。冬季要收藏体内的阳气,注意保暖,早卧晚起,好好休息等。


中医“治未病”还体现在一个方面,就是在疾病的潜伏期及时发现,并扼杀它的滋长,使人体恢复健康。不过,相对而言,如今的医疗水平却只停留在应付“已病”的人群上。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说明“治未病”和“治已病”的区别,治未病就像是洪水爆发之前驻堤坝、泄洪的各项防护措施,而治已病就像在洪水泛滥以后再去堵窟窿一样,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本没有更多精力谈预防。

很多人就是由于不注意预防导致疾病缠身,疲于奔命,因此,只有我们提早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才会充满自信与快乐。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重大意义。

#春季养生正当时##健康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黄帝内经   浮起   洪水   秋季   春季   中医   疾病   饮食   发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