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通往可持续未来的必由之路

金朝霞(右)在和同事研究新产品。

在HUE设计中心,职工之间互相探讨的场景随处可见。

■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 摄影 展翔

李冰路、哥白尼路、祖冲之路……以众多科学家命名的张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创之城”。坐落于此的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后简称霍尼韦尔),同样是一家以科技、创新闻名的企业。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第五届全球商业领袖论坛上表示:霍尼韦尔坚信技术创新是通往可持续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兼顾环境、社会效益和长期增长的一把“金钥匙”。

作为一家上市百年,市值近万亿的公司,创新体现在哪里?创新又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劳动报记者走进霍尼韦尔,看企业中的创新,感受创新中的发展。

霍尼韦尔在上海:

鼓励全员“微创新”

作为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下设航空航天、特性材料和技术、智能建筑科技、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四大业务集团,为航空、石油、化工、制药、半导体、建筑、交通、医疗等行业提供一系列先进的数字化、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霍尼韦尔与上海渊源已久。1935年,霍尼韦尔在中国的第一个经销机构便设立在上海。2003年,霍尼韦尔将亚太区总部迁至上海,并推出了“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世界”等一系列发展战略。2008年,霍尼韦尔成立用户体验(HUE)中国设计中心,致力于设计和研究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2021年,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低碳中心正式在上海宣布成立。2023年,霍尼韦尔在上海宣布成立“霍尼韦尔低碳智慧建筑研究院”。

在过去的20年中,霍尼韦尔见证了上海的蓬勃发展,也积极参与到上海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在上海市政协总工会界别的调研活动中,余锋直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介绍,创新并非单单指向科研人员,而是全员的事情。通过全员“微创新”,哪怕只是一个小的提案改善,让企业在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受益。因此,霍尼韦尔也非常鼓励和支持职工的创新:职工获得的发明专利可以上墙展示,每一份提案无论大小都会收到回复……这些因素的叠加,让创新之风为霍尼韦尔带来了丰富的产品和长足的发展。

HUE设计中心:

以行业最高标准打造产品

抗冲击手套、防噪隔音耳罩、工业防尘口罩、安全带……霍尼韦尔用户体验中国设计中心(后简称HUE设计中心),可能是霍尼韦尔物品种类最多、跨度最大的部门,墙面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项目从设计前的研究调研、头脑风暴到设计原型、测试迭代等过程,在这里,创新是产品从无到有的原生动力,依托用户研究、人机工程、人机工学、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力量,坚持以行业最高标准的用户体验来打造健康、舒适、高效、安全的创新产品。

在铺满HUE设计中心墙面的设计中,占据了一整面墙的H700安全带无疑是其中的“明星产品”。这款满足客户高空作业的全身式安全带,利用了人体工学和设计创新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

“如果说早期的产品关注的是安全性,那么现在安全性已经是最低要求,我们还要从作业环境、作业任务、用户习惯、人体工程学等考虑,让这款产品既安全,也舒适。因此,别看只是一款防坠落安全带,其实包含了十几项创新专利。”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业务集团设计总监金朝霞告诉记者,通过中国团队在设计、研发和制造的协同合作,仅仅用200天就完成了H700安全带的开发,而欧美团队在相同的产品上往往需要花上两年的时间。

2003年加入霍尼韦尔的金朝霞,目前负责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业务集团在中国的体验设计与创新工作,她领导团队设计与创新的产品和项目每年都会斩获创新专利与国际设计大奖,包括iF设计奖、红点奖、Good Design、IDEA 、UCD等。凭借多年的研究成果、创新经验和行业影响,她被公司评为霍尼韦尔院士研究员的荣誉称号,这份荣誉目前在中国仅有四人。

在HUE设计中心门外有一面墙,记录了中心这些年在创新方面的成果,金朝霞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截至2022年底,霍尼韦尔用户体验中国设计中心已累计获得60多项国际大奖及400多项设计和发明专利。

“创新是霍尼韦尔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指着墙上的一款产品,金朝霞分享了自己对于创新的看法。她所指的产品,全名VertexTM C多点有毒气体检测系统。这款产品此前的技术和生产主要在国外,交期慢、费用高,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团队在上代VertexTM的技术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了新一代产品,并实现本土生产制造。作为一名完成本土化升级的“气体侦探”,不仅实现了性能与性价比的升级,更是凭借着本土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实力,让生产供货和服务响应都能快人一步,帮助我国的企业实现气体检测的跨纬度进化。

“我们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了功能性和美观性,模块化的创新设计让安装与维护更容易,操作监控页面更加直观易用。”正是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细腻创新,该项目同样荣获2022年度iF设计奖。

创新工作室:

困难中孕育创新

与HUE部门给人带来的“天马行空”的感官不同,航空电子维修厂的氛围则有一种秩序之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安静地运转,研究物资的摆放、行走区域等均有章可循。

位于航空电子维修厂的航空电子测试设备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9月。技师刘兆庆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带领成员立足于提高航空器电子设备测试效率及维修质量,包括改良测试设备,提升排故成功率,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以提升公司在航电维修领域的行业领导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各类创新工作。

航空航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室成员由公司骨干共同参与,既立足于项目的研发,也致力于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此过程中,成员也在成长。“工作室的理念是:问题亦是机遇,困难孕育创新,在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下,突破了一系列瓶颈,实现创新课题。例如工作室牵头研发的航电系统测试台,集成了飞机运行中需要测试的多项内容,在国内行业里也属于首创。”2017年,霍尼韦尔航空电子维修厂的测试设备创新团队被授予“上海市职工(技师)创新基地”的称号。

得益于创新工作室等机制的运行,航空航天集团的业务遍布全球:全世界几乎每一架商用飞机上均有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身影,在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上同样有霍尼韦尔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霍尼韦尔,职工们都更乐于称余锋为余老师,不仅因为他会为职工开展讲座,也是因为相较于行政关系,同事之间更多是一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在这种鼓励学习、鼓励创新的氛围里,霍尼韦尔人才有信心喊出那句口号:“未来,我们来。”

劳动报抖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维修厂   必由之路   可持续   安全带   航空航天   上海   中国   职工   团队   解决方案   航空   工作室   未来   测试   集团   用户   行业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