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殡葬改革,面对渐行渐远纸扎祭品,我们拿什么祭奠逝去的先人

推行殡葬改革,面对那些离我们已渐行渐远的纸扎祭品,今后我们拿什么祭奠逝去的先人?

每逢清明中元冬至祭祖之日,人们通常都要去墓地祭祀先人,在逝去的亲人墓前,摆一束花,点两支烛,上三柱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以示对神明对圣贤对祖先的敬畏感恩尽孝和求祖宗保佑之心。

在我国,祭祖习俗可谓是源远流长,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其意思是说,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是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

记得小时候,人们在追悼逝者的节日烧纸钱或纸花,作为一种丧俗文化传统,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殡葬用品店又称纸扎店,古称棺材铺。在纸扎店,人们通常都可以买到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需的各种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等用于祭祖焚烧的纸品。

制造纸扎的艺人,工艺灵巧细腻,他们纯手工制作的纸扎,每一丝纹理及每一处细节,外形除了尺寸上的缩小,仿真度却非常高。

那些纸屋、纸车、纸人、纸钱,小到精致小巧的各色点心,大到高档车船、飞机,还有墨镜、手表、名牌包包、时尚高跟鞋,甚至体现现代科技的智能手机电脑、无线耳机、单反相机等等,种类繁多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只要活着的人需要的东西殡葬用品店里几乎都有,琳琅满目惟妙惟肖的纸扎祭品如同小人国一般的世界存在。

据报载,台湾著名的糊纸工艺师张徐沛,十多岁时便跟着父辈学习纸扎技术,光学劈竹条就他劈了3年,如今他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张徐展和女儿张宛莹。

2016年,张徐展和父亲收到了巴黎设计周的邀请,他们展出的“台式灵厝”纸扎在国际上大受欢迎。三年后的2019年,他们再次收到巴黎设计周和法国巴黎凯布郎利博物馆的邀请,展出了“极乐天堂”系列作品。

看到独具特色栩栩如生的纸扎作品,外国友人十分惊艳,法国艺文指南赞美它是“巴黎10大必看展览之一”,还称它是“文化累积出的绝美工艺”。这些在国人眼中阴森晦气的纸扎祭品,也可以做得鲜艳多彩,不仅在颜色上体现出生命力,在工艺上也体现出非常震撼的技艺。这些纸扎被法国人视为绝佳艺术,并收藏进了埃菲尔铁塔旁的凯布朗利博物馆。

“这些东西竟是纸扎吗?”看完展览的当地法国人感叹地说,“能用纸张将物件做得这么像然后烧掉送给自己逝去的亲人并相信这样可以带给往生者如同在人间时享受的乐趣,甚至是一圆在世时未尽的心愿,这种行为艺术实在是太浪漫了”,“中国人会为亡者准备这么漂亮的东西,这种纪念方式真是太浪漫了!”

然而,随着国内近些年推行殡葬改革,提倡文明祭祀、低碳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丧葬纸扎的使用场景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纸扎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

有人说,制作燃烧纸扎对生态破坏对环境污染,有百害而无一益,这种有悖离殡葬改革方向的陋习必须予以根除。

纸扎祭品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冥品,也是一项传统的工艺品,用纸扎祭品供奉逝者更是一种安慰生者悲痛,调节消极情感的有效形式。殊不知,让生者寄托对故人的哀思,超越悲伤恐惧往前走,这才是烧纸扎的真正价值所在。

美国电影《寻梦环游记》所传达出的生死观一直令人难忘,在影片中,死去的人们,都会来到亡灵国度,类似于我们说的“天堂”,在亡灵国度,亡灵们过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并无太大区别,他们也会追星、看烟花、听音乐等等。“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遗忘才是”,人们会在亡灵节用食物、鲜花和音乐迎接去世亲人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生者与死者的团聚。

我们用纸扎去追悼逝去的亲人,表达祝福与挂念,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这何尝不是一场欢庆又浪漫的仪式,这不正是纸扎所存在的意义么?

至于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之说,其实,纸扎所用支架大多源自速生林或竹子,并无破坏生态之说,燃烧纸扎所产生的污染也极其有限可忽略不计。

纸扎,似乎为我们创造了另一个平行的世界,我们的亲人好像一直没有离开,只是去到了一个更美好的天堂。纸扎祭品,是我们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它在生者与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系的桥梁,承载着生者的挚爱与温度,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牵挂和思念,当我们燃烧掉它的同时,心灵会得到慰藉和安宁。

近年来,包括放开燃放烟花爆竹禁令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烟花爆竹燃放需求,合理、有序地引导市民燃放。同样放开祭祀中烧纸扎和燃放爆竹禁令的呼声依然此起彼伏。

传统的技艺应该得到传承,而不是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失。

对于即将消失的纸扎,我们该如何保护和继承?

欢迎讨论,异议勿喷


参考文章: 《中国人烧给死人的纸扎,登上巴黎设计周,还被法国的博物馆收藏,老外:中国人太浪漫了!》等

注: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则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祭品   殡葬   纸人   烧纸   巴黎   先人   祭祀   技艺   亡灵   死者   博物馆   亲人   传统   工艺   浪漫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