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杀杨宇霆之前我不迷信,杀他之后我不得不信

1990年的一天,台北市北投居所内,在与好友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回忆往昔时,90岁高龄的张学良,从贴身口袋里拿出了一枚陈旧的硬币。

他哽咽说道:“我早年是不迷信的,但就在杀他的那晚,这枚硬币是有灵性的,自那以后我不得不迷信。”

张学良晚年采访视频片段

张学良口中被他杀掉的那个人,就是当年大帅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大名鼎鼎的奉系“小诸葛”杨宇霆

那么,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那枚有灵性的硬币又是如何决定杨宇霆生死的?张学良说的那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无名小卒的发迹史

杨宇霆早年的事迹记载不多,据其自述为辽宁法库县红五月乡蛇山沟村人,家境清贫且年幼丧父,很早就在江湖上历练。

杨宇霆酷爱习武,年轻时就喜欢听评书,尤其喜欢《三国演义》和《说岳全传》,十分羡慕诸葛亮、岳飞的军事才能。

杨宇霆

1916年袁世凯暴毙后北洋政府内讧不断,段祺瑞的皖系、曹锟的直系以及张作霖的奉系三股势力针锋相对,军阀混战就此拉开大幕。这其中,张作霖为人最为狡猾,也最为清醒。

张作霖盘踞东北多年,手握当时全国最为先进的工业资源,自然想要鲸吞天下。但是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并非文武全才,带兵打仗他是不在话下的,但论及运筹帷幄以及治军管理,张作霖没有这个耐心,也缺乏相应的才干。

所以,他迫切地需要一个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谋士出山辅佐自己。可是自己这个刘备去哪里找东北版的诸葛亮呢?张作霖为此整日愁容满面,却又无计可施。

张作霖

忽有一日,与他联合抵制直系势力的皖系军阀徐树铮无意间了解到了张大帅的苦恼,谈笑间为他举荐了一名故交。由于此时奉系与直系之间是盟友关系,且处在蜜月期,因此张作霖是听得进徐树铮的建议的。

他立即派人把徐树铮的这个老同学,现任沈阳军械二厂厂长,兼枪炮锻造科科长的杨宇霆招来大帅府面试。徐树铮告诉张作霖,这个人才干非常,只是性情刚烈因此处处碰壁,只要张作霖摆下酒宴给予足够重视,他一定会出奇谋效死力报答恩人。

张作霖听后极为满意,立刻吩咐厨房备酒宴,准备迎接自己的东北小诸葛。见面后杨宇霆表现得极为恭敬,面对这位统治东北的大军阀显得唯唯诺诺。张作霖拿出了自己的匪气,二话不说与杨宇霆连下三碗。

杨宇霆

酒入肝肠,豪气丛生,张、杨二人也就打开了话匣子。杨宇霆一五一十的向张作霖汇报了自己早年的经历,他是如何自学兵法的,又如何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治军的方法,目前又是怎样管理兵工厂的。

张作霖听后大为欣赏,他也向杨宇霆袒露心声:自己起初并不完全信任徐树铮,担心皖系势力会利用这个契机在自己身边安插眼线。不过如今和杨宇霆一番畅谈后这种顾虑已经完全消除。

张作霖当即表示杨宇霆不用回兵工厂了,这样一个如同诸葛亮一般的小老弟自己一定要重用。酒过三巡,杨宇霆的委任状就下来了,张作霖任命其为27师参谋长,一下子成为东北军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直系军中的小诸葛

如果你认为此时张作霖已经完全被杨宇霆所折服,那就大错特错了。张作霖是何等狡猾的老江湖,他是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一个人的。上一任参谋长就是因为没有达到张作霖的预期已经含笑九泉了。

所以杨宇霆看似风光,实则已经处在了一个没有退路的试用期,要么尽快做出一番成绩来回报张作霖,要么和前任一样被下一个面试者顶替,自己从东北彻底消失。

这一点杨宇霆心知肚明,不过此时他内心更多的还是对张作霖给予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他也开始着手展现自己的价值。

当时的所谓的军队,实质上仍是旧军阀那一套管理体系,算得上是极其混乱的武力团伙,与同时期西方军队的管理有着天壤之别。

在日本留学期间杨宇霆对这一方面有过较为深入的学习研究,因此深知有效管理对军队战力提升的重要性。于是在短暂调研27师的现状后杨宇霆便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展整军运动。

他以条例的方式将管理理念和行为法则自上而下落实到基层,并进一步规范了军队的常规训练和作战演习。

在他的调教下,东北军在短期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然一新,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得到极大提升,单兵素质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一段时间后,杨宇霆特意举办了一次阅兵活动,请张作霖亲临视察。张作霖看的眼前的军队如此雄壮,内心深感杨宇霆有经天纬地之才,对其的猜忌进一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欣赏与信任。

阅兵结束,张作霖再次设宴款待杨宇霆。席间张作霖又是三杯酒下肚,抚摸着杨宇霆的后背说:

“27军就不用回去了,像你老弟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只当一个小小的参谋呢!”

很快,杨宇霆的又一张任命状下来了,这一次张作霖给杨宇霆的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白手起家筹建东北海军。

原来,奉系虽然势力庞大,但在兵种上十分单一。而东三省在地理上极易受到来自海洋势力的打击,所以没有海军一直是张作霖的一块心病,也是时局下不容再等的当务之急。

杨宇霆深知海军对奉系的重要性,因此只能咬牙接下这个重任。可当时东北军连艘像样的战舰都没摸过,去哪里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军队呢?况且杨宇霆自己也不是海军出身,对此一窍不通。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的名字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这个人就是他的故交沈鸿烈

沈鸿烈

沈鸿烈早年留学日本,接受过近代海军知识的系统培养,更是在日本军舰上担任过教官。如果能把这个人挖来,东北海军的第一块拼图就到位了。

于是杨宇霆携张作霖的亲笔信以及重金秘会沈鸿烈,以自己的前途担保沈鸿烈投奉系必定飞黄腾达。沈鸿烈最终被杨宇霆策动,成为东北海军的总司令。张作霖麾下也就此多出一名大将。

更令张作霖没有想到的是,杨宇霆居然再接再厉顺带手把军费也给筹措了。原来,当时徐树铮得到一条绝密情报,得知直系军阀冯国璋向日本订购了高达4000万日元的军火,并拿到了这批军火的运输线路图。

徐树铮想要联合张作霖一起搞黄这笔生意,于是第一时间找到杨宇霆商量。结果杨宇霆表面上答应下来,背地里凭借惊人的记忆完整记下了线路图,算准时间提前派人在秦皇岛打劫了冯国璋,于是张作霖独吞了这批数额庞大的军火,实力进一步膨胀。

杨宇霆的神机妙算把冯国璋和徐树铮都气得七窍生烟,唯独张作霖笑得合不拢嘴,亲自给杨宇霆取了一个“智多囊”的称号,以示嘉奖。

就这样,张作霖在杨宇霆不遗余力的辅佐下势力走向巅峰,而杨宇霆也成为了东北军内人所共知的“诸葛亮”,深受张作霖的器重。

少帅帐下的眼中钉

眼看张作霖在东北睥睨天下,可时局的发展远超所有人的预料。由于多次拉拢张作霖充当汉奸不成,日本关东军对张作霖由起初抱有期待的合作,最终成为必除之而后快的决绝。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半,张作霖的专列行驶到皇姑屯时被日军特务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被抬回沈阳大帅府。奄奄一息的张作霖叫来了杨宇霆交办后事。

张作霖一手扯着杨宇霆的衣角,一边口吐鲜血含糊不清地留下遗言:“快让小六子回奉天。”言讫撒手人寰,一代枭雄凄惨落幕。

张作霖死前拉扯杨宇霆衣角的举动,也被在场众人视为托孤之举,如同当年刘备白帝城向诸葛孔明托孤一般,杨宇霆在东北军中的威望被进一步抬高。此时的张学良不过是个形骸放荡的花花公子,根本没有能力掌控全局。

张学良

好在杨宇霆临危不乱,辅助张学良较为妥善地处理了张作霖的后事,安抚了各地骚动的势力。然而危机稍稍解除,杨宇霆与少帅张学良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凸显。

杨宇霆自认为是托孤重臣,且在军中居功至伟,对待张学良的态度较为轻视和傲慢,大有当年明朝首辅张居正管教万历皇帝的态势。

而张学良时刻感觉自己面前的杨宇霆像极了曹操,对自己的权利乃至身家性命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张学良深知自己没有父亲一样的手腕,无法将杨宇霆压制地服服帖帖,因此对他充满猜忌和防备。不久后,二人的矛盾彻底公开,你死我活成为最终的宿命。

张学良

在张作霖去世后,东北成为两股势力眼中的大肥肉,一方自然是日本,另一方则是蒋介石。

日本人处心积虑想要吞并东北,所以他们不断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妄图迫使张学良就范。然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张学良从骨子里就对日本人极其厌恶,根本没有合作的基础。

另一方面,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令蒋介石魂牵梦绕,他趁着张学良六神无主之际插足东北,痛陈利弊,同时对张学良进行威逼利诱。

张学良考虑到国军两次北伐势如破竹,态度逐渐转向依附到国军一方。

张学良与蒋介石

然而,此时杨宇霆却出人意料地公开反对张学良“东北易帜”的主张。杨宇霆多次公然抨击、痛骂张学良不忠不孝,称老子尸骨未寒张学良就要败光家底。这些话传到张学良的耳朵里,大大加剧了张学良对杨宇霆的不满。

终有一日,满腹牢骚的杨宇霆带着心腹爱将常荫槐径奔大帅府,要求张学良当面表态做不做怂包。张学良十分难堪,强忍怒火表示自己为民族大义考虑,希望国家早日统一结束内战一致对外。

可常荫槐随即对张学良冷嘲热讽,大骂蒋介石不是东西,张学良此举是助纣为虐。杨宇霆甚至直接喊话“老子不同意”后扭头就走,留下张学良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

少帅决心已定,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接受“三民主义”,史称“东北易帜”。张学良的一意孤行彻底激怒了杨宇霆,他拉拢一帮亲信拒绝出席典礼当天的一切活动,再次让张学良出丑。

老虎厅“杨常事件”

1929年1月10日晚,张学良借口商讨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为由,将杨宇霆及常荫槐二人诱骗至大帅府参加晚宴,二人并无猜疑欣然赴宴。席间,张学良打算给二人最后一次机会,好言相劝希望两人能够振作精神为国家效力。

然而杨宇霆却表示,胡闹要有有一个限度,并开始老生常谈教育张学良,而常荫槐更实在一旁帮腔,字里行间埋汰少帅不懂事。张学良见状大失所望,遂鼓掌为号,宪兵立即从暗处冲出,当场将两人按下。

影视剧中的“杨常”二人

到了这个时候杨宇霆才反应过来这是一场鸿门宴,他做梦都没想到张学良居然敢对自己下手。他一边喝斥宪兵一边对着张学良叫嚣:“好你个小六子,我跟随大帅戎马十多年,半个东北都是我当家!你动一个试试!

张学良此时骑虎难下,一方是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立下大功的托孤元勋,如果就这样一时冲动杀了他,很容易造成东北军内部的分裂。另一方则是在场的亲兵,他们也在利用这个机会判断究竟谁才是东北军说一不二的真正统帅。

两难之际,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出了个注意,拿出前不久二人烧香开光的硬币,杨常二人的性命就交由它来决定!

张学良和于凤至

他缓缓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环顾四周说道:

“这枚硬币开过光,大事不决可以占卜吉凶。今日厅内二人的性命就交由老天爷做决定,如果人头朝上,则就地枪决。”

言毕,张学良闭上眼睛将硬币甩手抛出。硬币掉落不偏不倚滚落到杨宇霆膝前,于凤至定睛一看果真人头朝上。

张学良见状立即吩咐宪兵枪支上膛准备行刑,这时于凤至叫住了张学良:“且慢,我和杨宇霆夫人也有点交情,这样就决定了他的生死,是否草率些?”

张学良本就处在犹豫间,听闻此言便又拿起硬币:“再抛两次,如果三次人头都是朝上,即当应允。”

张学良如是又抛了两次硬币,结果让人大感意外,居然都是人头朝上。于凤至见状不再做声,闭上眼睛眼泪慢慢地从眼角滑落。

张学良见夫人于心不忍,为了打消夫人的妇人之仁,只好又捡起硬币,对着于凤至说道:“这次反过来抛,如果人头朝下,即当应允。”

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这三次结果均是人头朝下。在场所有人鸦雀无声,仿佛都被这枚硬币主宰了命运。

张学良晚年采访视频片段

张学良亲自走下厅堂,捡起这枚硬币重新放回兜里,这一刻他彻底迷信了,看来杀此二人是老天爷的意思,他实在不敢违背天意,随即下令就地在这“老虎厅”内枪决二人。纵横东北的杨宇霆血溅当场,尸首被草草掩埋。

杨宇霆死后,张学良却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将清查后的家产全部还给了杨家老小。只是最终选择“东北易帜”的张学良亲眼见证了杨宇霆的预言: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他的后半生几乎一直在惨遭报应中度过。

结语

“杨常事件”已过去九十多年,我们也无从知晓当年老虎厅内到底什么情况,我们根据张学良晚年的自述推断,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的确对杨宇霆动了杀心。

但是,我们不清楚张学良所说的抛硬币的迷信行为,是在为自己的冲动杀人找寻借口,还是真的是老天爷的命中安排。

或许历史本来就容不得假设,每一个历史人物也不过是洪流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泪水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迷信   东北军   宪兵   少帅   大帅   军阀   军火   军中   早年   人头   硬币   蒋介石   晚年   海军   势力   军队   杨宇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