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焦虑!谁说造价人会被AI取代?

随着人工智能大潮的来袭,各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似乎一时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变得岌岌可危。造价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似乎迭代速度缓慢。

正因为如此,造价从业者需要有危机意识,人工智能离自己已经很近了。直到近两年“计量机器人”的出现,难免让人们的神经紧绷起来。人工智能对造价行业会产生多大影响呢。

从机器的特点说起,它的优点是:存储量大、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对于有规律的事情执行力强。造价行业有哪些工作具有这些特点呢,很显然,计量工作就属于这一类。计量依托于图纸、图集规范、工程量计算规则,这些都有规律。

因此,只要图纸质量高,除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要依据甲方要求调整外,其余工作都可以交给机器来完成。对于计价,机器虽然无法直接解决,但是依靠数据库和询价平台,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

这时你肯定会说,造价的主要工作就是计量和计价,既然都被取代了,我们岂不是要失业了。其实不然,作为可以独立思考的造价人,依然有那些机器无法取代的工作。

虽然机器可以大幅提升计量速度,但是准确度又如何保证呢?与之前相比复核工作将明显增加。这时你又会说,机器不是有复核功能吗?夸张点说,即使在屏幕上显示“复核准确率100%”,那也只是机器按照流程执行的结果,这跟我们心里认为准确率100%是不同的

一个上亿的工程,点击开始按钮,过几分钟直接出工程量,甚至金额。像这样没有对结果进行逐一确认,不知道里面埋了多少雷。这就如同从手算时代到电算时代,很多造价新人没有手工算过量,不知道工程量计算规则是什么,只知道照葫芦画瓢,导入图纸识别完事,所以才会被施工单位的老预算员坑,闹出“软件就是这么算的”这样的笑话。

说完计量,再说说计价。签证变更涉猎的内容千变万化,需要分析合同才能得出结论,这就引入了不确定性,很明显,不确定性是机器的短板。我们可以对信息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拆解成有规律的流程,剩下交给机器来完成。

另外,有经验的造价从业者在计量、计价时往往要把握一定尺度,而机器无法度量尺度的大小。同样,我们可以在机器处理完成后进行二次调整。对于目标成本、估算等需要预估的工作内容,机器更是无法操作。

将来的造价工作一定是从业者和机器协作完成,从业者通过分析重构信息,拆解成可执行流程,交给机器来完成,从业者再对输出结果进行调整。

说了那么多,面对人工智能,造价从业者并不会因此失业,就业岗位将明显减少,竞争加剧、提升自我成为必然趋势。既然基础工作都交给机器完成了,造价人需提升哪些如下能力:

第一,项目管理能力。

造价并不只是简单的计量计价而已。对于地产公司来讲,如何控制成本是关键;对于施工单位来讲,争取最大利润是根本;对于咨询公司来讲,服务委托方完成目标是职责。

无论哪一方,都要具备项目成本管控能力,知道项目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关键点,以及如何落实关键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建立全局意识,留意领导管控关键点的介入时间和方法,提前学习晋升岗位的专业能力,为以后做好准备。

第二,工作拆解能力。

以往造价工作是人与人之间协作完成,今后会有机器加入进来。无论合作对象是谁,合作方式如何,都要先将一项工作拆解成若干个工序,哪些工序适合人做,哪些工序适合机器做,谁更适合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尽其用”。分工后注意做好人机沟通,形成工作闭环,高效完成工作。

第三,“定方向”能力。

对于一项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提出方案、明确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具备扩展性思维形成多个方案,又要明确方案比选的原则,经过实施确定方案。

人工智能被称为第四次技术革命,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是立足之本。

*本文系王启存原创,独家来稿

转载务必申请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烦请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造价   人工智能   业者   工序   图纸   焦虑   机器   关键   能力   方案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