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 衲田家园 梦里水乡乾隆影 醉里霸王故里情 宿迁市历史人文地理

水秀山灵,古韵今辉——锦绣天堂 水韵江苏,浓缩东方至美,韵承千年人文,记忆中美好的珍藏,欢迎来到江苏!

宿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宿迁市,简称宿,古称下相、宿豫、钟吾等,江苏省辖地级市,位于长三角北翼,江苏省北部,是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处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中心地带,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 、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钟吾国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楚汉文化之魂”之称 。宿迁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中国白酒之都称号,洋河、双沟两大名酒出产于此。宿迁坐拥骆马湖、洪泽湖两大淡水湖,大运河、古黄河、淮沭新河等众多河流穿境而过。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钟吾国,秦置下相等县。

汉元鼎四年(前113年),西汉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唐宝应元年(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属徐州。

宋属京东东路淮阳军,金属邳州。蒙元属归德府邳州,明、清初宿迁县属淮安府。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清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宿迁属江苏省淮安府。清朝中后期,宿迁又改属徐州府。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后隶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在人民革命斗争中,成立的泗宿县、宿迁县归华中军区六分区领导,属淮海区。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镇以北到今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设宿迁,属泗宿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7月,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以原县级宿迁市(原县级宿迁市析为宿城区、宿豫县)以及泗阳县、沭阳县、泗洪县行政区域为地级宿迁市的行政区域。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迁市宿豫区。

位置境域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12′17″—34°24′38″、东经117°6′19″—119°12′50″之间,南与淮安市毗连,东与连云港市接壤,北与徐州市相连,西与安徽省交界,处于徐、淮、连的中心地带,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4603平方千米,水面面积2198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宿迁市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苏北水乡。整体地形西南、西北部为岗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米以下,最高海拔为71.2米,最低海拔为2.8米。

气候

宿迁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小时。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小时。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

水文

宿迁市地处淮河、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南临洪泽湖,北接骆马湖,承接上游21万平方千米面积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宿迁市境内有两大水系—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宿迁市总面积8555.0平方千米。其中淮河水系面积4225.6平方千米,沂沭泗水系面积4329.4平方千米;洪泽湖水面面积1248.0平方千米,骆马湖水面面积222.0平方千米。

人文历史

宿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境内泗洪县天岗湖乡松林庄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约1000多万年,至今在亚洲最早;双沟地区在距今约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下草湾人逐水而居,据考证,是世界人类起源中心之一。

距今8000年前后的泗洪县顺山集遗址被确认为江苏省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将江苏文明史至少推前了1600年。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境内生息。公元前113年,古泗水国在此建都,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讳,改称宿迁至今。

宿迁是革命老区,新四军在此创建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全国19大根据地之一。宿迁大地哺育过无数英雄豪杰,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抗金名将刘世勋、晚清抗日的民族英雄杨泗洪、人民炮兵奠基人朱瑞等都诞生于这一方热土。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枚等曾在这里为官。刘少奇、陈毅、邓子恢、张爱萍、张震、李一氓、刘瑞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浴血奋战;彭雪枫、吴苓生、江上青等上万名革命先烈长眠于宿迁大地,为世人所敬仰。

地名由来

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避唐代宗李豫之名、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即“宿豫县城迁移”之意。

形象标识

市花市树——市花:紫薇、桂花;市树:杨树、槐树


城市名片——项王故里、水韵名城、中国酒都

城市精神——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

泗洪县:省级非遗项目——天岗锣鼓

宿城区:霸王锣鼓

宿豫区:大兴吹打乐

泗洪县:淮洪调(唱淮洪)

传统舞蹈

泗洪县:国家级非遗项目——洪泽湖渔鼓

宿豫区:省级非遗项目——大兴旱船

泗洪县:省级非遗项目——洪武花棍舞

泗洪县:潼河龙舞

宿城区:董王高跷

宿豫区:曹甸高跷

泗阳县:新袁高跷

宿城区:前庵龙舞

宿豫区:顺河龙舞

泗阳县:高渡跑驴

沭阳县:北丁集跑驴

宿豫区:省级非遗项目——丁嘴跑驴

宿豫区:王官集落子舞

泗阳县:裴圩舞狮

宿豫区:侍岭舞狮

泗洪县:潼河舞狮 

宿城区:抬阁·架阁

泗洪县:花挑舞

泗阳县、泗洪县:旱船(高渡花船)

泗阳县:裴圩跑马灯

泗洪县:钱杆舞

宿豫区:丁嘴跑马灯

宿豫区:大兴花车舞

传统戏剧

沭阳县:省级非遗项目——淮海戏

沭阳县:僮子戏

泗洪县:国家级非遗项目——泗州戏

宿豫区、宿城区:淮红戏

宿豫区:省级非遗项目——柳琴戏

泗洪县:鸿鹄皮影戏

泗阳县:淮海戏

泗阳县:童子戏

曲艺

沭阳县:省级非遗项目——工鼓锣

宿城区:省级非遗项目——苏北琴书

宿城区:省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

沭阳县:二月二抬老爷

泗阳县:工鼓锣

泗阳、泗洪、沭阳:苏北琴书(打蛮船)

泗洪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北大鼓(渔鼓“拦条”说唱)

宿豫区:苏北琴书

传统美术

泗阳县:省级非遗项目——云渡桃雕

泗阳县:新袁柳编

宿豫区:剪纸(曹集剪纸、蔡集剪纸)

宿豫区:烙画 (宿豫区烙书)

泗洪县:刻纸门花

沭阳县:根雕

宿豫区:泥塑

宿城区:麦秸秆烙画

传统手工技艺

洋河酒厂:国家级非遗项目——洋河酒酿造技艺

双沟酒业:省级非遗项目——双沟酒酿造技艺

宿城区:水晶楂糕制作技艺

宿豫区:乾隆贡酥制作技艺

泗洪县:芙蓉果制作技艺

宿豫区:黄墩湖辣豆制作技艺

宿豫区:丁庄大菜制作技艺

宿豫区:省级非遗项目——蔡集手抄草纸技艺

泗阳县:泗阳膘鸡制作技艺

泗阳县:穿城大饼制作技艺

沭阳县:庙头千张制作技艺

沭阳县:颜集朝牌制作技艺

宿城区:丁家汤包制作技艺

宿城区:黄狗猪头肉烹饪技艺

三园调味:宿迁甜油酿造技艺

宿城区、三园调味品:五香大头菜

泗洪县、沭阳县:空心挂面制作技艺(泗洪空心挂面制作技艺、钱集咸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泗洪县:簖的制作技艺

民俗

宿豫区:省级非遗项目——皂河正月初九庙会

宿豫区:宿迁婚俗

泗洪县:双沟三月二十八庙会

宿豫区、沭阳县:宿迁婚俗(宿豫婚俗、庙头旧婚俗)

宿豫区:三月十五来龙庵庙会

民间知识

沭阳县:小针刀疗法

传统技艺 沭阳县:沭阳桑墟舒窑红陶制作技艺

沭阳县:沭阳钱集老鹅烹饪技艺

泗洪县:归仁绿豆饼制作技艺

宿豫区:陆集粉皮制作技艺

宿城区:旋木雕

湖滨新区:皂河赵家糁汤烹饪技艺

湖滨新区:骆马湖鱼头饺子烹饪技艺

湖滨新区:皂河陆家酱油酿造技艺

宿豫区:山楂糕(霸王糕)制作技艺

古迹遗存

泗洪县松林庄古猿遗址被国内外考古专家誉为“化石宝库”,“下草湾人遗址”是华东地区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顺山集遗址”是江苏境内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古建筑由于历经战乱水患,破坏严重,尚存的有明黉学大成殿、清敕封显佑伯行宫、道生碱店,清初敕建安澜龙王庙,即龙王庙行宫,是苏北少见的古建筑群。

“极乐律院”是华东的大禅林之一,庙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等保存完整,有较为罕见的“人字梁”木结构。项王故里宏伟庄重,项王手植槐至今仍苍劲挺拔。宿迁的古墓及碑刻众多,1985年出土的元代“三皇庙碑”是较早的碑刻,乾隆行宫内乾隆六下江南亲手书写的御碑是少有的珍品,境内有泗阳三庄汉墓群、泗洪重岗汉墓群、下相城遗址、凌城遗址、宿豫城遗址、宿迁城遗址,待开发的泗洪崔庄汉墓已被专家定为王侯一级。还有徐文化遗址“鹄苍冢”、三国鲁肃家井、虎踞龙蟠的“浮山堰”、明城墙遗址和清末杨泗洪墓等。近现代革命纪念地有宿北大战纪念塔、纪念馆,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江上青墓,吴苓生墓等 。

方言

宿迁整个区域内包含两种方言语系:沭阳、泗阳、泗洪属江淮方言区,宿豫区、宿城区属狭义的北方方言区 。宿迁三县两区分属三个不同的方言区域,泗阳县、泗洪县属江淮方言洪巢片,沭阳县属江淮方言海州片,宿豫区、宿城区属中原官话方言区。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兼有南北特色。比如和年轻人打招呼,北方人称呼大哥、大姐,南方人称之小哥、小姐。在宿迁称小大哥、小大姐。再比如,汉语要表达“OK”这个意思,从全国来看,主要用“管、行、好、中”这4个字,如山东一带用“管”、河南一带用“中”,但在宿迁这四个字通行通用的。

风俗民情

宿迁民间艺术繁荣,旱船、高跷、花挑、跑驴、舞龙、舞狮等艺术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以来形成的岁时、礼仪风俗也很多,如祭灶、过年、二月二、上巳日、六月六等,在婚丧嫁娶、生育寿庆上的仪式和席面也别有一番程式。

饮食习惯

生活上,因为宿迁在历史上曾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水稻、小麦、玉米、甘薯等为主食,可加工做成馒头、粉丝、曲酒等,但自“旱改水”后,改为以吃大米为主,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习惯腌制大白菜、雪里蕻、萝卜、大头菜等备冬。酒文化底蕴尤为深厚,洋河大曲、双沟大曲,均位居中国名酒之列 。

戏曲

因方言声腔不同,宿迁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宿迁沭阳、泗阳为淮海戏流行区,宿迁泗洪为泗州戏流行区,宿豫、宿城有淮红戏等曲艺品种,这几个戏都源于拉魂腔。一般意义上讲,北方剧种的唱腔高昂,比如秦腔;而南方剧种的唱腔委婉,比如昆曲。从东南到西北,唱腔调门越来越高。宿迁的拉魂腔一方面深受秦腔影响,悲愤、欢乐表达强烈,同时又融汇了徽剧、昆曲等因素,叙述、抒情朴实细腻,体现出南北融合的特色。

这就是宿迁市,衲田家园、梦里水乡乾隆影、醉里霸王故里情的江苏宿迁市,下期我们去这个小城尝一尝当地的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宿迁市   泗阳县   泗洪县   泗阳   泗洪   田家   沭阳县   沭阳   苏北   宿迁   乾隆   人文地理   千米   故里   水乡   技艺   遗址   霸王   省级   城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