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因斯坦多次更改国籍,我们却不认为他是一个不爱国的人?

爱因斯坦

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批爱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搞出了“两弹一星”。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自己的尖端武器,有了和平自卫手段,从而对保证国家安全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对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尤为敬佩。而对于那些出国留学后最终选择加入外国国籍的科学家多少有一些冷嘲热讽,或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们。比如杨振宁、李政道,尽管这两位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然持有的是中国国籍,而且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积极地回国探亲和访问,为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以及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有一些网友仍然对他们加入美国国籍的行为很不谅解。

杨振宁和李政道

一些人认为,相较于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而言,李政道和杨振宁没有那么的爱国。那么,什么是爱国呢?科学家有没有权利加入外国国籍呢?迁徙自由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移民作为个体的自我迁徙是每一个个体的自由选择,然而这种背景离乡的迁徙涉及国运、民族、种族、风俗、语言、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需要慎之又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第九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所以,加入外国国籍,总体而言,是个人的选择,这种行为合法但是不提倡。特别是科学家这类优秀人才,他们选择加入外国国籍意味着人才的流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对于那些选择加入外国国籍的科学家或其他优秀人才,我认为有两个底线:第一,他们不能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求取私利而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我们称之为“叛徒”或卖国贼。第二,那些拿着公派留学名额的留学生在做出选择时要三思而后行。据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一万多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留学生。国家花巨资资助你出国深造,倘若你读完书就直接留在国外不回国了,乐不思蜀,多少有点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意思。

爱因斯坦宣誓加入美国国籍

那么,我们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爱因斯坦多次更改国籍,我们却不认为他是一个不爱国的人?或者说,我们是否应该以爱国这个标准去衡量或评价他的为人。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一个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他在十五岁时就跟随家人移居意大利米兰,十七岁时迁居瑞士苏黎世,并考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读书。大学还没毕业,他就申请了瑞士公民权,并在22岁时终于如愿加入了瑞士国籍。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也曾经一度找不到工作,失业将近两年,只能依靠做家教维持生活。后来经朋友的介绍,他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一炮而红,发表了多篇划时代的科学论文,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这一年因此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在伯尔尼专利局


1911年,32岁的爱因斯坦从瑞士迁居捷克的布拉格,担任布拉格大学物理学教授,这是他的第一份正教授工作。又过了两年,他被聘任为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的教授。1914年,爱因斯坦迁居柏林,可惜没过多久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但是他却始终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意气风发的爱因斯坦

1932年12月,爱因斯坦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访问,从此他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1933年,德国纳粹政府查抄他在柏林的寓所,焚毁其书籍,没收其财产,并悬赏十万马克索取他的人头,爱因斯坦决定不返回德国。1933年10月,爱因斯坦正式定居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应聘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并在1940年加入了美国国籍,同时保留了瑞士国籍。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威茨曼死后,以色列政府邀请爱因斯坦担任第二任总统。这一次,一直对犹太复国运动极为关心的爱因斯坦却拒绝了。他解释道:他更喜欢方程,政治只是一时的,而方程却是永恒的。

爱因斯坦与他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

我们来回顾一下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首先他是一个犹太人,他出生在德国,后来移居到意大利。再后来他考上了瑞士的大学,申请成为瑞士公民。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又返回了德国,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任教。德国法西斯上台以后,爱因斯坦离开了德国前往美国,并最终加入了美国国籍。晚年的时候,他甚至一度被提名参选以色列总统。所以,爱因斯坦曾经是德国公民,生前是瑞士和美国公民,也一度有机会成为以色列公民。爱因斯坦对国籍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偏爱,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把自己的国籍看得很重。对他而言,国籍就像户籍一样,想换就换。

爱因斯坦在授课

那么,为什么爱因斯坦多次更改国籍,我们却不认为他是一个不爱国的人。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因斯坦是一个犹太人,四处漂泊、饱受磨难的犹太人拥有其独特的民族个性。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以后,犹太人就流落到世界各地,辗转各个国家生活。虽然他们会接触到各类语言、文化以及信仰,可坚持本民族信仰、语言以及文化的习惯始终不曾改变。作为异教徒和异族,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犹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现在,犹太人可以说遍布全世界,几乎每个欧美国家都有犹太人,甚至连中国都有犹太人的后裔。这或许也导致他们对所在的国家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

爱因斯坦作为一个在德国出生的犹太人,多多少少对德国的反犹主义有所了解,特别是在希特勒政权上台以后,他遭受了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这或许也是爱因斯坦极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的原因之一。《曼彻斯特卫报》1929年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引用他的话:“犹太复国主义源自一个比犹太人遭受苦难更深层的动机。”“它植根于犹太人的精神传统,对犹太人来说,维持和发展这种传统是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继续存在的基础。”

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

其次,爱因斯坦是一个带有自由主义或实用主义倾向的人。

有学者仔细研究了爱因斯坦在民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战争、和平、原子弹等问题上的个人观点与公开立场,认为“他并不是一个天真的、徒劳无功的理想主义者,而是恰恰相反:在政治问题上,他是一个既讲原则又灵活机动的实用主义者,而他的言论则反映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或许在国籍问题上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据说,爱因斯坦在读高中的时候就非常讨厌德国学校的军事化管理,认为德国教育不尊重学生人格,像是在培养训练有素的狗,所以他高中没读完就跑到瑞士去了。大学还没读完就选择加入瑞士国籍,后来迁居到美国以后,他又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在发表演讲

再次,爱因斯坦一生都在倡导国际主义和世界主义。

可能是由于其德裔犹太人的身份,爱因斯坦一生都坚定地站在国际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立场上,无情地反对其对立面——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时代流行病”和“民族狂热病”。与其做一个失去自由、尊严和人性的爱国者,他更希望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莱曼(S. H. Lehman)称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世界公民,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巨人之一”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则把爱因斯坦比喻为一头理想主义的和世界主义的大象。

1946年10月,爱因斯坦曾经给联合国大会写公开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1947年,爱因斯坦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9月,爱因斯坦发表公开信,建议把联合国改组为世界政府。据报道,FBI的秘密档案表明,早在1932年年底,对爱因斯坦的指控已经出现在美国。在一封由“爱国女性协会”提交给美国国务院的16页控告信中,爱因斯坦甚至被说成是无政府主义者“公认的世界领袖”。

爱因斯坦与哈伯

最后,这也是爱因斯坦所处的历史大环境所决定的。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置身于爱因斯坦生活的年代,一战和二战,德国都是最主要的发起国之一,整个欧洲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知识分子逃离德国和欧洲奔向相对安定和平的美国是一种常态,大量的科学家因此而定居美国并更改国籍。1969年,美国学术界公布一份涉及所有学科领域的最杰出三百位流亡科学家名单,其中238人是从纳粹德国逃亡出来的犹太科学家,占比高达79%,美国科学领域各新学科的奠基人几乎都出自这些犹太科学家。因此,爱因斯坦最终入籍美国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历史的缩影。

所以,不管是出于何种考量,爱因斯坦在其一生当中多次选择更改国籍,我们或许都无权置喙。至少,他的言行是一致的,他一直都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反战人士。他不会像某些德国科学家或哲学家(比如化学家哈伯、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物理学家勒纳德、海森堡、哲学家海德格尔等)一样,去毫无底线地支持德国军队甚至加入纳粹党助纣为虐。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对德国而言,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爱国者,但对世界而言,是一个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是世界的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爱因斯坦   爱国   国籍   犹太   以色列   瑞士   德国   美国   犹太人   科学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