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太监坟场,郭沫若将地名改1个字,今成科创圣地“中关村”

问题:如何才能每天读到这样的故事?

回答:点击右上方“关注”小编头条号!

太监即宦官。也称为寺人、妇寺、宦者、小人、小臣、中贵、中使、涓人等,俗称公公、老公,不同朝代,对太监宦官称呼也有区别。

总而言之,太监就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生殖器官的男性,是负责宫廷杂事的皇家奴仆。

太监制度,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周礼》《礼记》等重要文献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就是有力证明。

东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已有自己的太监奴仆。秦汉以后,太监制度更加详备。其甚至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我国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要说的是,太监并不是中国所特有,在其它国家的古代皇室也都曾出现过相似的角色,比如土耳其后宫,就广泛使用黑人太监。

历史上的最早关于太监类似角色的记录,则来自于公元前21世纪的苏美尔人城市“拉加什”。相比比我国有资料记载要更早一些。

由此可见,太监这个群体在古代,无论中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古代,对太监的管理有很多的规矩,几乎贯穿他们的生死。

特别是明清时代,太监自从阉割以后,其被割去的生殖器官,都会被专门保管起来,编上特定编号。

这么做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保管起来等哪个小太监后来发达了,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他需付一笔保管有功的赏银,能从中获利。

第二个,太监因为是阉人,生前身体是残缺的,这个是没法改变的。但是他们死后,却是万万不愿带着残缺之身入土的。为了更好投胎转世,更为自己安心上路,太监死前,无论如何都会将身体缺失的那部分赎回,一起安葬。这也是古代皇宫对太监比较人性化的一面。

另外,因为是阉人,除非家族有特别申请,他们死后可以入家族墓地安葬。一般情况下,太监死后都会直接被朝廷安排在特定的地方埋葬,不许与其他墓园混合。

明清时代就作为都城的北京,自然也有专门安葬宦官们的坟场。这个宦官集体坟场,就是今天小编要说的地方。

这个地方虽明清时期是太监们死后的墓园,但如今却成为享誉全球的科创圣地——中关村。

北京中关村,如今被形象的称为“中国硅谷”,能进中关村的都拔尖人才。

如今的中关村,摩天大楼林立,高新企业如云,顶尖高校扎堆,尖端人才荟萃。

整个中关村,可谓洋溢着前沿、时尚、高端、大气、智慧的光芒。

可谁能想象,今天人人挤破脑袋想要进入其中的中关村,百年前却是一个人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的太监坟地。

中关村原来的名字叫“中官村”,中就是居中之意,官就是事君之意,中官是宫中之官,也就是宦官。

中官村,就是被宫廷遣散出宫的老太监们临终聚居、死后掩埋的地方。

前面讲了,太监死后按照朝廷的规矩只能在特定的地方安葬,而不能与其他墓园混合。

那个时代,太监自己又因失去生育能力无儿无女,加之残缺之躯也无颜面对祖宗,一般绝大多数太监,都不会被埋入家族祖坟。

所以中官村,便成为明清两代太监们最后的魂归之处。数百年来,那里埋葬了数不清的太监尸身。

随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中华民国的建立,太监这个延续千年职业消失了。

中官村因为没有太监的居住,越来越荒废,那些曾经的太监墓地,因为没有人打理,慢慢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乱坟岗子。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首都城市规划时,荒芜的中官村,被定位为科创文教区。

随着许多优质高校的迁入和大量高端人才的涌入,继续用中官村的地名,显得不合时宜。

为此,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便亲自提笔将中官村的“官”字改为“关”,中官村从此变成中关村,享誉世界,一跃成为首都著名城市地标。

中关村今天的发展成就,或者这也是对那些长眠地下的太监们另一种安慰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中关村   太监   郭沫若   阉人   都会   宦官   墓园   坟场   地名   明清   宫廷   古代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