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艺思」花馍飘香迎新春 热气腾腾年味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小康网”


在北方民俗中,春节前要准备好了足够全家人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蒸馍、饽饽等主食。尤其是花馍,精美的花馍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寓意着来年的生活蒸蒸日上。



花馍,顾名思义就是做成的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馍,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花馍主要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其中山西闻喜的花馍更是出名。



陕西面尤为出名,一包面粉,在他们手下会被做出各种不同的面食。馒头作为其日常食用面食的一种,更是被做的花样翻新,面花,就是其中的一种。面花,又称花馍、礼馍,在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中一带,尤其是咸阳、渭南等地,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做面花。



作为馒头的一种升华,面花集中体现了陕西人的面食文化。据记载,面花最早被用于祭祀,以后演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日祝寿、婚丧嫁娶、民间送礼等等。尤其是民间送礼,在陕西的农村,至今仍保留着送礼送面花这一习俗,且一年四季不同季节、不同节气、不同节日、不同对象,所送的面花内容不一。



面花不论是做成飞禽走兽,鱼鸟花虫,还是牛羊鸡猪,人物造型,大多有一定的寓意和寄托,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多地是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而吉祥、平安、喜庆、祝福、和顺则是永恒的主题。总之,造型百态,内涵丰富的面花是陕西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特别是食文化最直接的表示,因此,有人将陕西的面花艺术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



闻喜花馍是山西最为出名的花馍了,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祭祀,祈福等历史价值,古人会在拜神,祈雨等场合祭上花馍,代表人们忠诚的信仰。



如今,花馍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延伸出了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个系列200多个品种。花糕里面有龙凤糕,四龙八凤糕,大吉大利糕,鱼跃龙门糕等,其用法也各不相同,如龙凤糕是在一对新人喜结良缘时用,鱼跃龙门糕是孩子高中时用,都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花馍的用途比花糕更广,因此也更有名。喜事,白事,祭祀,庆典皆可用。花馍的式样越复杂,颜色越鲜艳,可食用性就越差,相反,观赏性更强。



晋南地区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这里的事指的就是婚丧嫁娶等较大的,需要请客吃饭的事情。而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来花馍在山西人心中的地位了。据了解,2010年闻喜花馍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2012年在闻喜县举办首届春节花馍文化节,2000多种花馍吸引了5万余民众参观,四件花馍创世界纪录,并远销港、澳、台及世界各国,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受中国闻喜花馍的魅力。



今天看来,这种传统民间的饮食与信仰习俗、民俗艺术完美结合的花馍的祭祀意味已经越来越淡了,取而代之的是食用、观赏、甚至是收藏,而更年轻的人也会觉得很新鲜、好玩。新年到来之际,具有各地鲜明特色的花馍,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将春节装点得分外美丽。



飞驰的时光让很多传统习俗逐渐被淡化,而浓香四溢的花馍馍却经久不衰。传统做馍馍的技艺在“巧厨娘”们的手中变化万千,种类多样的花馍寓意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浓浓的年味中,映衬出老百姓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和幸福愿景。



————————————

来源丨“有艺境”综合整理自网络

校对丨田小介

美编丨澹月

审核丨晴子子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xiaokangsheji@sina.cn)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闻喜   鱼跃龙门   婚丧嫁娶   馍馍   热气腾腾   山西   陕西   面食   寓意   祭祀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