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官宣卫星通信手表来了,技术领先友商3年?揭秘卫星通信难点

华为你太过分哈,你这样,让友商的颜面,往哪儿搁呀?有人推测,华为发布首款卫星通信的智能手表,这技术,至少领先友商三年。要知道,现在友商,在手机上都还没有实现北斗卫星通信的功能,更何况还在手表上呢?

听说他们,都还在等高通的完整卫星通信的解决方案呢?这样拿回来,啪地组装起来,就可以让友商们在发布会时,至少吹半个小时了。

但问题来了,高通也没有高轨道的中国北斗卫星通信的技术方案呀,它只有在研究低轨道的,铱星卫星通信的解决方案,所以,友商要想实现卫星通信的功能,用高通方案的话,只能是国外版的手机了,即使这样拿来就用,大约也需要1年时间,而用国内自主技术的北斗卫星通信的功能,业内人士分析,至少需要3年,除非有华为的帮忙。

现在,华为做得最过分的是,别人手机端都没有实现卫星通信的功能,结果好家伙你这,已经整到小小的智能手表上了,也根本不把友商放在眼里了。

到这,很多人就要问了,要实现普通智能手机的北斗卫星通信功能,真的有这么难吗?实话告诉你,还确实很难了。之前在Mate50系列的内部沟通会上,华为产品总裁张小龙演讲中说到,要在一个巴掌大的终端(手机)上,实现与3.6万公里外的轨道卫星,建立通讯连接。主要面临三大难点。

第一、高损耗的问题,华为与北斗三号系统的GEO卫星、实现短报文通信。由于它的运行轨道,高达3.6万公里,而卫星越高,就意味着发射信号的传输损耗越大,地面发射的信号,也更加难以被卫星接受。

第二、低功率的问题,因为高轨卫星传输的信号损耗高,就需要地面设备的信号发射功率很强,但手机轻薄的机身,就决定了其功率发射的器件,很小。更别说现在,已经是在华为手表那么一丁点大的设备上了。

第三、低增益的问题,相比常规卫星电话,硕大的收发天线,手机天线的增益,也就很低了,更别手表的天线设备,更是小之又小。

而这些,基本主要就是通信的问题,巧了。谁让华为是搞通信技术出身的,并且通信技术,还领先全球,因此,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华为构建了一套能够满足手机卫星通信需求的通信协议,其中包含了全新的通信机制、协议栈和应用底层协议。

首先,面对硬件功率不足的问题,华为在Mate 50系列中,开发了包括高功率的PA、还有低损耗射频链路,以及收发方向一致的天线设计,有效提升手机长距离的通信功率,更是减少了手机与卫星之间,通信的信号损耗了。试问,这些技术,友商是轻易能抄的了的吗?即使是苹果,它的卫星通信技术,也是远低于华为的,因为中国北斗卫星是3.6万公里的高度呀,而苹果用的“全球星”卫星,轨道高度是1414公里,看看,这高度相差了20多倍了。所以,让苹果手机连上北斗卫星,你再给它三年时间,它都搞不定的。

而在算法层面,华为还设计了全新的编解码算法,引入高增益的Polar编码方案,从而降低卫星通信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和噪声,提升了信号解码率。这些,又是摆在友商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了。

就这样,即使在完成了这些技术准备后,为了验证卫星通信技术的可用性,华为还建立起了完整的测试、验证的闭环。通过专门设计的UX寻星引导,向模拟卫星发出信号,利用终端设备接收信号,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北斗三号端到端星地融合通信验证系统。

你说,就这么一个验证系统,友商更是要投入多少通信专家、技术积累和大量资金了呀?

你看,华为经历了15个月,发出第一条卫星信息。之后,再经历了18个月的场外测试,最终将北斗卫星消息的功能,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这些时间算下来,结合华为通信技术的功底、和相关人才的长期投入下,华为还用了近三年的时间,试问一下,其它友商,从0到1,又需要花多少时间呢?很可能是5年,甚至8年,还不一定能搞得出来。当然,我个人还是希望,华为能把这些技术专利授权给国内的友商们,让北斗卫星通信,尽快普及到所有的国内手机品牌中来,也好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用上这个救命的功能,中国有句古话,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时老铁们,记得收藏好这内容,以后谁再说这功能没有技术含量的话,你转给他,直接可以怼到他嗓子眼去,让他哑口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华为   卫星通信   技术   北斗   难点   轨道   手表   功率   信号   通信   功能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