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涨幅3%左右算高吗?工资会涨吗?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到物价,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经济指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设定在了3%左右,与上两年保持一致,体现了我国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的决心。看新闻学知识懂经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物价、通胀和工资之间的关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I,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能够反映全国各地消费价格变动的基本情况。

去年,我国的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仅上涨2%。这个上涨幅度是多是少呢?对比一下可以知道,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的8%、欧元区的8.4%、英国的9.1%等发达经济体的涨幅,同时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6%至10%的涨幅。

这么来看,相对于全球普遍高通胀的形势,今年我国将物价涨幅定为3%左右,尤为难得。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联系在一块。很多人认为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是同等的经济概念,但事实上,两者有内在联系,但却是不同的经济范畴。

首先,物价由什么决定?答案是:所有商品价格都是由供求决定。如果,我们平时买蔬菜、买水果、发现一些菜在涨价、一些菜在降价、猪肉在涨,鱼肉在跌,很可能只是因为各自供给不同导致的。

但是,如果一段时间内,你发现几乎所有商品都在齐刷刷地涨价,这就预示着市场货币多了。当过多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这才是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是指因为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的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换句话而言,如果仅有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那又有人问了,如果通胀来了,我们的开支会变大,那工资会不会上涨呢?答案是:会涨,但比较缓慢。

工资高低,本质是由劳动力的供求来决定的。当劳动力供不应求时工资就会涨;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工资就不涨,甚至是跌。所以当通胀来临,企业老板考虑的不是立马涨工资,而是看市场的劳动力价格。只有当市场劳动力价格涨了,他才会给员工涨工资。

而市场劳动力价格又跟失业率密切相关,如果社会上的失业率高,求职人数众多,说明劳动力供大于求,相对而言,求职者就没有谈薪的议价权。

视频加载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涨幅   物价   南非   工资   供大于求   通胀   通货膨胀   劳动力   货币   经济体   我国   商品   价格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