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黄山日报》”征文(69)吴静:那一片精神沃土


那一片精神沃土

吴静


与《黄山日报》结缘,是2000年,那时,黄山日报社还在阳湖办公。


在一个春曦明媚、春樱微绯的日子,我走进了黄山日报社的大门,在方近春副总编的办公室接受面试后,由时事夜班部主任赵皆兵领着去了校对室。


初到校对室,便被办公桌旁的墙上那泛黄的纸张所吸引,走近一看,那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注解,都是关于校对文稿的一些注意事项及要领,字迹工整,阐述清晰。“哇,是谁这么认真、这么严谨……”心中嘀咕着,老校对钱建钱大姐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告诉我:“那是陈万里陈编委总结的……”赵主任简单地介绍了一番,便将我交给了钱大姐,钱大姐从此成为了我叩开校对生涯大门的引路人。


校对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好在钱大姐是个热情爽朗的人,从不吝啬赐教,有问必答,加上墙面上还有无言的老师。而且在新闻单位有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有好多编辑、记者,他们知识面广,校对的工作性质又能广泛地接触他们,因此有很多机会向他们请教学习。


纸和笔是我们手中的工具,通常,我们都是趴在桌子上,一行一行一篇一篇,逐字读稿,逐字改稿,仔仔细细地咀嚼着,特别留意那些似是而非不易辨析的错字别字,还有那些不合规范的字词,发现有疑问的地方,比如,“的”“地”“得”用得是否准确,“首选字”选得是否恰当,象声字用得是否规范,我们都会做出标记反馈给编辑。


一个月后,我开始独自承担版面的校对,没想到,迎接我的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独自看版的第一个夜班,恰逢清明时节,因老百姓祭祀引发了山火,记者一直坚守在火线,等到山火完全扑灭,记者回到报社已是凌晨二点了,那时,电脑还未普及,记者还需手写稿件。记者在火线奔波忙碌,而我们校对,包括值班老总、编辑及各道工序上的工作人员都只能在办公室静静等待着,等记者将新闻稿写成,再审稿,打字,排版,初校,复校,三校,定版……那一夜,我离开报社已是凌晨四点多了……


走在空旷宁静的街道上,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走进报社前,以为做报纸是件很简单的事,记者编辑坐在办公桌前写写画画就完事了,而这一夜,我目睹了记者釆写稿子的艰辛,编辑等稿编稿的不易,而在整个等稿过程中,所有与这份报纸相关的人,都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一句怨言;这一夜,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不足百克的报纸,凝结着的是无数报人的心血与希望,承载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怀。


对于校对来说,快乐可能很简单,只要不出差错就足矣。虽然校对的工作看上去简单而重复,但实际上它是重复而不简单。每一篇稿子都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看,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特别是人的姓名、职务、排序及年月日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地方却处处是“坑”,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去。


初当校对,遇见的是重重关隘,后来看的版面多了,才知那是一片精神的沃土。在这片沃野上,一二版本地新闻及时事版是我了解政府的惠民政策,感知美丽富饶的家乡、淳朴憨厚百姓的途径,是我瞭望世界的窗口;“徽苑”“文化”版面则是我与璀璨千年的徽文化文明相遇的地方;“万家灯火”“散花坞”版面那诗意文笔将我带进曼妙的文学世界;“旅游周刊”“天都周末”将风轻云淡的徽山徽水推向我的眼前……


一颗种子,唯有深植泥土,才能生根发芽。作为一名校对,每天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获得了成长的不竭动力,内心深处那颗文学的种子萌动了,怀着忐忑的心绪,将稚嫩的文稿传给了编辑,程东灵、高莉莉、胡玉琪等编辑老师都给予了认可与鼓励,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在文学这条诗意大道上前行的信心。


这片沃野还是友谊的滋养地。在工作和学习中,同事之间如亲人般融洽,特别是高莉莉编辑,我们更是结成了超越血缘的姐妹之情,闲暇,我们徜徉于美丽的徽州山水间,在高山之巅,共同聆听一曲“天路之歌”,在云海之畔,共赏“青山枕木梨”的磅礴,在徽州大地阳光最先抵达的“呈阳尖上走春色”,沐浴微醺的光影感受“文堂春日暖”,置身云岩湖滨,沉浸于“碧水映丹山”的空灵意境中,我们携手“春到灵山”“空晴访桃源”“秋见英坑醉”“川上寻梅”,我们还走长陔、赴南京,探寻“毕颂尧与民国时期的《徽州日报》”的秘密……


时光匆匆,不觉离开报社已三年有余,回眸,无数个彼此相守的日日夜夜,那点点滴滴在心间留下了刀刻般的印记,此刻,内心深处溢起的依然是无尽的感激!

征文启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今年5月,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黄山日报”将迎来创刊70周年。这一刻,我们感慨万千,既有春华秋实收获的喜悦喜庆,也有面向读者用户的感激感恩,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向往。站在新的起点上,决定从即日起开展“我与《黄山日报》”主题故事征文,一起回首携手走过的难忘岁月,回味那些辛苦快乐的幸福过往,纪念彼此伴跑的风雨征程,抒发共赴未来的豪情壮志。


征文活动至3月底结束。征文以有故事、有细节、生动感人者为佳,也可一事一议,篇幅1500字以内,附资料图片或作者工作生活照若干张。征文优秀作品除黄山日报(新媒体)选登外,将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届时将授予获奖证书、奖金或物质奖励。来稿请发电子邮件至hsrbzbb@163.com。来稿请注明征文字样。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作者:吴静
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胡晓苗 二审:徐海生 终审:肖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黄山   沃土   徽州   山火   日报   沃野   来稿   火线   报社   大姐   版面   编辑   记者   精神   简单   工作   吴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