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百年史话㉚ - “乔木是个人才”


编者按: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一百多年来,一代代团员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下,在团组织的团结带领下,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忠实记录下这一百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

《中国青年》创办于1923年10月20日,是国内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百年办刊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清晰缩影,是百年党史 “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

百年《中国青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是一方精神的高地,是一面思想的旗帜,是一部青春的史诗,是一只奋进的号角。它是观照百年青年运动的思想之镜,也是记录中国青年扬帆远航的成长笔记。它锐利,为时代潮汐写下芸芸注脚、变化轨迹;它熙暖,指引一代代青年风帆与共、勇往直前。

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推出的专栏“《中国青年》百年史话”,旨在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引领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时代《中国青年》赤忱如昨,思辨如故,热血不凉。让我们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崇尚先锋、学习先锋、争当先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俯仰鼓帆,贡献青春力量!

欢迎您在微信上留言或把您的读后感发至邮箱:chinayouth2020@126.com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㉚

“乔木是个人才”

@文/李良明

1941年2月初的一天早上,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来到胡乔木的家,对他郑重地说:“乔木同志,因为周小舟秘书被派到冀中区委任宣传部长去了,毛主席身边人手不够,点名要你去做秘书工作,同时兼任中央政治局秘书,接替周小舟的工作。

胡乔木听后,感到十分惊讶。他心想,这是真的吗?我和毛主席一次也没有直接接触过,毛主席怎么会选上我呢?

王若飞看见胡乔木激动而又疑惑的神情,便严肃认真而又亲切地说:“乔木同志,这是真的!”

胡乔木激动的心慢慢平静下来,他向王若飞表达了自己的顾虑:“给毛主席当秘书,这份工作我担心做不好,我没有当过秘书,没有经验,怕影响党的工作。”

王若飞笑着鼓励他说:“你有这个能力,相信一定能干得好。你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写得很好。毛主席看过后说,‘乔木是个人才’,说明两年前毛主席就开始注意你了。”

《中国青年》1939年第一卷创刊号至第十期封面
听了王若飞的这番话,胡乔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虚心学习,努力工作!”

“好!”王若飞握着胡乔木的手说,“这就定了,你准备一下,尽快搬到杨家岭去!”

几天后,胡乔木举家从《中国青年》编辑部所在地大砭沟搬到了杨家岭,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讲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引起毛泽东主席的注意并称赞“乔木是个人才”呢?

让我们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吧!

《中国青年》1939年第一卷第2期《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
胡乔木的这篇文章,发表在1939年5月1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一卷第2期上。全文约6000字,算是该刊文字比较长的一篇,大气磅礴,深刻论述了“中国的革命运动和思想运动,从来是不可分离的”。

胡乔木首先指出,有了龚定庵(即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笔者)、黄遵宪、康有为、谭嗣同等的维新思想,才有戊戌变法运动。有了孙中山、章太炎等的民族思想、民主思想和社会思想,才有辛亥革命运动。民族思想、民主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传布,到了《新青年》的刊行是进了一大步,到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又进了一大步。五四运动以后,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和胜利,思想运动与革命运动的关系,就格外密切起来了。

胡乔木说,五四运动以后,“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和胜利,思想运动和革命的关系,就格外密切起来了。革命的思想成为革命的开路先锋,原是必然的”。

在胡乔木看来,在中国接受革命思想最快、传播革命思想最努力的,是中国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既有接受新式教育和阅读新书报刊的便利条件,又比任何人更加痛切地感到民族压迫和民族屈辱,对旧社会又较少留恋,所以无论在革命发展的哪一个阶段,这些青年“总是学习当时最进步的理论,献身于实现当时最高尚的理想。这种精神,正是青年之宝”。

胡乔木认为,近代中国青年思想的不断进步,也就反映了中国全部思想运动的不断进步。“中国青年几十年来追求新思想的过程,也就成为一步一步接近马列主义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曾经历尽千万种艰辛,但是它的总的基本方向却是不曾改变过。”这就引起了仇视马列主义顽固分子的愤怒,他们现在不仅仅口头上攻击和污蔑马列主义,“还要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在青年中间伺机封锁和取缔马列主义,阻止青年思想的进展。这就成为中国青年运动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了”。当然这是徒劳的。胡乔木“提醒”这些顽固分子:“从来的中国青年的思想,都是你们的罐头政策的统制(治)之下的。既然你们几十年的统制(治)也不曾见效,你们今天无论换一个什么罐头,自然也不会更有效些。”

那么,广大的中国青年趋向马列主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首先是马列主义本身的优点。

胡乔木指出:“马列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一能够真正包罗万象的完整的正确的思想体系……是一切人类思想的总结,又是一切人类思想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主义能够比得上马列主义的伟大精深,能够如马列主义一样可以称为人类思想发展的最高峰的了。”

“马列主义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一能够将客观和主观结为一体,将理论与实际结为一体的主义。”胡乔木说,“马列主义因为代表着人类最后一个阶级的思想,所以是最客观最科学的思想,这使它和一切观念论的哲学和空想的社会主义不同;同时它又是实际行动的指南,它教育我们怎样观察、怎样思维、怎样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斗争来改造自然,改造世界以至改造自己,这又是它和一切资产阶级科学不同的地方。”

胡乔木强调说,马列主义是科学的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是真正的合乎人性的大智大仁大勇。它处处不离开现实,不歪曲现实,但是又处处引导我们为实现高尚的理想而奋斗,使我们对于人类前途,永远抱有无限的乐观。”

胡乔木又分析道:“马克思主义所指示我们的前途,是人类唯一可能的前途,除了共产主义,人类只能走向堕落、绝望和灭亡。除了共产主义,人类今天的一切危机再没有方法真正解决。只有共产主义能够引导我们去彻底的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灭贫困、恐慌、战争,和一切不公道的罪恶。”

“最有趣的就是马列主义所指示的人类前途却不是任何‘方案’,它不过是人类行动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胡乔木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提出了几千几万种改良社会的“方案”,他们“因为不敢实际参加无产阶级的斗争,因为不敢触犯资产阶级的统治的毫毛,因为要保持最‘公正’的最‘无党无派’的超然立场……一切这些‘方案’的实在意义,若不是要把现状变得更坏些,就无非是改头换面的维持现状,或者是雷声大雨声小的‘改革’,其结果也是半途而废”。把这些所谓改革“方案”与马列主义相比较,“它们将显得怎样的虚弱、庸俗、支离破碎、自相矛盾和畏首畏尾!”

胡乔木接着说:“马列主义正因为不是任何臆造的方案,它才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它才能够适用于人类发展的任何环境、任何阶段。虽然人类最后必然趋于同样的前途,但是根据马列主义的观点,在不同环境和不同阶段,却必须采取一定的不同步骤来接近这个前途,只要这些步骤果然是正确的,它们就必须符合于马列主义,就必然是马列主义。”

胡乔木批评有些人“以为共产主义只是未来的社会的一种想象的状况或制度”。他明确指出“这是不对的”。他进而分析说,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最完满最幸福最高尚的社会制度,而且是使人类经过各种历史阶段走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完满的革命思想和实际运动。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仅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有共产主义,需要共产主义,就是在民族民主革命的国家也有共产主义,也需要共产主义。人类历史上像这种历诸百世而不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主义,“除了马列主义实在更没有第二种”。

“马列主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是人类历史唯一的国际主义。”胡乔木又认为,“马列主义所谓国际主义,决不是说国际无产阶级否认或轻视各民族和各国人(民)的真实利益,事实上只有马列主义能代表各民族和各国人(民)的真实利益,同时又顾到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所以才叫做国际主义。”

在胡乔木看来,各民族和各国人民的真实利益,本来必须是一致的,本来必然是与人类总的利益相符合的。但是资产阶级因为要从挑拨侵略战争中渔利,便故意离间本民族和本国人民与他民族和他国人民,使之去做全世界人类的仇敌。这种政策的结果,既毁灭了本民族的文化荣誉和国际同情,也使百分之九十的本国人民饥寒交迫,骨肉流离,甚至在疯狂的战争中成为炮灰和残废。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却还不要脸地说这是他们的“爱国主义”。

因此,胡乔木坚定地说:“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唯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使各民族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发展水乳交融,唯有它才能同时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强大,发挥各民族的优美传统,并且保证全人类永远的和平和无穷的进步。”

二、马列主义之所以深入广大青年的心坎而牢不可破,除了由于它本身的优点外,“更由于它实际的成绩和行动表现”。

“马列主义的绝对正确,从苏联二十二年的历史得到了辉煌无比的铁证。”胡乔木质问道:“难道人类历史上有过第二个国家像苏联这样的伟大和幸福的么?难道人类历史上有过第二种主义像马列主义这样迅速切实的解决了人类生活上的一切根本问题的么?”显然没有。他热情讴歌当时苏联社会说:“苏联今天已经实实在在建立起没有人剥削人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正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黄金时代。”

胡乔木指出,在今天居然还有人说马列主义是空想,俄国革命已经失败或终止,“这种死硬派的全部努力,无非是为着证明自己是白痴吧(罢)了”。

“马列主义的绝对正确,更表现在国际共产党的伟大行动方针和国际共产主义者的高尚人格上。”胡乔木说,“共产国际和它的各国支部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已经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了。除共产国际以外,人类历史上从没有、现在也还是没有这样的一种政治上绝对一致的国际组织……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方法和战略战术,不但已成为他们的一切友军的模范,就是他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加以赞美。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只吸收和团结人类中间的一切有人格、有气节、有理性、有理想、不求名利、不畏牺牲的优秀分子,而一切优秀分子,一切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文艺家,一切舍己为人的志士仁人,也都涌入它们的组织,团结在它们的周围。在这一点上,它们的敌党也是完全无可奈何的。”

所以,胡乔木十分肯定地说:“马列主义这些理论的和实际的优点,对于中国青年特别来得明显。”他认为,马列主义的理论,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是与中国最大多数被侵略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的要求相结合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发达最早的伟大民族,一切有为的青年,自然不甘于在思想上落在其他各国之后,俄国革命之彻底成功,对于中国青年,更是一个太耀眼的火炬。俄国青年依据马列主义已经得到解放了,中国青年唯有像俄国青年一样使用马列主义武器。“而中国的马列主义政党给予中国青年的印象又是何等强烈!在它存在的十八年中,在历次革命运动中,特别是在今天的抗战中,它的每一个远大的政治先见,它的每一个党员的英勇行为,凡受影响的人,谁不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由此可见,胡乔木认为,正是这些原因,使马列主义在中国青年思想中,已根深蒂固,任何武力和金钱,任何造谣咒骂都不能动摇中国青年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更何况,马列主义的存在,给予中华民族的具体利益,在中国青年的心目中也实在是非常明显了。“假如中国没有马列主义,我们今天怎么会有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冀察晋边区和东北抗日联军这样强大的抗日力量?这样优秀的统一战线和三民主义的实际模范?假如没有马列主义,我们今天怎么会有许多进步的抗日政策?怎么会有蓬蓬勃勃的抗日文化运动、群众运动和青年运动?”

胡乔木认为,日本帝国主义者和一切汉奸卖国贼,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眼中钉,正说明了中国需要马列主义。“马列主义从它第一天在中国的母体中发展起,就推动了中国的历史前进,就和中华民族血肉不可分离。”在今天,谁要来谋杀这个宝贵的婴儿,谁就是谋杀中华民族,使中华民族与它所辛苦孕育的马列主义同归于尽。“这种罪恶的阴谋,必然是要全国人民首先是全国青年严厉反对的。”

三、胡乔木提醒那些靠仇视马列主义吃饭的人们,消灭马列主义的工作,“永远只是一个幻想”。

首先,在今天中国青年中间“消灭”马列主义,“必然丧失三民主义”。胡乔木说:“因为反对了马列主义,也就是反对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民族的彻底解放,反对了人民关于思想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基本自由,反对了广大工农劳动群众的切身利益。反对了这些,三民主义还留下一个什么呢?”

其次,在今天中国青年中间“消灭”马列主义,“必然丧失在国内的威信和在国外的同情”。胡乔木指出:“中国人民一向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各民主国家和全世界人民所以赞助中国,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中国正在走向进步和民主。因此,如果今天有人采取违反进步违反民主的方法来对付青年,他必然在国内国际都陷入孤立。”

再其次,在今天中国青年中间“消灭”马列主义,“更必然丧失自己的政治上的道德信义,必然要自欺欺人,指鹿为马,必然要不顾大局,不择手段。”胡乔木指出:“努力反对马列主义最后的结果,将是摧毁国家民族的元气活力,而把一切腐败黑暗的势力聚集在一起,鼓励他们横行,甚至鼓励他们走上与日寇汉奸合流的道路。”

最后,“消灭”马列主义的工作,“永远只是一个幻想”。胡乔木再次明确指出:“马列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必然产物,要消灭它就只有消灭宇宙。马列主义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消灭它就只有消灭阶级,而这正是马列主义者的目的,又正是一切反马列主义者所不愿意的。马列主义曾经遇到过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曾经费过很大的人力物力幻想‘消灭’马列主义,但是直到现在,真正消灭了的不过是他们自己。”

“所以马列主义者丝毫也不忧虑马列主义被一部分人攻击和仇视。”胡乔木在本文最后说,“真金不怕火,马列主义是不怕人攻击的,一切倾向马列主义的青年,在可能来到的各种威胁利诱之前,只有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警觉,更加努力充实自己的思想武装,并更加努力用马列主义的伟大真理来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他还用《圣经》的一句话“你必须信仰真理,真理将使你得以自由”来奉劝那些仇视真理的少数人,希望他们以民族的利益和抗战的前途为重。“不要轻易抛弃三民主义的革命原则,不要轻易冒众叛亲离的危险,不要轻易剥夺青年的自由,破坏青年的团结和民族的团结。”

不得不佩服,胡乔木的确是个人才,毛泽东主席没有看错他,他刚接手主编复刊的《中国青年》,便写出了如此重磅论文,深刻论述了革命运动与思想运动的关系,不仅说明了马列主义自五四运动后,便“成为中国革命的开路先锋”,而且论证了马列主义是人类最客观最科学的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主义”,更以国际共产主义发展史进一步阐明了“马列主义的绝对正确”,并明确指出,仇视马列主义的顽固派企图消灭马列主义,“永远只是一个幻想”。还强调要更加努力充实自己的思想武装,“并更加努力用马列主义的伟大真理来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这不仅反映了作者深邃的马列主义水平,也表现了作者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 专栏
《中国青年》的前身《先驱》(一):刘仁静与《先驱》
《中国青年》的前身《先驱》(二):施存统与恽代英
关于青年运动,施存统刘仁静曾争论什么?
《先驱》停刊,《中国青年》创刊

《中国青年》的办刊宗旨

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

学术与救国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

传播马列主义(上)
传播马列主义(下)
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陈潭秋:《国民党底分析》
林育南:《青年的革命修养问题》
恽代英与杨闇公
恽代英与王盈朝
中国北方的学生运动
青年的工作、婚姻与家庭
反对国民党右派
反对戴季陶主义
打倒列强除军阀

收回汉口英租界

李求实与《蒋状元叛变记》
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悼我们的死者》里的三位英烈故事

剿灭麻城会匪

鄂南暴动

动员青年参加抗战

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李翊(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乔木   中国青年   俄国   苏联   共产国际   马列主义   史话   资产阶级   共产主义   中国   民主   人类   民族   努力   思想   青年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