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母亲问朱安,你怎么生不出孩子?朱安回怼:你儿子不和我说话

1906年7月初,正在日本求学的鲁迅收到了一封电报,上面写着“母病速归”。只有四个字,什么病?病得严重不严重?什么都没有写,想来让他速归,应该是病得很重了,鲁迅收到电报后,便火速回国。


一路风尘,鲁迅总算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浙江绍兴鲁镇的周家老宅,他一路上提着的一颗心,却在走到门口时变成了愤怒:只见周家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大红的喜字贴中间,这是要办喜事的节奏呀!


谁的喜事儿?作为兄弟三人中的老大,很可能是他的了,母亲这是要强逼他娶那不喜欢的朱安了?怀揣着一腔愤怒与狐疑,鲁迅推开了大门。

青年鲁迅

留洋青年的包办婚姻

“呀,我儿回来啦?既然回来了,那明天就把喜事儿给办了吧!”


鲁迅走进院里,他的母亲鲁瑞正在招呼人装饰庭院,看到他,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鲁迅不想娶那个一潭死水一样的女人,眼看都要举行婚礼了,他只好再最后争取一下,便同母亲说:“娘,不是说了我不同意吗?你怎么不问我的意见把婚礼都布置上了?”


鲁瑞一听便很不高兴,她责备儿子说:“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又为何不听话?你跟朱安已经订婚7年了,人家姑娘现在都28岁了你说你不同意?之前在回信中,你不是还说只要朱安能够放足和读书,你就同意这门婚事的吗------”


面对母亲的喋喋不休,一向孝顺的鲁迅也不敢反驳,他心里也很清楚,母亲既然连装病这招都用上了,看来也是打定了主意,轻易不会改变了。既然拗不过母亲,那就同意吧,只是希望自己信中曾提到的那两件事儿,朱安能够放在心上,这样即便她不是自己喜欢的女人,但至少也不至于厌恶。

朱安

鲁迅要娶的这个女人朱安,她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祖上曾做过知县。而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也是进士出身,曾做过江西省金溪县的知县。两家可以说是门当户对,虽然现在周家已经家道中落,但鲁迅作为长子,读书却非常厉害,因此两家都觉得他们很般配。朱安比鲁迅大了三岁,但老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当地人都认为大三岁这是吉祥又合适的。


鲁迅的母亲守寡拉扯三个儿子,自然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早些成家,那朱安看上去又很是听话谦顺,还擅长做饭和针线活,因此老太太很相中她。

鲁迅三兄弟

1901年4月3日,老太太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就贸然去朱家请了“庚帖”。朱安当时也是21岁的大姑娘了,当时这已经算是大龄了,朱安父母经过一番考量,也认为这也还算是一门理想的婚事,于是便同意了。


在两个年轻人不在场也不认识的情况下,双方父母作主,就这样定下了他们的婚事。


按说两个孩子也都老大不小了,绍兴又有冬季举行婚礼的惯例,4月订婚,年底结婚,也正合适。但在新派学堂念过书的鲁迅,自打听说跟自己订婚的女人裹小脚又不读书之后,便极力反对,但他自来是个孝顺的孩子,有他母亲压着,这婚事也能成。


鲁迅与朱安1901年4月订婚,1902年1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到3月,鲁迅又拿到了公费留学的名额,跟厉绥之、钱均夫等一同往日本留学去了。

鲁迅这一走,两人的婚事便被一拖再拖。期间老太太给鲁迅去了许多信,就希望他能回来一趟赶快完婚,她实在是担心,儿子留学到日本以后会在那里安家,甚至娶一个日本的女人回来。但老太太只管催,天高皇帝远她也管不着,婚事于是就这样一直拖着。老太太催得急了,鲁迅才敷衍说让朱安做到两件事,一是到新派学堂去读书,另一件就是放足。


朱安当时都已经20出头了,她不是小孩子可塑性强,朱家又带着一脑门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朱安读书这回事,朱家根本也没有放在心上。至于放足,朱安都20多了,脚已经定型了,放足不放足又能改变什么呢?


1903年,在留洋一年之后,鲁迅曾经归国探亲,这一次回来,他穿上了西服剪掉了辫子,一副新派青年的打扮。他与朱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可是他也没有提出退婚,既然有接受朱安的打算,但是他也没有关心一下朱安的学习等情况,就好像当作了没有这回事一样。


就是这种不管不问的态度,将两人都熬成了大龄剩男剩女,把老太太气得装病骗他回来。

把自家女儿拖成了十里八乡的老姑娘,朱家人的意见很大,这些老太太都晓得,于是在鲁迅回来的第二天,老太太就作主给他们举行了婚礼。


因为担心喝过洋墨水的鲁迅不好控制,老太太将周家的长辈都请了来,就等着鲁迅不听话时轮番上去说教他。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喝过洋墨水的新派人物,竟然也平静的接受了婚礼,还很配合。


1906年7月6日,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绍兴鲁镇的周家举行了热闹的婚礼。当天,鲁迅穿上了双喜字的大长袍,肩上背着十字红绸花,脑后,还接上了一条长长的辫子。明明是一身喜服,但他却神情呆滞一脸不喜,他站在门口迎亲,不知道的还以为会有要账的上门呢。


鲁迅本就心情不好,哪知接亲的时候又出了状况。朱安知晓丈夫讨厌自己的小脚,所以她特地穿了一双大鞋,在鞋里面塞了棉花。结果下轿的时候,因为鞋比较松,一抬脚鞋子竟然掉了下来,里面的棉花也散落一地。


那只三寸金莲尴尬的伸在外面,鲁迅看着那只被裹到变形的小脚,只觉得长长的封建裹脚布勒住了自己的咽喉一般,让他难受窒息,只想逃离。

小女孩缠足,坚韧的裹脚布把脚都裹变形,那种疼痛也是锥心刺骨的。可能朱安怎么也想不到,小时候缠足疼到哭,妈妈说不缠足将来男人就不会喜欢你。现在她有了小脚,她的男人却因为她的小脚而厌恶她。


原来妈妈的经验,也不全是对的。


独守空房30年的原配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最让人难忘的美好夜晚,鲁迅裹着被子在书房哭,朱安在新房里对着镜子哭。


谁看见鲁迅在书房哭了?没人看见,但周家的佣工王鹤照说,大少爷婚后的第二天早上,印花被的靛青染青了他的脸。不是抱着被子哭了一夜,被子也不会轻易就掉色。


第二天,鲁迅又睡书房。第三天,他就收拾行李去了日本,从头到尾,连话也没有与朱安说过一句。1909年6月,鲁迅才从日本留学归来,三年里不曾回家。


鲁迅从日本回国以后,开始在杭州浙江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虽然他回来了,但是他也不愿意回到鲁镇的周家老宅,就住在外面,一面教书,闲暇时间就埋头研究古碑文。于他来说,冰冷的石碑,也比不喜欢的女人要有意思得多。


辛亥革命以后,鲁迅就更忙碌了,他投身革命,参加各种集会,开始写文章,除此之外,他还大量翻译外国作品,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

据有关记载,自1909年从日本回国以后,一直到1912年,他也就只回过鲁镇周宅三四次。他与朱安,在这一时期是长期不见面的,见了面,也几乎不说话,夫妻之间,相敬如“冰”。


就这样,朱安在鲁镇的周家老宅,陪伴侍奉了婆婆13年,从1906年结婚,一直到1919年。1912年鲁迅去了北平,“北漂”7年之后,他用自己的薪水和稿费等收入,又借了一些钱,在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买了一处四合院。有了这所大院子,鲁迅便想一家人聚在一起,他回到绍兴卖掉了周家老宅,带领着全家人搬到了北平的四合院。


这可能是朱安一生中,距离幸福最近的一次了,毕竟她的大先生虽然不喜她,但这么多年也没有纳妾,这一次搬到一起,两个人朝夕相处,只要她照顾得好,先生还能不喜欢吗?而且,她也已经41岁了,结婚13年,她竟还是冰清玉洁的女儿身,若不赶快怀上一个孩子,那她这一生就彻底无子了。


朱安想得美好,但到了北平,鲁迅就当头给她浇了一盆冷水。那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鲁迅住外院,让朱安陪着婆婆住中院,鲁迅每日早出晚归,俩人经常也碰不上面。


她在鲁镇的任务是陪伴侍奉婆婆,到了北平,还是侍奉婆婆。在鲁镇还能说是自己的丈夫不在家,而到了北平之后,她在家中的地位则更加尴尬。

婆婆鲁瑞与朱安

呼呼啦啦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每日的花销肯定不少,作为家中的大媳妇儿,朱安掌握家中财政似乎理所应当。但鲁迅以她不识字为由,每月都将工资交给弟媳羽太信子,周作人挣的钱是交给媳妇,这样一来,羽太信子就几乎掌握了家中所有的钱。朱安想要花钱,还要去问弟媳妇要。


除此之外,自从鲁迅到了北京大学任教,朱安才发现原来大先生身边有这么多年轻貌美的女学生。她们既时尚又有文化,与自己的夫君又有共同话题,每日看着他们在一起谈笑,朱安心中该作何感想呢?


鲁迅对朱安的冷漠嫌弃,已经明显到吃不下她做的饭,不愿穿她做的衣服,她铺好的床铺,他也要拆了才能安心睡觉。总之不管朱安怎么做,他都是瞧不上的,他越是这样,朱安便难免更加唯唯诺诺。

母亲鲁瑞一手包办的婚姻,夫妻俩感情不好她也不是不知道,一开始可能还有些许愧疚,时间久了,便难免向着儿子,埋怨朱安没本事。到了北平以后,眼看着住到了一个屋檐下,两个人也都年纪大了,鲁瑞便盼着朱安能赶快怀个孩子。


鲁瑞急得没办法,便责怪朱安:“你怎么连孩子都生不出来?”


朱安既愤怒又委屈, 不高兴地说道:“大先生话都不同我说!”


弟媳妇羽太信子是个日本人,鲁迅还每个月将钱交给她,结果没几年,周作人就在日本媳妇的枕边风下走上了亲日路线,两兄弟也因为政见不同钱财混淆等原因闹起了矛盾,1923年7月19日,两人竟绝交了。


兄弟两人绝交了,也不再一个锅里吃饭了,鲁迅这才开始将钱交给朱安,开始同她和母亲一起吃饭。这样的好日子没两年,鲁迅就跟自己的学生许广平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许广平比鲁迅小16岁,朱安已经快50岁,许广平却只有20多岁。1927年,鲁迅又在上海买了一处宅子,跟许广平在那里定居了,没多久,许广平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周海婴。

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

自从鲁迅搬到上海,几年间他也只回过北平两次,回北平的原因,还都是因为母亲生病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享年55岁。鲁迅病逝,朱安就成了寡妇。


在鲁迅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朱安很想去照顾照顾,但她知道大先生并不想看到她,一直到最后为鲁迅治丧,这些事也轮不上她。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侍奉老太太。


鲁迅病逝以后,朱安还是和婆婆鲁瑞生活在一起,她们的日常开支,都由许广平提供。鲁迅挣到的钱,不归朱安打理,遗产更是没有她的份,包括鲁迅书稿的版权等等,这些都跟朱安没关系,因此朱安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等许广平给她寄,有时候,周作人也会给她一些接济。


后来战火四起,许广平自顾不暇,给朱安的钱自然没了保证。1943年,周老太太病逝,鲁瑞在临终前,感念朱安照顾了自己半辈子,曾交待周作人要奉养寡嫂。但朱安认为周作人与鲁迅关系不睦,没了老太太,自己作为鲁迅遗孀,不应该去拿这份钱。

战火中,北平物价飞涨,而朱安却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穷困潦倒,每天都只能喝稀水一样的米粥。1947年6月27日,独守空房41年的朱安病逝,她在临终前的三个月就给上海的许广平寄去了一封信,信中表明了两条遗愿,一是希望能够与鲁迅合葬在一起,二是要将鲁迅在北平的房产、藏书等物,全部留给周海婴,她希望周海婴能够来北平见她一面,给她送终。


在朱安的心里,周海婴也是她的儿子,她以为这个儿子最少是会来给她送终的。但可惜的是,周海婴并不认为她是自己的母亲,他没有出现,朱安想要跟鲁迅合葬的要求也遭到了许广平拒绝,最后,朱安被葬在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附近的一块荒地里,按许广平的要求一切从俭,连块墓碑也没有,如今已经尸骨无存。


朱安,是那个年代万千女子的缩影,她们就像没有波澜的死水,平静地接受着命运的摆布。她带着一生的落寞,最后在无尽的深情守望中,遗憾的埋葬了自己的一生岁月。关于朱安的悲剧,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鲁迅   北平   儿子   母亲   绍兴   小脚   日本   婚事   老太太   婆婆   不和   说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