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狮子山:骁勇善战退敌兵 南下支前逞英豪

福山区狮子山下的乡村。(图片来源:胶东故事会)

□赵培策

狮子山,位于福山城以南,门楼、回里两镇交界处,海拔571米。站在山下远眺,犹如一头雄狮,昂首呼啸,因此得名。这是一座巍峨壮美的山、鲜血染红的山、铸就英雄的山。抗战时期,福山县将狮子山麓的20多个自然村划归为一个行政区——狮子山区。烽火燃烧的岁月,这里发生过很多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涌现出许多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至今,一个个刺刀见红的战斗场景,一张张布满伤痕的鲜活面孔,没因岁月流逝而褪色,没因时代变迁而暗黯,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骁勇善战退敌兵

狮子山,山势险峻、崇岭耸峙,壑谷幽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秋,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五十四师侵占福山后,与国民党第八军(李弥部)集驻在烟台、福山、牟平一带。这期间,我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华东野战军趁国民党军在胶东占领10余座城镇、兵力分散这一战机,于当年10月2日至10日发动了胶河战役——三合山战役。华东野战军第二、七、九纵队在东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振林的指挥下,于平度三合山一带包围了国民党军整编第九师和第六十四师,激战六昼夜,歼敌九个团1.2万人,收复昌邑县城;十三纵收复了掖县县城,史称“胶河大捷”。这一胜利,标志着山东内线战场已转入反攻阶段。10月8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东局并转许世友、谭振林,称“自从你们转入反攻后,我军业已无例外地全面转入反攻,敌人已没有任何一处再能进攻”。全面反攻的大好形势,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和斗志,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心和信念。

困兽犹斗,苟延残喘。陷入我军重重包围的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师发出呼救,驻扎在烟、福一带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五十四师奉范汉杰的命令西调增援胶河战场,解救陷入华野包围的国民党军。为保卫华野部队在胶河战场的胜利战果,北海军分区二团、东海军分区三团和烟台特种兵营等部队,奉命在狮子山及相邻的塔顶山设阵狙击敌人西进,由邓龙翔担任前线总指挥,上级下达铁令:务必在48小时内完成阻击!这是一场包围与反包围、进攻与反进攻、增援与反增援的生死之战!

10月4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第五十四师三十六旅、第二十五师一零八旅行至狮子山以北的上、下许家和门楼等村时,遭遇北海二团的阻击,与其发生战斗。次日,北海二团3个营的1200名战士,在二团副团长徐官等人的带领下,率先占领狮子山和塔顶山,一营扼守狮子山东侧至胡家夼三齿牙各大小山头,迎击东来之敌;二营扼守塔顶西侧至栖霞肇家庄一带,迎击西来之敌;三营扼守狮子山和塔顶山主峰,担任主阻击任务,摆开阻击战的战略阵势。黄昏时分,战斗打响,北海二团与狮子山北侧之敌展开约一小时的激战,虽然我方装备较差,但战士们英勇顽强,死死压住敌人火力。当晚,国民党军调集万余兵力,集结在狮子山、塔顶山北侧一线拉开决战的架势。6日晨6时,国民党军用迫击炮、山炮、榴弹炮,以三角炮的形式,向我狮子山主峰进攻。狮子山山势陡峭石头多,无法修工事、挖掩体,我军伤亡较大。但北海二团在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越战越勇,越挫越猛,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迫使他们如困兽一般退缩在山脚下,不能前进半步。下午1时许,敌人发起第四次进攻,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终于爬上了主峰。北海二团三营指战员誓与阵地共存亡,在营长韩学荣的率领下,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用石头砸、废弹筒击,狠狠地将敌人压下山去。下午4时,阻击任务胜利告捷,我军奉命撤出阵地。可是,在撤离指挥部时,他们突然遭到敌人的阻击,为保障指挥部的安全撤离,刘兴元连长率领全连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战。这场战斗,全连180名战士只剩下不足50人。在整个狮子山阻击战中,北海二团受伤、牺牲共计500余人,国民党伤亡600余人,被我俘虏60余人。福山县警卫营参与了这次战斗,给予了大力支援。狮子山区的民兵、群众组成担架队,冒着连天的炮火,往山下抢运伤员,往山上送水、送饭、送弹药,是党政军民各方力量凝聚起来的合力,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增援计划,有力地保证了胶河战场的全面胜利。战役结束后,参战部队得到华野东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的嘉奖表扬,狮子山阻击战的伟大胜利被载入革命战争的光辉史册。

参军热潮逐浪高

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闪电惊雷,精神不灭。亘古以来,山区人就有着大山一样的脊梁,像江河一样坦荡,磐石一般坚定。“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山区人唱着这支令人心潮澎湃的歌,从抗日战争走到解放战争,“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保田、保家、保卫胜利果实”“大参军”“大支前”。在革命战争的历史长河中,书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业绩。我的家乡东黄山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人朴实无华、坚韧豪迈,他们埋头苦干、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在革命斗争的岁月里,他们饱受战争的创伤,留下道道伤痕。1938年秋,日寇飞机向村南头扔下两颗炸弹,11人遇难,几十间房屋被毁。松拥傲骨,浴火犹生。家乡人将抗日复仇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底。要安宁就要斗争。1941年冬,在一片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东黄山小学校长赵义民组织大家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张贴抗日标语,书写大字墙标,设立瞭望哨,建立联络网,组织年龄较大的学生开展生产运动,男生开荒、女生纺线。学校使用抗日课本,唱响抗日歌曲,教师教书不忘抗战,学生读书不忘救国。红色教育培养红色人才,先后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生,有44名参军入伍、有15名从事教育工作、有20多名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

1945年,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夕,东黄山村的19名热血青年参军入伍,奔赴抗战一线,英勇作战,拼搏杀敌。1947年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村指导员赵维泮、村长赵丕田在村小学召开村民大会,传达区政府大参军的会议精神,话音还未落,青年民兵赵世良、赵九信,青救会长赵世朗就冲上讲台,带头报名;青妇队长王川云替丈夫赵维山报名参战。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会场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动参会”变成“誓师会”。是年7月,大参军运动再掀热潮,涌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双入伍、三子同当兵的动人场景。赵丕政、赵丕发,赵维吉、赵维政,赵维功、赵维殿,赵丕孝、赵丕慎等十几对同胞兄弟双双入伍上前线。他们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家国情怀,把自己的生命融进祖国的江河、民族的星空,挺身而出,奔赴战场。赵家三兄弟和王氏三兄弟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赤胆忠心,先后参军入伍,前赴后继,把个人的牺牲汇入天地间凛然长存的浩气中,与民族的脉搏一起跳动。赵氏大哥赵维素1946年入伍,是解放战争东黄山村第一批参军的青年;二弟赵维山1947年入伍,战场上英勇杀敌,壮烈牺牲;三弟赵维瑞1947年入伍,接过二哥的钢枪继续战斗。王氏大哥王克祥于1940年入党,1942年参加革命,后任华东野战军副营长,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二弟王克玉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方武装,直至全国解放;三弟王可玉,1944年入伍,在华东野战九纵与著名战斗英雄任常伦一个班,并肩作战,连续三次负伤不下火线,1947年在一次战斗中再次负伤,当年复员回到家乡。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家乡人民共参军入伍84人,其中11人牺牲,9人残疾。他们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挥洒热血,奉献青春。1947年,县政府授予东黄山村“动参模范村”的荣誉称号,并赠给由县长林纯之题写的一块光荣匾;授予王克玉“一门三状元”光荣匾一块。现在这些红色革命文物均收藏在福山区文物管理所。

南下支前逞英豪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狮子山区是一片大义担当、无私奉献的红色热土。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反奸诉苦和土改运动,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更加振奋,革命热情更加高涨,在大参军、大支前、大运兵、大调干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篇章。

1947年3月8日,福山县成立支前指挥部,组建起“福山县支援鲁南大会战随军担架队”,共有担架167台、手推车300辆,人员2020人,林纯之任大队长兼政委。大队下设三个中队,其中一中队以狮子山区为主体,胡家夼村的胡克炁任中队长兼教导员。队员大都来自土改运动搞得热烈深入的村庄,是一些苦大仇深的农民。他们爱憎分明、勇于吃苦、敢于战斗,冒着枪林弹雨,抬担架、运军需,靠着两条腿、一副肩,跟随解放军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将战争急需的粮食、弹药等各种物资及时送到作战部队和战士手中。

战斗打到哪里,担架队就跟到哪里。运送伤员,既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又是一种情怀和道义。为了伤员的安全,担架队员时时处处小心谨慎,担架抬得平,脚步放得稳,不让伤员挨饿,不叫伤员受冻,遇到敌机轰炸时,将自己的身体扑在伤员身上,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伤员的安全。据胡克炁回忆说,在支援孟良崮战役中,担架队员们连续奋战三天三夜,往返不停地转送伤员。上山爬坡时,为了保持担架平衡,抬前杠的队员只能弓腰甚至爬行。休息时,担架也不能着地,以防触及战士的伤口。遇到雨天,队员宁肯自己淋雨,也要把雨具盖在伤员身上。伤员不能起身大小便,队员们就用自己的饭碗、水瓢接,队员和伤员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完成孟良崮战役的支前任务后,担架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一路前行,奔赴南麻、临朐前线。狮子山区担架队所跟随的华东野战军九纵二十七师是南麻战役的主力部队,战斗打得非常惨烈,部队伤亡很大。担架队员不顾个人安危,冒死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直接冲到前沿阵地抢运伤员,给作战的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和安慰。

是年7月23日,华东野战军攻打了驻守临朐的国民党第八军。由于连续降雨,弥河涨起齐腰深的大水,路面泥泞难行,支前队伍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历尽千辛万苦、攻克千难万险,抬着沉重的炮弹炸药和军需物资,夜里行军100多华里,有力地保证了前线指战员的所需所用。战役结束后,九纵二十九师师长孙端夫亲自出席庆功大会,感谢狮子山区担架队对部队所做出的支援和贡献,并向立功集体授予奖旗,向立功队员颁发奖状。

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意味着支前任务的全面完成。可是,狮子山区的支前大军没有就此停下前行的脚步,而是跟随解放军一路南下、一路奋发,强渡长江,直到全国解放。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同志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船划出来的”。是的,全国解放的胜利不能忘记支前大军的贡献。在渡江战役中,狮子山区担架队员孙以安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的炮火,带着流血的枪伤,忍着巨痛,跳进江中,连续救起多名落水同志,其中包括一名师首长,同时打捞出一个装有军事机密的文件包。1949年,华东支前委员会给孙以安记特等功一次,授予孙以安“支前英雄”光荣称号,并授予“支前英雄”奖章一枚、“支前模范”锦旗一面。

岁月不居,时光流逝。多少年过去了,“车辚辚,马啸啸,支前大军人如潮”的歌声犹响耳旁。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家乡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筑起抗战时期的铜墙铁壁,汇成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干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主演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创造了新时代的辉煌业绩!


原文发表于2023年3月17日《烟台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狮子山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   福山   担架队   英豪   北海   骁勇善战   野战军   塔顶   担架   伤员   烽火   国民党   战役   山区   狮子   敌人   敌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