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要挨揍,跑还是不跑?这里面有些说道

改革开放初期,家里穷,孩子也听话,而且动不动就挨父母的揍。如今生活条件变好,孩子得到万分宠爱,也就惯出毛病来。打不得,又骂不得,成了生活的现状。

所以对孩子要从小教育,趁还没能力与父母抗衡之前,就要严厉了。有些脾气拗的孩子,常超出父母的底线,父母不免会拿出揍孩子的气势,此时孩子如何反应,跑还是不跑,也是有些说道的。

01

孩子不跑,让父母往“死里打”,是最大的不孝。

从前,曾子和父亲一起去除草,不小心弄断了瓜苗;父亲很生气,把曾子打晕在地;曾子爬起来,向父亲赔罪。孔子知道后,认为曾子不孝。

孔子说: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

意思就是:父亲暴怒了,曾子还不跑,如果失手被杀害就会把父亲陷于不义,这才是最大的不孝。

我的童年亦是如此,也是一路挨揍长大的,有几次印象很深刻。那一次,我犯了错,父亲的皮带抽到我的身上,很疼,却还要咬牙忍住不动,为此母亲常做我的挡箭牌,她不知替我挨了多少罪。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傻了,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牛脾气。

现在我终于知道这并不是孝顺,而是愚昧,但也再回不到以前了。

小时候,父亲常说一句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就是老式的教育的方式。现在不一样了,父母对孩子文明多了,但不代表孩子就不再挨揍了。

在小学校园里,我就见过令我惧怕的一幕。一位六年级的孩子犯了错,叫了家长过来,小孩的父亲不问缘由,见着儿子就是两巴掌,打在头上,这孩子站在那里,低头一动不动,我疑心他被打懵了。没想到还有如此下得狠手的父亲。

按照孔子的说法,这孩子让父亲往死里打,也是不孝了。

02

孩子挨揍前,要先学会跑。

曾子被父亲暴揍了,晕倒在地上还不跑,孔子批评他,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舜有一个后母,对舜不好,常挑唆舜的父亲,对舜百般刁难。可是舜比较聪慧,如果父亲骂他,他就在身边听着,不跑;如果父亲要找大棒教训他,他就跑到父亲找不到的地方,先躲起来,等父亲消了气,再出来见父亲。

孔子对舜评价极高,赞赏他的做法,书上有记载:舜之事父也,小捶则待,大捶则走,以逃暴怒也。舜从小就懂得如何孝道。如果不跑,被父亲打伤打残,甚至打死,就没法尽孝了,也会让父亲背负一个“不仁”的名声。

《颜氏家训》中颜子提出了不能废除笞罚,只是不得已而用之。就像学校里学生犯了错,就会罚站、罚写字,罚扫地一样,惩罚也是少不得的,唯有让学生受到真实之苦,切身之痛,才会体会更深刻,才能更好地改正。

但是父母不一样,有时候对孩子惩罚会重一些,但一定要孩子知道,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眼看要吃大亏,要会及时躲掉跑掉。这也是对父母孝的一部分。

03

《老子》说:行不言之教。父母要先做好自己,才有资格教育好孩子。如果自己的毛病改不了,让孩子改掉就很难了。

宋祁说过:父慈于木垂,家有败子。如果父母对孩子太仁慈,一味惯养,也是教不出好孩子的。曾子让父亲打,视为不孝;舜不让父亲打,便视为孝。可见,当父母有了错,孩子又没法反抗时,要及时跑掉才是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颜氏家训   百般刁难   孔子   好孩子   牛脾气   暴怒   不孝   说道   小孩子   父亲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