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下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在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之一。其中,“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下一步绿色发展的重点。

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的参与和推动者,需要持续拓展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做好产品扩量增面。

目前,绿色金融体系更侧重对“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转型金融则是针对“棕色”领域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转型金融不仅是未来拓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推动力,亦有利于金融业开展单位绿色资产减排效益的评估,为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持。

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需要大量资金

我国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这是过去五年中,我国绿色转型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了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采访中,《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绿色转型还存在难点。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田苗苗指出,目前部分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存在实施路径模糊不清、对关键技术难点闭口不提、对于实现目标需要投入的资源语焉不详等问题。“如何让绿色发展不再是纸上谈兵,真正引领企业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绿色发展中涉及的技术工艺升级、商业模式改造均需要资金支撑,但有条件利用绿色金融的企业覆盖并不广泛。”

湖南金源新材料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源新材料”)便遇到过这样的困境。金源新材料是一家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废料回收服务的企业。防止废旧电池丢弃产生环境污染,是电池产业的最后一环,对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至关重要。2022年,金源新材料决定对其年处理10万吨废旧锂电池拆解综合回收项目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随着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我们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因公司抵押物不足、融资租赁利率高,在银行的融资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金源新材料相关负责人坦言。

很多企业也像金源新材料这般有出于绿色环保考虑而升级设备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亦指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但这些产业往往是重资产运营,完成转型升级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面对企业的难点,银行已经采取了措施。以金源新材料为例,为解决该公司的难点,交通银行长沙麓谷科技支行为其匹配并争取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支持,并给予了3.2%的优惠利率。

蒋颖谈道,转型金融主要是指对于“棕色”产业和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建议尽快出台发展转型金融的顶层设计文件,考虑公平转型的要求,明确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推动绿色金融全面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于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绿色债券存量1.5万亿元,同比增长32.7%。

不过,在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奎看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绿色转型大背景下,绿色金融供给仍显不足,投融资需求缺口较大,绿色金融发展的全面性、均衡性、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这当中包括绿色金融支持不够全面。张奎指出,从改革区域看,目前在7省(自治区、直辖市)10地开展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创新尝试,但其他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尚处于自发阶段;从聚焦领域看,主要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纯绿”或“接近纯绿”的项目,对传统行业低碳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不足;从企业规模看,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对于量多面广的小微主体、农业主体等覆盖面不够。

安永掌握的情况亦是如此。其数据显示,2022年,八成以上绿色债券发行人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参与度有待提升,绿色金融仍需扩大辐射群体。中国境内市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总债券市场的1.42%,大部分企业尚缺乏条件有效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同时,初期的绿色金融参与主体多为行业龙头企业,其借助金融工具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注重企业绿色形象建立和品牌价值增色。因此,绿色金融未能做到普惠化,成功经验不通用于中小型企业,难以复制和推广。

田苗苗建议,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非大型头部企业,想要运用绿色金融,在经营基本面的基础上,重点扎实推进绿色产业和项目本身,提升项目质量,做好项目长期经营规划,经得起审核评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机构间可以通过特色差异的产品覆盖中小企业,同时完善绿色项目标的物的审核、评估机制,就有望做到绿色金融普惠,支持全社会共同低碳发展。

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刘涛认为,下一步,人民银行还需要继续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规模;各类金融机构将加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投放,更好地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以及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绿色升级。

张奎亦指出,在绿色金融方面,资本市场作用有待充分发挥。他认为,目前在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但是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产品创新较为有限,尤其是绿色股权融资市场的发展有待拓展。

另外,田苗苗认为,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许多企业没有参与到绿色金融中来的原因并非“不想用”,而是“不会用”。“目前绿色金融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缺少大量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助力企业使用绿色金融赋能转型发展。金融机构、高校与社会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人才供给。同时,企业可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绿色金融知识储备,为开展绿色金融项目奠定坚实基础。”田苗苗如是说。

绿色数据共建迫在眉睫

绿色数据共享和应用程度不高,也被认为是限制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绿色金融的问题之一。

安永企业ESG信息库分析显示,目前A股上市企业中发布ESG报告企业占比为32.81%,其中开展碳排放测算并披露具体数值的企业有323家,仅占A股市场的7.19%。碳排放测算作为节能减排的第一步,目前仍未被广泛采用;摸清自身碳家底、建立碳排放跟踪与管理架构都是企业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础工作,也是现阶段最大的难点。

为此,张奎建议,下一步要搭建碳信息数据基础平台,研究建立环保行业主管部门、金融部门等在碳信息和统计数据方面的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加快碳信息的整合,探索建立企业碳账户和个人碳账户,推进金融应用场景建设。

田苗苗指出,碳排放测算作为节能减排的起点和难点,企业可聘请专业机构运用数字化技术部署碳排放监测系统,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组织层级、排放活动的碳排放数据,从碳足迹精准定位减排发力点,科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序淘汰落后产能,让碳排放数据驱动“双碳”战略落地。

“企业开启绿色转型战略,不仅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双碳’目标。”田苗苗认为,随着国家逐年压实“碳排放双控”指标要求,高耗能高碳排项目将难以获得政府政策倾斜和银行资金支持,在行业中逐渐处于落后地位,积极开展碳排放测算,在了解自身排放特点的基础上,落实好企业未来的减排措施,增加自身产业绿色竞争力,才能在行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下一步   人民银行   金融   助力   金融机构   难点   债券   新材料   传统产业   规模   资金   目标   产业   项目   数据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