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面试兴起,这届打工人连算法也要学会讨好了?

(ICphoto/图)

这两年,AI可谓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AI下棋已经不稀奇,AI漫画火遍全网,AI可谓深入各行各业,如今已经开始能够面试人了。从视频面试到AI面试,将AI引入到面试环节,到底改变了什么?

面试进化论:从视频到AI

从视频面试到AI面试,招聘市场的快速迭代,一开始是用AI筛选应聘者简历,后来AI也被应用于面试环节,为求职者带来全新体验。

“举例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事件”“计划赶不上变化,你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讲述一个你与别人发生冲突的场景,你是如何解决的”……当你打开电脑,进入面试间,会发现等待你的并不是一位微笑着亲切无比的人类面试官,而是一位毫无表情的AI面试官,用冷冰冰的机器音,让你分享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在默默地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随时为你打上一个XXX的标签。

AI的提问库,从个人的自我介绍到对于你人生过往的探寻,再到情境设置考察你的问题解决能力,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方方面面能力,都有可能涉猎。为了准备AI面试,小红书上的神人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沐浴焚香,化妆穿正装是入门AI面试的仪式感。

并且当你搜索AI面试,教你讨好算法的帖子不在少数。应对技巧、避雷指南、经验分享……五花八门,这些帖子可以帮助你临时抱佛脚,但最终机器买不买账,并不能打百分百包票。

其实AI面试并不是啥新鲜事,联合利华从2016年就开始尝试AI面试,先是利用算法筛选简历,后面则设计三轮AI面试进行候选人初筛。AI面试官对求职者的语言词汇表达、眼神动作、面部表情、手势与声音等多种维度进行识别与打分,从而找出优秀者。

AI面试官上岗后,成效颇显。通过在53个国家部署多种语言的AI面试,联合利华的招聘周期缩短了75%,在一年内节省了超过100万英镑,并且增加了16%的雇员多样性。

不仅联合利华,如今各大快消品牌、银行咨询机构等已经把第一轮AI面试运用得炉火纯青。美国HireVue公司研发的AI面试官,已经服务了美国的800家企业,AI面试官每90天面试大约100万人,83%的美国公司在其人力资源流程中使用类似的人工智能。

毕竟对于企业而言,AI面试突破传统招聘的时空限制,压缩人力和时间成本,可谓是一本万利。但AI面试也并非都是正面评价,毫无温度的AI面试官,也给一些求职者造成一些不太舒服的体感。

有校招新人觉得自己被猴耍一般,折腾半天,演练半天,就是和看不见的机器人隔空进行表演,觉得自己在唱一出独角戏,不管你怎么应对,都难以获得对方的一丁点反应,一时之间,挫败感油然而生。毕竟人是追求及时反馈的生物,缺乏正向的鼓励或者激励,很容易对于自我的表现,产生怀疑。

(ICphoto/图)

AI浪潮下的求职者,算法绝对公平?

AI浪潮之下,AI面试官的推广势在必行,但用AI来代替真人面试官真的万无一失吗?表面看起来,AI是机器,应该比人更加客观,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不会因为个人喜好或者状态而做出不一样的评价。但事实并非如此。

AI面试官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不仅是人类的HR要失业的问题,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算法背后,是一场公平的较量。

德国慕尼黑一家初创公司的AI面试官被调查者证实,当你用书架图片做视频背景,能提高AI面试官对你15%好感度!只能让人感慨:这也行?并且研究者发现,当你戴帽子、戴上眼镜、背景图更换,或者面试时候光线的明暗,都会影响AI面试官给你“大五人格测试”(OCEAN)打出的各项分数。

在面部表情、说话语音、语言乃至手势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仅仅是着装、光线甚至背景,就能改变AI面试官的判断结果。这不禁让人开始怀疑,AI真的是能一碗水端平的吗?

路透社的一篇报道指出,亚马逊公司曾自主研发一款人工智能招聘引擎,这款新招聘引擎通过自主学习,自己学会了歧视女性,得出了男性候选人更可取的结论。这种重男轻女和对女性产生的偏见,在刷新系统或使其保持中立的各种尝试后,依然失败,并不能完全意义上避免再次出现。最终,这个实验性项目解散。

亚马逊在此上的折戟沉沙足以反映,机器学习还存在着局限性,我们很难保证算法足够客观,不会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或其他偏见。

并且AI模型学习的素材与原料,其实也是人类面试官的面试结果,在大量的数据与算法加持之下,不断训练进化。如果人都无法完全规避自己的偏见,那训练的机器,又如何能够客观?从学习人到超越人,AI面试官要走的路,还很长,算法歧视问题依旧是悬在AI面试上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1年12月,纽约市议会以压倒性的胜利通过了一项法案:如果AI招聘系统没有通过年审,将被禁止使用,年度审计将检查AI招聘系统有没有歧视。对AI招聘的监管与约束,不可缺乏,惟其如此,我们期待的一个公开透明的职场环境打造,才能有所保障。

在AI真正出师之前,求职之路上,还是需要更多“人”的回归。毕竟AI面试虽好,在算法良善之前,企业也不能完全依赖。而对于求职者而言,讨好算法只是第一步,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才是王道。

之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好感度   达摩   算法   亚马逊   人工智能   美国   候选人   求职者   偏见   客观   工人   表情   机器   语言   公司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